与孩子一起炼爱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鲁稚  页数:256  字数:235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父母就是孩子的上帝带孩子最辛苦之处就在于,只要他有需要,你就要照顾他,而他的需要是事无巨细、随时随地的,父母的付出也就成了事无巨细、随时随地的,这就像个无底洞,永无止境地吸取着你的精力,让你常常有一种快被吸干的感觉。带孩子之辛苦、之疲劳,凡是亲自带过孩子的父母,都有感受。然而,这却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你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自然界,小动物总是跟随着母亲,直到可以独立生存。母兽总是亲自哺乳,亲自保卫,亲自教孩子生存的技能。母亲亲自养育孩子,可以说是动物的本能。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小兽总是能够和母亲在一起,这就是物种能够延续的秘密。人类比其他动物进化更快,已经占据了生物链的最顶端,可以支配其他动物的命运,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也比其他任何一种动物复杂得多、炫目得多。但是,人类并不一定比其他动物更幸福。世界上没有一种动物会痛苦到想自己结束生命,而人类的自杀率却与日俱增。据说,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动物会得忧郁症,甚至精神分裂,但这些所谓的“特殊情况”都与人类有关,譬如被常年关在笼子里供人取胆的黑熊,被常年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的大猩猩,被常年关在笼子里供人做实验的小白鼠……“被常年关在笼子里”,这是一个最容易产生精神疾患的条件,哪怕不被取胆、不被做实验,只要被关在笼子里,就意味着失去自由、失去同伴、失去安全感、失去自我掌控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最悲惨的境地,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人类,尤其是人类的孩子们,却恰恰就生活在这样的境地中。那些说什么“孩子要哭就哭吧,把他关在屋子里,什么时候哭够了,什么时候再放他出来”的人,想想笼子里的动物,就会明白,我们人类很多病态的心理是怎么产生的了。生命的成长其实并不复杂,每一个物种之所以能够延续下来,都有自己生存的本能,最好的成长模式就是顺应这个本能。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些问题,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期,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生理需求和安全感——都得不到满足,他就很难向更高的需求层次发展,其情感和归属需要、自尊和尊重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都可能出现问题。其实,很多理论、很多观念,不是我们不知道、不赞成,而是我们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自身有心理缺陷。我发现,凡是有耐心的父母,与自己的上一代也大多有着很好的关系。自己小时候受到很好的照料,成人后往往能和年迈的父母相处融洽,在自己也成为父母后,对自己的孩子同样会心态柔和。小时候受到漠视的女孩,长大后很难成为一个好母亲,很难尽心照料自己的孩子,不是她不想给孩子温暖,相反,其实她很想让孩子不再重复自己的不幸,但很多时候她却不由自主,因为孩子的哭闹会唤起她童年的记忆,当年的焦虑感又会重现,不知不觉就会受到“心中那个小孩”的支配,产生和童年一样的反应。有的父母能够烦躁到失手打死孩子,或许不是他们不爱孩子,而是难以克制内心的焦虑、恐惧、愤怒和憎恨,这些都是他们童年时期曾经饱受的痛苦,他们不能够再忍耐下去。更多的父母虽然没有做出过激的行为,但却会采取逃避的办法,干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要哭你就哭去吧,哭够了你自己就不哭了,其实他们自己小时候就是被如此对待的。有的父母干脆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让孩子远离自己,让别人帮自己完成这件烦人的事。小时候不是由父母亲手带大的孩子,自己长大成为父母后,往往也不会自己亲手带孩子。当然,理由很多,但什么事情是没有理由的呢?带有带的理由,不带有不带的理由,就看你内心的天平倾向哪一边。养育孩子是人生的一部分,怎样对待孩子,实际上就是怎样对待人生,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又塑造着孩子的人生。很多人,在他的童年时期,没有学会以更好的方式与人相处,没有学会以更好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种矛盾,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学会的是一种错误的方式,他自己成人后也只会以同样的方式处理自己面临的问题。我一再说过,幸福是可以遗传的,同样,不幸福也是可以遗传的,很多时候,无论我们多么不愿意,都总是在重复上一辈的命运,这种复制效应,不只是源于生物意义的基因,也源于精神层面的遗传。性格决定命运,父母决定性格。可以这么说,孩子的命运源于父母,父母就是孩子的上帝。

内容概要

人的一生,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时时处处离不开导师。做妈妈,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事业,妈妈们更是需要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来帮助自己发现和解决育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妈妈学院”首席导师鲁稚结合自己十余年的教子心得和百万网友的真实经历,倾情推出四部教子力作,旨在提升妈妈们的教子水平,为妈妈们指点迷津,是妈妈们研习教子的必修课。
爱孩子,看似每个父母都会,但会并不代表着正确。有的爱,因为姿势不对,往往挡住了孩子成长所必需的阳光雨露,让孩子在阴暗的路上越走越远。爱,需要去芜存精;爱,需要改变提纯;爱,需要沟通交流;爱,需要修炼。与孩子炼爱的过程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次冲刺。书中,鲁稚对父母们如何正确地爱孩子的那些温柔叮咛和提示,就像爱的分解动作,让家长们能够在起跑前就做好爱的预备式。
这将是一场值得努力和期待的赛跑,本书正是这场赛跑的起点。

作者简介

鲁稚,亚洲极具影响力的亲子教育专家,新浪亲子频道、少儿频道特聘专家。她以儿童参与未来国际化竞争的前瞻性视野,关注中国普通家庭中平凡孩子的养育与成长问题,著述颇丰。同时,她还是一位知性而智慧的妈妈,全职养育儿子十多年,培养出一个具有强大心灵和健康体魄、适应力极强的儿子。专家和母亲的双重角色使鲁稚在育儿方面有着独到的感悟与体验,而作家的身份又使她的表述优美、隽永,充满人文关怀和哲理意趣。
鲁稚在儿童成长力培养、性格养成、综合能力提升、作文与表达的提高等多方面有着专业的修为和切身的体会,其博客点击量已超过100万次,是无数妈妈心目中温柔而亲切的导师和朋友。她的教育专著《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等长期畅销加拿大、韩国、新加坡及中国港台地区,在全亚洲引起极大反响,被媒体誉为“当代家庭教育的理性回归之作”。

书籍目录

自 序 父母就是孩子的上帝
第一章 无条件的爱
只有他自己的妈妈,才会那样温柔地叫他,那样毫不犹豫地亲他、抱他。在妈妈眼里,那块难看的胎记根本就不存在,他就是她的儿子,不需要任何理由。
第二章 种什么,收什么
你怎样对待孩子,孩子也会完完整整地还给你,和你给他的一模一样!不仅会还给你,还会传递给他的孩子、他的家人。
第三章 爱是温柔陪伴
只有柔软的、正在生长中的树根,才会去抱住一块石头。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你没有和他在一起,也许两颗心就永远失去了彼此抱住的机会。
第四章 爱是平等尊重
他在乎的不仅是那包零食,更是我的态度、我的尊重。孩子虽然说不出很多道理,但所有的事情,其实他都明白,他能感受。要尊重孩子,只有你尊重他,你才能得到他的尊重。
第五章 爱是恒久忍耐
孩子失败、受挫,大多有他自身的原因,往往他确实有错,确实不该,有时候甚至确实很可恨。这就像我们的身体,确实有病毒,确实有细菌,确实长了些不该长的东西,我们生病,往往就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保养好。但我们希望医生因此来教训一顿吗?
第六章 溺爱不是真爱
给植物浇水太多,植物会死亡,因为这超出了它的需要。父母如果给孩子太多的帮助,超过了他的需要,也会窒息他自己的活力。
第七章 控制不是真爱
家长不能太正确,处处都是你对,孩子一无是处,最后结果往往是双输。孩子他说不赢你,却会用行动来证明你是错的。
第八章 责罚不是真爱
很多时候,我们受自己情绪的影响,在对孩子做出负面评价时,不是客观、公正、善意、平和的。“你从来……”“你总是……”“你一贯……”,凡是用这种句式来评价一个人的,都是指责,都带着强烈的情绪色彩,都违背了就事论事的原则。
第九章 沟通需要真爱
心里怎么想的,要让孩子知道,憋在心里不说,生闷气,发脾气,让孩子去猜,都于事无补,反而更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敞开心扉才能彼此了解,才能知道真实的想法,孩子才不会迷茫,才知道该怎样做。
第十章 巧妙化解冲突
弗洛伊德说,再完美的父母,他的小孩也是伤痕累累。冲突不可避免,但冲突并不可怕,关键是冲突之后的交流和修复。在关爱中长大的孩子,即使挨了打,也不会记仇,擦掉眼泪很快就会露出笑容。
第十一章 管好自己的情绪,多多反省
快乐是可以传染的,不快乐也是可以传染的。可以想象,假如我以这样的呵斥对待他——“这么晚了还不起来?!喊你早点睡你不睡,每天这么晚才起来,还做不做作业了?”他的心情会怎样?
第十二章 母爱、父爱和父母之间的爱
男人和女人,性格不同,对世界的着眼点不同,行为的方式也不一样,男孩的世界里只有女性教育者,无论如何是件遗憾的事。让男孩子接触父亲,就是接触男性的思维、男性的方式,就是在完善孩子的人格,让他更好地成为男人。

章节摘录

插图:没有任何理由买菜回来,刚走到楼下停车,一个女人也在旁边停车。单元门里出来一位老奶奶,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小孩只有二三岁大,看见停车的女人,嘴里叫着妈妈,像小鸟一样摇摇晃晃扑过来。女人立刻接住他,温柔地叫着“哎哟我的宝贝”,在他脸上不停地亲。我扭头看了一下,一下就看见那小孩脖子上长着很大一片胎记,脖子、耳后,甚至一小半脸,都是那种暗红色,触目惊心。我的心颤了一下。他并不可爱,他很丑!然而他的妈妈仍然爱他!在妈妈心中,不管怎样的孩子,永远都是自己的孩子,永远都会把他抱在怀里不停地亲。只有他自己的妈妈,才会那样温柔地叫他,那样毫不犹豫地亲他、抱他。在妈妈眼里,那块难看的胎记根本就不存在,他就是她的儿子,不需要任何理由,她就是爱他,不管美还是丑,他就是她的宝贝,是她唯一的最最亲爱的心肝。还有什么爱比母爱更伟大呢?想一想,其实我们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每一个人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我们都有母亲,至少都有过母亲,我们都享受过如此的爱。真是难以承载啊,那是怎样的分量!我们唯有感激。想起鲁鲁小时候,他爸常和他开玩笑:“我想把你送给别人!”“不会的!”鲁鲁很肯定地说。“为什么?”“不告诉你。”“是因为你很乖?”“不是。”“是因为你很有用?”“不是。”“那是为什么?”“简单得很,因为我是你的儿嘛!”他爸瞪大了眼睛。想想倒真是,哪怕别的任何理由都不存在,就凭这一点,他是你的儿,所有的一切,就都包含在其中了。血缘之爱,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而这份爱给人生带来的饱满,也是无法言喻的。人的性格千差万别,有的敏感,有的迟钝,有的悲观,有的豁达,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差异呢?有先天的原因,但更多来自后天的教养。如果一个人总是很乐观,说明他喜欢自己,相信自己,对未来有把握。悲观的人则相反。有的人总是很愤怒,那是因为他总是感到受伤,他眼中的世界是不友好的,他总是感到自己被拒绝、被否定。同样面对一个世界,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如此不同的感受?一个人假如三岁前能获得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就会形成牢固的安全感,对世界的感觉就有了友善的基调。安全感是建立在“无条件接纳”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无论你是美是丑,也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你都会被接纳、被爱,没有任何条件,唯一的原因就是:你是我的孩子。“你是我的孩子”,这个原因是永远不会变的,生来就有,永不消失,谁也无法割断,既然如此,我获得的爱也永远不会消失。人一旦有了这样的信念,还有什么可以让他绝望呢?他永远有一个停靠的港湾。成全孩子的好意客厅里只有我一人,坐在茶几前的小板凳上,边吃瓜子边看电视。鲁鲁做完作业出来了,也来吃瓜子、看电视。他站着,茶几矮,每捡一颗瓜子就要弯一次腰。“鲁鲁,你坐板凳吧!”我把自己坐的板凳推给他,鲁鲁坐下,津津有味地继续吃。我想去做饭了,暂时蹲着,把面前几颗瓜子吃完,没注意鲁鲁悄悄站起来,走了。我以为他不想看了,见板凳空着,我就拉过来坐上去,没注意鲁鲁又回来了。当我扭头看见他时,他正端着个小板凳,站在沙发边,看着我发愣。我突然明白了:“鲁鲁,你是去给我拿板凳去了?!”他点点头,还是不说话。“呵呵,我还以为你不看了呢!来来来,我要坐鲁鲁给我搬的板凳!”我起身把刚才坐的板凳移开,鲁鲁赶紧把手里的板凳递过来。我接过来坐上去,摸着鲁鲁的头:“谢谢鲁鲁!好舒服哟!谢谢!”鲁鲁的脸笑成了一朵花,再没有比这更灿烂的了。成全孩子的好意,会让他有价值感,他会感到幸福。其实,孩子们不是想不到,也不是不爱我们,而是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他们的表达,使得他们心中那颗爱的种子没有机会蓬蓬勃勃地生长。孩子懂得你的爱大概在鲁鲁七岁那年,有一次我看报纸上说,现在很多孩子自私、冷漠,不懂得爱,就问鲁鲁:“你觉得我爱你吗?”“爱!”“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多了。”“那你觉得我什么时候最爱你?”“你说apple时。”听了这话,我心里很感动。那时候我经常捧着鲁鲁笑盈盈、红彤彤的脸,边轻轻地搓揉着,边说:“好乖!apple!apple!真像个大红苹果!”那一刻,我的眼里必定是满含着爱意的。但我真没想到他会这么说。我原以为他会说是给他买玩具的时候,或者说是给他买零食的时候,因为每到那时,他都会高呼着“妈妈”,冲过来亲一口。我以为那才是他最高兴的时候,也是他最能感受到爱的时候。其实不然。我的爱纵然是表现在每时每刻,但他感受最深的却是在我说apple的时候。的确,一双温暖的手捧着他的脸,一双含笑的眼睛看着他的眼睛,一句无比赞美的话发自肺腑,这一切就足以构成爱的含义了。孩子并不是不懂爱,他知道什么是幸福。而我们,并不一定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不要以为挣钱养了他,就等于是爱了;也不要以为给了他玩具和糖果,他就应该永远感激。我们能够给孩子的更宝贵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时间,只有时间是金钱买不到的,必须亲身去付出。如果你舍得从电脑桌前走开,从麻将桌前走开,从电视机前走开,从你自己所沉迷的事情里走出来,笑盈盈地,暖洋洋地,耐耐心心欢欢喜喜地和孩子玩一会儿游戏、说一会儿话,你的爱就有了更实在的表达,也许会让他牢记一生。现在的孩子冷漠,是因为现在的大人就冷漠。挣钱养家也许只是一个借口,就像很多借口应酬的人,其实并不都是在应酬。很多人把孩子推给学校,推给老人和保姆,并不完全因为太忙。如果你都把自已看得那么重要,把自己的快乐、自己的自由、自己的所谓人生意义放在高于一切的地方,你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孩子无私地爱你、爱别人、爱这个世界呢?有些妈妈认为我之所以能为鲁鲁付出那么多时间,是因为我的闲暇比较多,我可以不用去上班。确实,这是一个重要条件,但并不是答案的全部。我虽然可以不外出上班,但并非不工作,只不过工作的地点是在家里而已。如果我白天陪了儿子打球,那么晚上就得工作到更晚。但我从来不认为这是损失,陪儿子玩,对我何尝不是一种调剂?和儿子交谈,我自己不也得到了很多快乐和启迪吗?儿子并不只是我施恩的对象,我们在付出的同时,就已经得到了回报。把孩子看成什么,以什么样的态度去付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成长的过程,就是送行的过程刚上幼儿园时,鲁鲁不乐意,哭,到了门口硬是不进去。我就抱着他在小区里逛,一边走,一边编故事给他听。记得编的是一个熊妈妈要出门去打猎,熊宝宝不让妈妈走,妈妈就告诉它为什么自己必须要离开,还鼓励它与别的小动物们一起玩……反正故事很长,尽管漏洞百出,鲁鲁还是听得津津有味。等我们在小区里逛了一大圈,再次来到幼儿园时,儿子虽然还是不舍,但情绪已经缓和了很多。我亲自将他送到教室门口,并不急于推他进去,直到他泪水盈盈地说“早点儿来接我”,我才松开了手,让老师把他领进去。到北京,该上中班了,好不容易落实了幼儿园,面对新老师、新同学、新环境,还有他不熟悉的普通话,鲁鲁感到很不安。虽然迟疑,不愿意去,但已经不需要我编故事了。鲁鲁坐在我自行车的后座上,我们一路说着话,说的什么已经忘了,反正从那天开始,每天接送的路上,我们就这样一路聊着。到了门口,他仍然会说“早点儿来接我”,我也仍然会站在门口,目送他直到背影完全消失。上小学,还是我送他,每次进校门,都会说声“再见”,嘱咐他“多喝点儿水”,在他背上轻轻一拍,目送他向教学楼走去。他也总是会在进楼前的最后几步停下来,回过头,向我挥一挥手。鲁鲁到了小学高年级,在校门口经常会遇到他的同学,同学的个子有的已经快要赶上我了。小伙子们说说笑笑,一起走进校门。偶尔,他还是会回过头来向我挥手,但更多的时候,是我站在门口,默默地望着他们热闹的背影。到了初中,他读寄宿学校,每次送他去校车停靠点,看他背着书包,拎着装满换洗衣服的旅行包踏上校车,我和他爸在下面,跟着窗内的儿子从前门往后走,看他找到座位,放好行李,开始和同学说笑。同学都穿着校服,十多岁的少年,脸上已英气勃勃。车窗紧闭,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车外的家长们三三两两散在四周,直到开车,车上车下互相挥手。要再见他们,就得等到下周了。这一周之内,孩子和家长,各忙各的。没有儿子的家里,特别冷清。突然之间意识到,我已经成了空巢的留守者。也不过只有几年时间啊,那个当年紧抓着我不愿松手的孩子、那个眼泪汪汪要我早点儿去接他的孩子,现在已经自己提着行囊上路了。他已经一米六几,和我差不多高。成长的过程,就是送行的过程,就是我们慢慢松手的过程。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给他依靠,不需要的时候,就静静地退到一旁。鸟儿飞了,还会归巢。这就是人生吧,有许多怅然,也有许多欢欣,明暗交织,构成美丽的图案。

媒体关注与评论

真诚的语言是最有力量的。这本书即使不作为一本教育书,作为一本散文,也是具有相当价值的。作者仿佛能洞悉生命的微妙之处,将每一件日常小事写得兴味盎然而又富于哲理。——媒体专评

编辑推荐

《与孩子一起炼爱:妈妈导师鲁稚谈真爱与成长》编辑推荐:“她有亲身经历,她不避讳自己的弱点,她是一位鼓励者,她用行动影响他人,她有真正的智慧。”她是无数妈妈的育儿导师,她用细节、以感悟来启迪每一位妈妈的爱子之心。爱孩子,是连老母鸡都会的事,但只是会就可以了吗?爱,需要去芜存精;爱,需要改变提纯;爱,需要沟通交流;爱,需要修炼。爱到真爱,只有一小步的距离。父母跨出这关键的一小步,孩子就能成长一大步。与孩子一起炼爱,做会爱的父母,用真爱滋养孩子的成长。作者鲁稚为亚洲极具人气的亲子教育专家,新浪亲子中心特聘专家,其多部作品畅销加拿大、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地。本次四部作品是作者关于家教理论、家教实务乃至家教常识的一次完美收纳。知性智慧的全职妈妈,专业作家的表述功底,前瞻性的国际视野,十余载的成功教子经验,书写最真实、最细节、最快乐的教子书。

名人推荐

偶然看到鲁稚的书《与孩子一起炼爱》,一下就被深深地折服和震撼。读完之后酣畅淋漓的快感让我爱不释手,真切感受到作者的情深意切,好些章节竟让我噙满泪水,感慨万端!作为同龄人,鲁稚给我们奉献了她饱含智慧的饕餮大餐,让我们分享,这是我们的福分!“爱”似乎人人都懂,人人都会,但看过鲁稚的书后,我开始怀疑我们对“爱”这个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情感是否具有正确的理解。比如“溺爱”,这是媒体上分析各种问题儿童产生的原因时最爱用的一个词。但什么是溺爱?溺爱就是爱得太多吗?溺爱就是“无条件地爱”?不对。鲁稚告诉我们,“溺爱并非是过度(过多)的爱,而是错误的爱,是孩子不需要的爱。溺爱真正的问题不是爱的‘量’太多,而是爱的‘质’不对。”又比如,我们说“爱”就是包容和尊重,要呵护孩子的自尊,宽容孩子的错误,用自由培植他的创造性,用鼓励作为他成长的动力。但是,我也常有一些担心,在如此呵护的环境里长大,孩子会不会自尊心特别强,受不得一点委屈,不能适应社会?读了鲁稚的书,我豁然开朗,鲁稚说:“从小得到爱和尊重的孩子,更容易具有包容性,也就是对事物的理解和接纳,不偏激,不绝对,可以相互融洽,因而他不容易和世界冲突。即使冲突,他能理解这个世界的因果关系,看到万事万物的合理性,因而能处之泰然,不易陷入愤怒和绝望。即使陷入愤怒和绝望,因为他是个能包容、能尊重他人的人,他必定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身边有值得信赖的亲人和朋友,他的情绪也容易找到人倾诉和排解,因而不容易走上绝路。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受不得一点委屈的人,可能恰恰就是在高压下长大的人,是暴力浇灌的结果。通情达理者,往往出自通情达理的家庭。而通情达理,恰恰是承受力强的关键所在!”不禁拍案叫绝!读鲁稚的书,处处是质朴的洞见,直抵人心。她对家庭教育中一些常见的误区,从心理、文化、传统、社会因素等不同角度作了深入分析,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读起来却又毫无学究气,文风鲜活,赏心悦目,这本《与孩子一起炼爱》实在是我近年来所见的不可多得的一本家庭教育著作。然而,我之所以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更重要的原因还不是作者写得好,我真正好奇的是,鲁稚为什么做得到?现在,介绍各种先进教育理念的书籍、讲座、网络文章、电视节目等等已经多如牛毛,新一代父母对于怎样养育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观念和知识,但遇到具体情况时,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却往往做不到。鲁稚却能够知行合一,在养育自己儿子的过程中亲自践行这些理念,真正培养出了一个内在强大,外在优秀,身心健康的儿子,这实在是很不简单。鲁稚的教育书其实都不单单在讲教育,很多时候她是在讲她自己的成长。从书中我看到她的童年,她的父母,她的家庭。不错,正是她的原生家庭给了她丰沛的爱,她才成长为一个睿智而温暖的人。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心理逻辑,它是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在那个非常年代,作者竟然接受到了良好的教养,养成了知书达理的性情,这与她的原生家庭是分不开的。她的父母都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同班同学相恋而组成家庭,鲁稚是他们唯一的女儿,从小备受珍爱,整个家庭氛围和谐而温馨。作为同龄人,我很羡慕鲁稚在那个年代,父亲就能带她去名山大川旅游,就能给她买一书柜的书,她那一向节俭的母亲,就能省吃俭用给她做两件的确凉衬衣,她就拥有了一双皮鞋——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谁穿过皮鞋啊!每一个人的幼年时期,由于他自身太脆弱,都必须依赖父母(养育者)才能生存,这使得他与父母结成了天然的依恋关系。依恋质量不仅决定他生理上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还决定着他对父母的价值观的认同。鲁稚说:“回想起来,我这一生,有父母呵护的时候,真的没有吃过多少苦。我从来不是一个愤怒的人,我性格的基本特征是和善,就因为感到自己幸运,上帝是青睐我的,我没什么可抱怨。从小到大,父母给了我很多,这是我一生幸福的基础。所以我并不相信什么‘苦难教育’,我愿意以同样的付出去对待儿子,像父母对我一样,给他很多很多。”幸福可以遗传。孩子的价值观是从哪里来的?是从父母那里来的!孩子的命运是从哪里来的?也是从父母那里来的!良善知性的父母,养育出同样睿智温柔的女儿,当女儿做了母亲之后,她又把同样的能量传递给了儿子,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循环。这也是鲁稚之所以为鲁稚的原因。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炼爱”呢?去除爱的杂质,提炼爱的精华,让自己的人生,以及孩子的人生,世世代代的人生,都开始一个美好的循环。——范俊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与孩子一起炼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8条)

 
 

  •   一直对李子勋先生崇拜得不行,不仅仅是他如行云流水般优雅的文字,更是他那对对人性、对人伦亲情、对婚姻、家庭等方面研究的独具慧眼。但是,今天当我看到鲁稚的《与孩子一起炼爱》还是被深深地折服和震撼。读完之后酣畅淋漓的快感让我爱不释手,真切感受到作者情深意切的呼召,好些章节竟让我噙满泪水,感慨万端!作为同龄人,一个同样是母亲和一个教育工作者,作者给我们奉献了她饱含智慧的饕餮大餐,让我们与之分享,这是我们的运气,也是我们的福分。想想多少的父母、孩子会因此获益,重拾“旧爱”,重新“炼爱”,过一个有爱的人生,该是多么庆幸!想象如果这样的作品早一些问世,该会使多少家庭避免人伦悲剧……。作者的坦率、真诚和她那可爱的儿子都跃然纸上,感谢作者的力作,分享她的精神盛宴。
  •   妈妈们应该都爱看,确实应该向鲁稚学习,教育孩子真是要磨炼啊,很喜欢这本书
  •   我以为我是生活中宽容的人,也以为自己是能够做到明智的爱孩子的人,但是看了鲁稚的这本书我觉得我不是,至少做得不够好!每个人都说自家的孩子自家爱,但是为什么还有走偏的孩子,因为你的爱也偏了!鲁老师的文笔真是很好,看她的文字能看到她温柔的心温柔的笑容。大道理我也讲不出来什么,但是真的推荐这本书,我甚至都觉得这是这套四本书里写得最好的一本!
  •   老婆喜欢鲁稚,上次就帮她买了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和随心写出好文章,刚收到没多久就看到当当买四赠一活动了,虽然是有点小郁闷吧,还是追加了与孩子一起炼爱和有梦想的孩子不寻常,顺便买了一套送同事的,她特喜欢看书,说很好很好。嗯,设计不错挺拿得出手的。我没看,老婆大人看了开头,说特别特别地感人,只要她喜欢应该就还好吧。
  •   “只有他自己的妈妈,才会那样温柔地叫他,那样毫不犹豫地亲他、抱他。在妈妈眼里,那块难看的胎记根本就不存在,他就是她的儿子,不需要任何理由。”这段话瞬间就击溃了我的心。我突然联想到没生孩子之前我是不喜欢孩子的,我也不那么感念父母的恩情,可是自从有了我儿子,泪腺似乎总是很脆弱。一涉及到和孩子有关的话题,联想到自身就会落泪。确实,我爱儿子,不需要任何理由!所以,养儿方知父母恩。什么是真正的爱?怎样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最正确的爱,看看这本书!十分推荐!
  •   很感人的书。让我思考什么是真爱,反省自己发现很多错误的做法,以前还洋洋得意,自以为是爱孩子,看了鲁稚的书猛醒,细想还真是那么回事,看来误区不少啊!很多时候不知不觉害了孩子。
  •   我是看了鲁稚博客来买的书,还买了另外一本,先看的这本。一口气看完,从来没被一本书这么打动过,我也有个儿子,8岁,与书中的鲁鲁年龄差不多,鲁稚在书中讲的那些事,就像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样,她对儿子的爱,对儿子的担忧,还有教诲,他感悟到的每一个道理都是我想说的,写得太好了,连从不看教子书的老公也看了,也说写得好。真是写得太好了!
  •   爱是温柔陪伴,爱是平等尊重,爱是恒久忍耐……我也要像鲁稚那样爱孩子!
  •   一本育儿书能让我读哭,这还是第一次。鲁稚是一个教育专家,更是一个作家,这本书可以当文学书来读,感情细腻,文笔一流!
  •   读了很多育儿书,这本书是最让我感动,也是最让我有收益的,反省了很多,以前自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许多爱的误区,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了。
  •   在鲁稚的家庭教育书里,我最喜欢这本,不仅道理说得好,还常常让我动情。
  •   很棒的一本书,不浮夸,很平凡,很身边的一本书,推荐妈妈们甚至不是妈妈也可以看的
  •   我从书中看到了一个妈妈真挚的心,写得非常感人,又很有道理,太受益了,强烈推荐!
  •   阅读中发现这是一本感情很细腻的一本亲子书,书中和儿子发生的很多事我也遇到过,但是却没有记录下来。这本书给了我启迪,生活中有些我们也可以做到,只要像作者一样用心。
  •   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教育孩子是个大工程。有收获
  •   有爱,也要会表达,这本书教会了我。
  •   实在提供了通俗易懂的方法,帮助理解孩子,帮助家长,好书
  •   姥爷和我都在读,希望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   鲁老师的语言通俗易懂,看着看着,自然而然的就融入她的故事中了。通过她的教育,我不禁常常反思自己。她的语言就像唠家常。很亲切。
  •   书里写了很多家长容易犯的误区,貌似好多我都犯了,深刻反省中!
  •   也许是职业的关系,我做事太女汉子,控制性太强,儿子有些反感,越来越ho不住。听同事介绍这本书,也许我能学着点。
  •   这本书特别真实,有作者很多亲身感受,写得很动人,给人启发。很喜欢。
  •   很佩服作者,有些道理我知道,但做不到这么好。
  •   内容很好,很适合容易焦虑的家长,强烈推荐!
  •   看了以后,感触不少,收益匪浅
  •   写得太好了,很喜欢,受益匪浅!
  •   书中缺页,少了一章的内容。而且还有重页的现象!失望!
  •   爱孩子,看似每个父母都会,但会并不代表着正确。有的爱,因为姿势不对,往往挡住了孩子成长所必需的阳光雨露,让孩子在阴暗的路上越走越远。爱,需要去芜存精;爱,需要改变提纯;爱,需要沟通交流;爱,需要修炼。与孩子炼爱的过程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次冲刺。学习如何去爱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做新时代与孩子无沟通障碍的父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