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时间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刘未鹏  页数:272  
Tag标签:无  

前言

提到心理学,很多人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弗洛伊德”、“抑郁症”、“读心术”这些字眼,总觉得关心心理学的都是一些心理阴暗或有问题的家伙,这是对现代心理学典型的误解(参见《How to。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中译名《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实际上心理学早就从弗洛伊德那一套走出来,已经在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FMRI)和研究方法(如受控随机实验。),跨学科研究人脑思维的特点以及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其中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联姻形成的交叉领域最是硕果累累,催生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者和著作,如Richard Thaler的《Nudge》(中译名《助推一我们如何做出最佳选择》),研究如何针对人们思维的固有弊端来创造性地制定一些经济策略,从而为大众的健康、经济和幸福谋福利:如著名的“明天存储更多”(Save More Tomorrow)的计划就成功地促使大量没有存储习惯的美国人开始存储更多;如Barry Schwartz的《Paradox of Choice-Why More is Less》(中译名《无从选择一为何多即是少》)用大量生动有趣的研究案例说明了很多时候选择少反而让人感觉舒服得多。再如研究创意点子之所以流行之本质原因的《Made to Stick》(中译名《让创意更有黏性》),其中剖析出的原因,学过一些社会心理学(《TheSocial Animal》,中译名《社会性动物》)和大脑记忆原理(《Sear’chingForMemory》,中译名《找寻逝去的自我》)的人应该一眼就看出其中的端倪,书中更是开篇就赤裸裸地引用心理学实验。就连这些年在畅销书市场大红大紫的Malcolm Gladwell的几本流行全球、傲居榜首的著作(《The TippingPoint》,中译名《引爆点》、《Blink》,中译名《决断2秒间》、《Outliers》,中译名《异类一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其实也是在用大量活生生的案例佐证一些早就不新鲜的心理学原理。心理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另一方面就是日常判断与决策(生活中需要进行判断与决策的地方远远多于我们的想象)(《Psychology of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中译名《决策与判断》)。波普尔曾经说过:人生不过是解决问题(All Lire is Problem-Solving)。而判断与决策又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类问题解决。尽管生活中似乎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候并不多,但另一方面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最重大的决策:决定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到底投入到什么地方去。比如:你能想象有人宁可天天花时间剪报纸上的优惠券,却对于房价的1%的优惠无动于衷吗?(《别做正常的傻瓜》、《Predictably Irrational》,中译名《怪诞行为学》)再比如:你知道为什么当手头股票的股价不可抑止地滑向深渊时我们却一边揪着头发,一边愣是不肯撤出吗(是的,我们适应远古时代的心理机制根本不适应金融市场)?为什么我们会在小摊和超市前为几块钱的交易踌躇半天,却在生活中的重大决策面前浑浑噩噩人云亦云呢?糟糕的判断与决策令我们的生活变得糟糕,然而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我们很难学会质疑自己的判断,而总是能“找到”其他为自己辩护的理由(《Mistakes wer-e Made,but not by Me》),中译名《错不在我》)。现在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这导致我们经常面临另一个问题:如何在信息海洋中有效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以及避免错误的信息左右我们的大脑(criticalthinking)关于以上提到的几点我在豆瓣上有一个豆列(“学会思考”),希望有一天我能够积累出足够多的认识,对这个主题展开一些详细介绍。人类的大脑和思维是目前已知最为复杂的系统,对这个系统的研究是一件极其迷人的事情,即便对于像我们这样的芸芸众生来说,纵使不去做研究,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科普知识,对于学会正确地思考也有极大的益处。大脑是我们最重要的工具,要正确利用这个工具,唯一的途径就是去了解它,尤其是了解它的弱点。与很多人的直觉相反,我们的思维有着各种各样的弱点和陷阱(cognitive bias),我们解决日常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并不总是最优的(Bounded rationality),我们感觉正确的事情有很多是错的,我们习以为常、天经地义的行为也未必就是合乎效益最大化原则的。这里摘抄一段我在豆列匕的导言:我们的思维有很多很多的弱点,我一向认为,正确的思维方式,是一切高效学习的基础。比如参见下面两个例子,错误的思维方式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谬误。人总喜欢沿袭以往习得的经验,并通过类比来进行外推。我第一次在一个地铁终点站坐地铁的时候,看着从远方开来的地铁,我心生疑惑一这车每节车厢都这么长,待会怎么调头呢(我心里说没看到铁轨终点有一个大大的供调头的u形弯啊)?当车开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原来车是两头都能开的。人喜欢从关联当中寻找因果。有一次我和老婆去银行取款,到了ATM室的自动门口,我开玩笑地拿着手头的饭卡去刷了一下,然后门居然开了。我顿时来了劲,立即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刷卡装置不安全,至少不是能够专门识别银联卡的。我甚至飞快地泛化出了一个更具一般性的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即可能所有带有磁性的卡都可以用来开门。老婆看我得意洋洋,就泼过来一盆冷水:不一定是你的卡刷开的啊,你不刷卡试试看。我不信,说怎么可能呢,心想我刷卡,门就开了,还有比这更明显的因果关系吗?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我走出门,这次没刷卡,门也开了-原来是感应门-原先这个ATM室的确是刷卡门,但后来改成了感应门,刷卡的那个装置只不过没拆掉,残留在那里而已。总的来说:人类的思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捷径,每一条捷径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降低了大脑的认知复杂性(笼统地看一个问题要比细致的分析简单得多),有助于迅速做出绝大部分时候都正确的判断;但另一方面,它也常常导致人们把大部分情况下成立的法则当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可以说,有多少条捷径,就有多少条谬误。人类的情绪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思考。比如,如果你憎恶一个人,你往往就会反对他的所有立场,反之亦成立。人类大脑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先天就具备一些特定的“思维定势”,以使得人类能够在面对进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适应性问题时能够不假思索地做出迅速的反应。然而,在现代社会。很多这类思维定势已经不适应了(《Mean Genes》,中译名《本能》、《Influence》,中译名《影响力》、《Sway》,中译名《摇摆》、《EvolutionaryPsychology》,中译名《进化心理学》)。人类不可避免地受着各种各样的偏见的影响,这些偏见有些是有一定适应价值的“思维定势”(如事后聪明式偏见),而有些则是大脑的认知机制的“缺陷”。以上,构成了人类思维中的种种谬误。而学会思考,就是学会认识到这些谬误。对于人类思维的种种谬误之处,在西方有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叫做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中译名《学会提问》),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已经对人类语言中的各种各样的谬误有了一定的认识(譬如,  “我们无法讨论不存在的东西,所以所有的事物都是真实的”),并对辩论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谬误进行了归类。豆列“学会思考”中的书,有一些是介绍人类思维工作的机制的,认识这些机制是正确思考的大前提;有许多是关于人类推理(Reasoni'ng)过程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谬误(《Nonsense》,《crirues Against Logic》),唯有认识到这些谬误,才能避免它们,唯有避免了思维的谬误,才能进行正确的思考。

内容概要

《暗时间》以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为主要角度,对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进行思考,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带来怎样的价值,何种学习方法才是有效的,以及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学习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强调人们需要主动训练自身的反思能力并掌握有效的思考方法。

作者简介

 刘未鹏: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毕业,现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中心,爱好: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刘未鹏博客名
Mind Hacks 的含义有4: Mind Hacks 是一本书;Mind Hacks 是一系列思维工具;Mind Hacks
有一个漫长的前生—一个有着近6年历史的技术博客;在CSDN上有超过120万的访问量。

书籍目录

序言 为什么人人都该学点心理学
第一篇 暗时间
3 暗时间
能够充分利用暗时间的人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你也许会发现这样的人似乎玩得不比你少,看得不比你多,但不知怎么的就是比你走得更远。
7 设计你自己的进度条
我们在尝试新的事物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同的人会在碰壁不同的次数之后退出。过早退出往往是因为对于投资时间最终无法收到回报的恐惧。
13 如何有效地记忆与学习
你所拥有的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得多少,而在于当遇到需要用到学过的知识的时候,相关的知识是否会自动从你脑海中“蹦”出来。
23 学习密度与专注力
真正的效率源自于内心对一个东西强烈的热忱,也就是俗称的追求,这时从表层意识到深层意识都关注在这件事情上面,脑细胞高度活跃,才能创造最大的效益。
26 一直以来伴随我的一些学习习惯
你比别人往后多看一年,你就比别人领先一年的时间来准备,这个差别是巨大的。
41 我在南大的七年
其实我本科真的浪费了很多时间,而另一方面,这也说明,要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其实每天一点时间,专注、积累和持之以恒也就够了。
第二篇 思维改变生活
53 逃出你的肖申克
亲身经历才能明白?
如果我们的情绪系统已经给出了倾向或感到满意了,那么很少有人会继续深入地思考事情的另一面,而开始转向着手行动。这种匆忙的态度往往是失败的起源。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视觉错觉到偏见
问题1:现在有两个孩子,张森和李梅,其中一个孩子有四个卡车玩具,你认为是谁?
问题 2:莉莉和丁丁谁将来更可能成为护士?遇见20 万年前的自己
我们对于未来的惩罚和收益都估计不足,倾向于就眼下的损益进行决策。这导致我们天性在决策方面目光短浅,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我们会在大学阶段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学习之外的娱乐,这些娱乐都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能够立即获得愉悦,并且不会导致立即的损失。
理智与情感
说要休息一下才玩游戏,其实真正原因也许是受到游戏中那些在现实中找不到的成就感的驱使。说政府不会让房价下跌所以买房,也许真正原因是周围的人买了房而女朋友也在嚷嚷。
100 书写是为了更好地思考
一行文字被你写下来之后,你就不用再将其费力地保持在大脑的临时记忆中,因为这行黑底白字会不断主动地通过视觉刺激来提醒你它的存在,于是你就可以将空出来的思维精力用于反思你自己的观点。
103 为什么你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写博客
一开始你是因为要写博客而去使劲地思考和总结,指望给出令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到了后来,就变成了因为你习惯了思考和总结,因为你意识到书写是更好的思考,你就必须使你的想法成为文字。
113 我不想与我不能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正是人类自由意志和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如果你“兵来腿软,水来上船”,然后给自己找一大堆唧唧歪歪的理由。除了表明你没能耐之外不能表明其他的任何东西。”
118 遇到问题为什么应该自己动手
生活就像一条漫长的跑道,在你遇到障碍的时候,如果你总是选择绕过,那么你最终将越来越发现只能绕过障碍,而无力搬开。如果你大多数时候选择搬开障碍,虽然表面上来看,跟那些绕过障碍的人相比,你的速度慢了很多,但随着你越来越熟练于解决障碍,最终你的速度将远远超过总是“抄近路”的。
122 什么才是你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
这个行业里拥挤着上百万聪明人,彼此之间真正的不同在哪里?不在于你学的是什么技术,学得多深,IQ
多少,而在于你身上有别人没有的独特的个性、背景、知识和经验的组合。
第三篇 跟波利亚学解题
127 跟波利亚学解题
人类的大脑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器官,然而某种程度上,人类的大脑也是一个愚蠢的器官。如果你总结过你解过的一些有意义的好题目,你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没有用到你不知道的知识,然而那个最关键的、攸关成败的知识点你就是想不到。
152 锤子和钉子
任何工具都有其适用范畴和前提。然而,我们在学习工具的时候由于投入很多的时间,往往在情绪上面对工具产生了太强的感情,我们既投入了时间,当然内心希望能够用上这些工具,所以就容易忘掉其适用前提,欣欣然地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黄金大锤亮出来,以显示自己的厉害。
158 鱼是最后一个看到水的
一个程序员越是熟悉一门语言,越是容易为这门语言所累。因为这门语言的特性对他来说就是鱼的水、木工的锤子。一遇到问题首先脑子里就会闪出若干语言特性、既有方案。当然,从统计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也许大多数时候是有助于问题的迅速解决的。但那
20%的时候这种思路带来的害处也许就带来了 80% 的头大。
163 知其所以然
我们要的不是相对论,而是诞生相对论的那个大脑。我们要的不是金蛋,而是下金蛋的那只鸡。
171 为什么有必要知其所以然
为什么这种解法是对的?
为什么那种解法是错的?
为什么这种解法不是最优的?
证明为什么没有更优的解法。
179 康托尔、哥德尔、图灵 — 永恒的金色对角线
这一切的一切,看似不很相关却又有点相关,认真思考其关系,却又有点一头雾水的背后,其实隐隐藏着一条线,这条线把它们从本质上串到了一起,而顺着时光的河流逆流而上,我们将会看到,这条线的尽头,不是别人,正是只手拨开被不严密性问题困扰的
19 世纪数学界阴沉天空的天才数学家康托尔。
210 数学之美番外篇:快排为什么那样快
我们先来玩一个猜数字游戏:我心里默念一个 1~64
之间的数,你来猜(你只能问答案是“是”或“否”的问题)。为了保证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以尽量少的次数猜中,你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呢?
219 数学之美番外篇:平凡而又神奇的贝叶斯方法
一所学校里面有 60% 的男生,40%
的女生。男生总是穿长裤,女生则一半穿长裤一半穿裙子。假设你走在校园中,迎面走来一个穿长裤的学生(很不幸的是你高度近视,你只看得见他(她)穿的是否长裤,而无法确定他(她)的性别),你能够推断出他(她)是男生的概率是多大吗?
245 索 引
251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如果你有一台计算机,你装了一个系统之后就整天把它搁置在那里,你觉得这台计算机被实际使用了吗?没有。因为CPU整天运行的就是空闲进程。运行空闲进程也是一天,运行大数据量计算的程序也是一天,对于CPU来说同样的一天,价值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大脑也是如此。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从而实际意义上能比别人多活很多年。我们经常听说“心理年龄”这个词,思考得多的人,往往心理年龄更大。有人用10年才能领悟一个道理,因为他们是被动领悟一只有当现实重重撞到脸上的时候才感到疼,疼完了之后还是不记得时时提醒自己,结果很快时过境迁抛之脑后,等到第二次遇到同一个坑的时候早忘了曾经跌过跟头了,像这样的学习效率,除非天天摔坑,否则遗忘的效率总是大过吃亏长的记性。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则能够在重要的事情上时时主动提醒自己,将临时的记忆变成硬编码的行为习惯。每个人的手表都走得一样快,但每个人的生命却不是。衡量一个人生活了多少年,应该用思维时间来计算。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呆在一个为他特殊建造的保护室里,没有社会交往,没有知识获取途径,度过了18年,你会不会认为他成年了?认为时间对每个人是均等的是一个错觉,认为别人有一天,我也有一天,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如果你正在学习一门专业,你使用自己所投入的天数来衡量,很容易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投入了不少时间,然而其实,“投入时间”这个说法本身就是荒唐的,实际投人的是时间和效率的乘积。你可以“投入”很多时间在一件事情上面,却发现毫无进展,因为你没有整天把你要做的事情,要学习的东西常驻在你的大脑中,时刻给予它最高的优先级。你走路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做梦的时候,心心念念想的就是这件事情,你的CPLJ总是分配给它,这个时候你的思维时间就被利用到了极致,你投入的时间就真正等于了实际流逝的时间,因为你的CPU是满载的。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就像一个个沙漏,每个人的沙漏里装的沙子总量是相当的.(大家都活得差不多长),不同的是,有的人的沙漏颈部较细,有些人的沙漏颈部较粗。那些颈部较细的沙漏能够抓住每一粒时间之沙,虽然沙子总量一样,但相对却拥有更长的生命。如果你有做总结的习惯,在度过一段时间之后总结自己在某某领域投入了多少时间,建议千万不要粗略地去计算有多少天下班后拿起书来翻看过,因为这样你也许会发现书倒是常翻,但领悟却不见得多深,表面上花的时间不少,收益却不见得那么大。因为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占据一个显著比例的“暗时间”,你走路、买菜、洗脸洗手、坐公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所有这些时间都可以成为“暗时间”,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和读的东西,让你的认识能够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这段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将会产生庞大的效应。能够充分利用暗时间的人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你也许会发现这样的人似乎玩得不比你少,看得不比你多,但不知怎么的就是比你走得更远。比如我就经常发现一些国外的牛人们为什么不仅学习牛逼,连“业余”玩儿的东东也都搞得特牛逼,一点都不业余(上次在《卜towWeDecide》。上看到斯坦福的一个牛人,理论物理学博士,同时是世界扑克大赛的前六名保持者,迄今累计奖金拿了六百多万刀),你会奇怪,这些家伙到底哪来的时间,居然可以在不止一个领域做到卓越?程序员们都知道,任务切换需要耗费许多额外的花销,通俗地讲,首先需要保存当前上下文,以便下次能够顺利切换回来,然后要加载目标任务的上下文。如果一个系统不停地在多个任务之间来回倒腾,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在上下文切换上,无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相比之下,如果只做一件任务,就不会有此损失。这就是为什么专注的人比不专注的人在时间利用效率上高得多的原因。任务切换的暗时间看似非常不明显,甚至很多人认为“多任务”是件很好的事情(有时候的确是),但日积月累起来就会发现,消耗在切换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另外,大脑在开始一件任务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来“热身”,这个时间因人而异,并且可以通过练习来改变。举个例子,你看了一会书之后,忽然感到一阵无聊,忍不住打开浏览器,10分钟后你想起来还要继续看书,但要回复到当时理想的状态,却需要一段时间来努力去集中精力,把记忆中相关的知识全都激活起来,从而才能进入“状态”,因为你上了10分钟网之后这些记忆已经被抑制了。如果这个“热身”状态需要一刻钟,那么看似10分钟的上网闲逛其实就花费了25分钟。如果阅读的例子还不够生动,对于程序员来说其实有更好的例子:你写程序写得正high,忽然被叫去开了一通会,写到一半的代码搁在那儿。等你开完会回来你需要多久才能重新进入状态?又或者,你正在调试程序,你已经花了20分钟的时间把与这个bug可能相关的代码前前后后都理解了一遍,心中构建了一个大致的地图,就在这时,呃,你又被叫去开了个会,开完会回来,可想而知,得花上一些时间来回想一下刚刚弄清的东西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感谢未鹏。解决了我长久的一个疑问,为什么人要经历才会懂得。很艰难,真的很艰难;即使你有阿基里斯的勇猛也无济于事,一个人和自己的影子的战斗是最艰难的,那种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其实不是面子问题,而是确实很痛苦,犹如要把长好的皮肉撕开,把子弹挖出来那种感觉,掩盖和麻醉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方法,你非要把它撕开,相当于重新经历一次,虽然刺激源已经不在了,但是你还是以为它在。犹如身处阿鼻地狱。  ——网友gordon受阅读面以及有限的精力所限。以前一直没有接触到你所展现给我的世界。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你的一篇文章,深有感触,顺藤模瓜,开始看其他文章,于是,我得到了一个新世界。  ——网友Kevin关于“脑科学”的探讨。作者是切入得比较深入的,我一直在试图通过一些渠道来更好地拓展我们如何高效率地应用大脑。譬如,专注地读书过头了,容易造成大脑缺氧而头疼。那么,进行吐纳(深呼吸运动),可以有效缓解大脑缺氧的问题。作者的博文每篇必读,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脑科学”视野,正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借鉴其中的一些做法。“有意识”地培养我们用脑的方法。那样我们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加理性和高效,也更能摆平很多人、很多事。  ——网友Rocky liu争论很有意思,都想让自己去说服别人,这也是人类造理论,提观念的原因。从做研究的角度来看,ffff的观点及论证更严谨,站得更高,在说一个问题时,我的观点是实验是很重要的,但是实验不是100%正确的。且都有其限制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适用的范围、技术与科学的发震、采用的方法、工具、以及处理数据的方式等;面临的问题及问题的因由(历史)是很重要的,每种理论都不是真理,只是一种解释,这个大家应该都认可吧!?刘未鹏对脑科学、人类的认知确实比较爱好,且掌握的资料比较全面,缺点是这些实验只是纸上得来,但不影响科普。人类认知背后的方程式太复杂了,变数太多了。组合的可能性太多了。  ——网发Sxl-etr

编辑推荐

《暗时间》(作者刘未鹏)以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为主要角度,对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进行思考,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带来怎样的价值,何种学习方法才是有效的,以及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学习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强调人们需要主动训练自身的反思能力并掌握有效的思考方法。每个人的思维都有一些盲点,盲点之所以为盲点就是自己很难觉察得到,虽然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来训练思维的客观和清晰,但总是不断发现自己的思维仍然还是时不时不自觉地陷入某个盲区,当我对人类思维的特点了解得越多,我就越是从心底里谦卑地认识到与人讨论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每个人的盲点不一样,你的盲点可以在別人那里得到补充,別人的盲点也可以被你纠正。写下来,与別人交流,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此。很多人不书写的原因是因为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其实这是一个怪圈,你越是不开始书写,总是拿有限的思维缓存去默想一个问题,就越是没有内容可以写,如果你逼着自己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看着自己写的内容,试着进一步拓展它们,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走得很远,很远。——刘未鹏(“书写是为了更好地思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暗时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2条)

 
 

  •   序言 为什么每个人都该学点心理学
      
      现代科技手段(FMRI和随机受控试验)应用于研究人脑思维的特点以及有关现实生活的关系。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人脑的思维规律,思考正确的判断与决策方式,规避心理/认识偏差,认识我们的情绪与理性思考的关系,以及人类部分社会行为的心理根源。
      
      第一篇 暗时间 - 时间管理/精力管理
      
      --------暗时间------
      1.以CPU为引子,核心观点“应找出合理的方式,让大脑满负荷运转”;
      
      2.“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从而实际意义上能比别人多活很多年。”“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则能够在重要的事情上时时主动提醒自己,将临时的记忆变成硬编码的行为习惯。”
      
      3.实际投入的是时间和效率的乘积。
      
      4.“因为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占据一个显著比例的“暗时间”。
      
      5.尽量避免在多任务之间反复切换,你需要浪费大量时间去重新熟悉上下文。
      
      6.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习惯。
      
      7.回答:如何利用好暗时间?
      1)有利用时间碎片的意识;2)减少(避免)任务切换;3)提高思维集中度;4)培养抗干扰的能力;
      
      -------设计自己的进度条-------
      1.善于规划的人,会将任务划分为一个个的里程碑,再将里程碑分割成TODO list,在完成一段内容后获得成就感,驱动最后完成任务。避免了长时间未接收到反馈时带来的挫败感以及无法坚持进一步投入的后果。
      
      2.过早退出是一切失败的根源。
      
      3.兴趣遍地都是,关键是有没有坚持下去的毅力。
      
      4.反思是最重要的让人得以改进的品质。
      
      5.与其反复焦虑是选A还是选B,不如已经进行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开始着手研究。
      
      6.一生的知识积累,自学起码占90%以上。
      
      -----如何有效地记忆与学习-----
      1.“你所拥有的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得多少,而在于它们能否在恰当的时候被回忆起来。”
      
      2.“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将许多线索(例如当时的场景、问题的背景,甚至所处的语言环境、空间位置)一并编码进了记忆,事后能否提取出这段记忆严重取决于提取线索是否丰富、以及在回忆的时候是否重现了记忆时的线索。”
      
      3.“对于理解记忆的人来说,知识中包含了精细的概念、逻辑、一般的解题原则、通用的解题手法、背景知识、类似的问题等等无数的记忆和提取线索,而不是某段孤立的、任意的文本序列。”---记笔记的时候加上自己的关键字。
      
      4.“记住一般性原理之后,其他细节即便遗忘了也可以自然推导出来,从而无需费力去记忆。”
      
      5.“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之后理解得更深刻(实际上是更容易记住和提取出来——知识还是那些知识;此外用自己的话复述也常常触发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其他知识的联系,进而编码进更多的记忆提取线索,这也是另一个好处”
      
      6.“从既有经验中总结知识的时候,应利用适当的抽象来得出适用范围更广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另一方面,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同样应该对问题进行抽象,触及其本质,去除不相干因素避免干扰,从而有效提取之前抽象出来的知识。”
      
      7.“养成习惯,经常主动回顾一段时间学到的东西(老生长谈了):这不仅有利于巩固长时记忆,而且一段时间之后的回顾你可能已经因为新的知识学习从而对原先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看法,通过回顾,可以整合新旧知识,得到新的启发。”
      
      8.“创造回忆的机会”,与他人讨论,整理笔记,书写(将有关一个主题的知识系统地串起来)
      
      9.“设身处地地“虚拟经历”别人经历过的事情”-类似白日梦,尽可能去想象可能的细节,将他们与你的情绪挂钩。
      
      ----------学习密度与专注力---------
      1.学习总投入=学习时间X学习密度(效率)
      
      2.真正的效率源于内心对于一个东西的强烈热忱。
      
      3.专注力为什么会对学习效率造成这么大的影响。这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专注于一件事情能让表层意识全功率运作,这个是显式的效率。第二点,也是更重要的,它还能够使你的潜意识进入一种专注于这件事情的状态。”
      
      4.表意识与潜意识的合力,避免被焦虑打断,工作时专注于当前处理的工作。
      
      5.专注力也是一种习惯”"既然是一种习惯,就能培养"。
      
      6.培养专注的习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一直以来伴随我的一些学习习惯---------
      1.“Google&Wiki”
      
      2.“看书挑剔,只看经典”
      
      3.“做读书笔记。”-收集好例子,分析别人的陈述结构,获得多少不取决于读了多少,取决于思考了多少
      
      4.“利用走路和吃饭的时候思考,还有睡觉前必然要弄一个问题放在脑子里面,在思考中迷糊入睡。”-利用碎片时间
      
      5.避免焦虑,方法一,底线思考(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且接受这种情况。)方法二,专注的转移注意力。
      
      6.“重要的事情优先”“尽量避免琐事骚扰,不重要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
      
      7.“重要的事情营造比较大的时间块来完成。”。
      
      8.“多看心理学与思维的书,因为它们是跨学科的。”所谓的方法论。
      
      9.“学习一项知识,必须问自己三个重要问题:1. 它的本质是什么。2. 它的第一原则是什么。3. 它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很重要,但很难的三个哲学问题;
      
      10.学习思考过程中常问自己的几个问题:
      1)你的问题到底是什么?2)目前我的收获? 3)设想
  •   《暗时间》这本书以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为主要角度,对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进行思考,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带来怎样的价值,何种学习方法才是有效的。。。
  •   刘未鹏用自己的行动和国人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讲述平凡和优秀的距离暗时间 可以说是牛人和普通人之间最主要的差别 一个公开的秘密可是许多抱怨社会的人却并未思考这方面的缘由事实上 如果想要充分的利用暗时间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任何一个阶段的人都十分重要
  •   “平凡和优秀的距离,来自暗时间”,先是看了作者的博客,觉得非要买一本细细读一读才好。买了,看了,值得一读,有启发,有感悟。
  •   很不错的书籍,作者的几个观点我很赞同。
      
      1. 管理好自己的暗时间,主要指利用好琐碎的时间,让大块的时间能专注于某一项深入思考和工作。
      2. 书写,尽量多的书写。这个观点不仅仅是“好记性”和“烂笔头”的阐述,还包括与人交流,与自己讨论,梳理思想和系统化,在书写时进行新的思考等等。
      3. 学习知识前和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和提问,如在读书前弄清楚知识的基本原则,用途,组织结构;在学习中不断问自己是否偏离问题,得到的知识等等。这些都很有用。
      4. 将一件大事细分,以达到逐步进行的目的。这样可以避免焦虑。
      5. 专注的思考,既可以转移焦虑的注意力,也可以分析焦虑的原因,呵呵,下次可以试试。
      
      看一个人,只要看他读的书和见的人。这句话很到位。

    另外本书的质量算是精良,纸质,封面,包装都狠到位。值得收藏。
    一本好书,莫过于给读者带来思考和进步。

    强烈推荐!!!!!
  •   相信想看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刘未鹏大哥的博客,这次支持下,买他本书,书还没看,不过博客确实写得很好,值得一看,是咱们程序员的标杆,程序员就得这样懂得而且愿意去思考
  •   &;ldquo;暗时间&;rdquo;这本书里把所有提及的相关书籍都做了链接。本书内容如果是有数学相关基础的读者来阅读,一定会觉得是饕餮大餐。当然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在思考问题的视角上也有所收获,甚至很多建议都是极为有效改善人生境遇,充分管理自己时间与精力的良方。值得阅读。同时这本书是&;ldquo;JUST PUB&;rdquo;三部曲之一,水平高超,描述科学准确。让人眼前一亮,乐于阅读。
  •   很喜欢刘未鹏的博客,买这本书来看看。
  •   所谓的暗时间就是25个小时中多余的那一个小时,是大脑思维中的潜意识,是思考问题时的盲区。《暗时间》告诉了我做事情是大脑与浅思维的较量与配合!
  •   还没有看,先评价了,之前看过刘未鹏老师的几篇博客,感觉是个很有深度的人。文字也比较容易理解,不晦涩,生动形象。
  •   看过刘未鹏的博客,专门买来书看,就是为了多读几遍
  •   刘未鹏大哥的作品,整理了其博客的精彩内容,从中受益匪浅!
  •   看刘未鹏的博客好多年了,这次出书,一定得顶,哈哈
  •   作文博闻强识,阅读范围之广令我佩服不已。很多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我觉得都很有用。看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到日常生活一些经常被我们忽视的地方十分重要。谢谢刘未鹏。
  •   很喜欢这本书。刘未鹏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我们,尤其是学习IT方面的人。这本书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期望。希望各位都读一读。
  •   自己作为一名工科生,翻看《暗时间》后,深有感触。这本书谈了很多如何更充分的使用时间,使用自己的大脑,把一些熟为人知的方法上升到理论层面,让人受益匪浅。但是这本书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让我对心理学有了极大的兴趣。过往对心理学不怎么感兴趣,甚至觉得这个东西有些负面影响,但是透过这本书,我发现现代心理学对于人的行为、思考等有真是重要的指导作用,了解一些,是十分有必要的。
  •   合上书之后的许多天,你觉得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都在不知不觉产生变化。一定要读一下,顺便再关注刘未鹏的微博,里面关于亲子教育的也不错呢
  •   这本书有助于你分析和改变自己的一些学习和思考习惯。从作者从事的工作和本书内容来看,我还是很佩服这哥们知识的渊博的,他这么牛,估计也是暗时间应用的好。建议想提高学习和思考效率的朋友一读。当然,我写这个评论也是用我的暗时间。
  •   与作者的7年大学生活相比,我的大学似乎就是在浪费青春,从中也便凸显出暗时间的强大威力。虽然小我6岁,但我相信作者取得的成绩和对世界的思考,远远在我之上,然而也有古话说人各有志,各有关的活法,我在敬仰佩服作者强大的投入和思考的同时,也在回味享受自己曾经的懒散时光,当然也有艰辛的拼搏和苦熬,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成长了。
    书的前半部分收益颇多,后半部分关于数理的一个理性回顾实在不是自己擅长的,只觉得说的天衣无缝,但也觉得他所以为的漏洞百出竟然也是毫无破绽,呵呵,真不是编程的那块料啊。有淡淡的怀疑——我真的是学理科的?
  •   管理自己的时间,合理的利用时间,讲述原则背后的为什么,如何去克服所谓的困难,对于这些问题本书会给你带来一些思考,可以利用暗时间来读,当然有些地方有些时候也需要用整块的时间去品味
  •   平凡和优秀的距离,来自暗时间。。。
  •   围脖上看了点介绍文字立马便买下来了,印象中是笔记是帮助思考的外存之类。相信作者是个很努力的普通人,所以都写得尽量显浅,只是后段着重编程的地方有点水土不服,其余还好。其实内里讲及的很多想法大家已经从其他各种途径听说过了,作者就是整合了后再作点到即止的介绍(对难以割舍书中内容的人而言会是个更大的优点),在各种相互对照下重新掌握一遍,另外再提供一系列的相关书目作补遗补盲。
    思考类随笔就是适合车上看看下车想想,而且本书简约不累赘,极易进入状态,推荐利用公车厕所等等暗时间阅读。
  •   刘未鹏是我认为的在中国写这类介于科普与科研之间的文章的作者中文笔很优秀的那一类,很喜欢这本书
  •   我是在南方周末上看到刘未鹏的文章,被深深地吸引了,很开阔思维的书
  •   用来学习如何利用暗时间,知道了恩多关于心理学的著作,很好的书
  •   这本书写得很有创意,很有启发性,智慧的结晶啊!不过我对刘未鹏本人比较好奇,他84年的,这本书是献给他女儿的,那他岂不是28岁就当了爹?可从他的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完全就是一个聪明的研究生的的形象,我很难将这个人跟父亲联系到一起。
  •   刘未鹏确实值得学习。推荐阅读。
  •   非常实用且需要细细读来慢慢消化,知识是很好的,重在为自己所用,刘未鹏做到了,所以有了这本书,那么你们能做到么?这是一本实用的书籍如果你能化书面为实在的话。
  •   虽然标题是《暗时间》,但是本书不仅仅在说暗时间的利用,更是在开发心智。介绍的内容很广,边栏会推荐很多类似的好书,将来有时间了一定把推荐的书都拿来读一读。
  •   我是学IT出身,但是是98年本科毕业的,后来相当于是转行了。

    买这本书是源于在南都阅读器(手机软件,阅读用)上看到作者写的专栏,提到了一些学习、工作技巧有所启发,于是就买来看看,了解下现在的IT业者有何不同做法或感受。看了之后,在某些工作、学习习惯方面的认知提升受益非浅。

    虽然作者不是大师级,也并非说了许多大道理,或许只是小技巧而已,但是,于我个人而言,哪怕只有某一个(实际上有几处认知点触动我很深)令我受益,我也觉得这本书确实是物超所值!

    -呵呵,这样讲太不清楚,举例说明,书中提到了,一定要从现在就将学习、工作中的想法,哪怕是非常不成熟的,也要及时写下来,例如写到博客中,是非常有益的。这个道理我之前明白,但是很模糊,经过他的解释,我确实是被说服了,真是体会到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
    值得五星!
  •   刘未鹏老师的论述与其他此类书籍都不一样,可能与他技术员出身有很大关系,更强的说理性和说服力是本书的特点。
    相信对大家都有所帮助。

    只是非理科生也许略微水土不服。
  •   我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带动周围的人对某些事情感兴趣
    朋友以为我终于开始看科幻小说了
    我说不是
    是一位同龄人写的牛逼的不能再牛逼的我目前还不能说是科普还是心理学还是励志方面的书籍
    朋友一听更加来劲了
    于是周围的人也在读了

    感谢作者目前让我的一大进步是
    做读书笔记

    第二点对我的影响是
    更加逻辑的思考
    端正了思考的认识
    (之前对于一些事情认为思考是没有价值的,现在有心情有时间就对哪怕是一些小事都寻思一下)
    对我近期有很大帮助

    目前还在阅读中
    相信收获会与日俱增的
  •   正在看,很久没这么认真的看一本书了。
    对一本书的评价有很多主观的因素,有人觉得好,因为书中有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有人认为不好,可能觉得书中写的毫无新意。
    对我来说,从《暗时间》中受益匪浅。
    如果看完书之后没有什么改变,或者知道有不足却无力去改变,那真的只能怪自己,不能怪书了~
    如果更早的看到这本书会不会更好,或者是在初中?高中?或者大学。
  •   对于刚入职的员工,应该多了解些让自己更加高效工作的方法,并且利用有限的时间,发掘更多的暗时间来提升自己。很必要
  •   利用你生活中的暗时间,你就可以比别人走的更远。
  •   原来生活中有许多“暗时间”悄悄地从你身边流失,可了本书后可以为你赢得时间。是国产书籍中的优秀图书,向你推荐。
  •   能够充分利用暗时间的人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你也许会发现这样的人似乎玩得不比你少,看得不比你多,但不知怎么的就是比你走得更远。
  •   从认知科学和计算机人工智能角度深入的解析我们的思维过程。
  •   是作者博客上的文章,学习和思维能力以及心理学的知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作者只比我大四岁,已经看过如此多的书,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实在佩服。
  •   我们得摔打自己多少次才能运用那深藏不露的暗时间。更可悲的是,我们常常让自己活在低效率的时间投入里,却要求不对等的回报。优秀这两个字,按表象理解何其简单,可是深入内里与本质才知道,优秀的人在我们看不到的暗时间里积蓄与累积,功夫在诗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暗时间,暗时间利用的越好,成功的机会越大。
  •   听读过的朋友介绍后买的,当你弄懂了什么是暗时间,能够驾驭暗时间,你就成功了!
  •   暗时间,这本书,有点媲美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
  •   这本书是我的老师推荐的,拿到书以后我才对暗时间有了一点理解。。。如果将人的生命看做沙漏,颈部较细的沙漏可以抓住每一粒生命之沙,即时沙子总量一样,也能拥有更长的生命
  •   最初,是从作者在CSDN的博客上了解到他一系列文章的,其实,这本书就是博客文章的集结成册,不过,为了表示对作者的尊重与支持,我特地买了一本,何况,我更好喜欢躺在床上阅读,最近,这成了我的枕边书。
  •   完全是出于对作者的好奇和豆瓣上的高评分买的,目前还没开始看,应该不错。暗时间的概念很合我意。
  •   暗时间,拉开差距!
  •   暗时间是不错的
  •   在平时看得见的时间里,大家的努力都看的见。可是在暗时间了,努力只有自己知道了
  •   暗时间与所谓的明时间成正比,你投入的明时间越多,你的暗时间也越多,这就是事半功倍的原因!
  •   惊人推荐买了一本《暗时间》,真是很好的书啊,作者也是搞IT的,很有共同感,顶!
  •   非常好的一本书 适合理科男阅读 书里从心理学等方面分析了人的行为动机 很详细的归纳出了一些学习方法 书的后半部分是关于数学和计算机程序方面的问题 总之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
  •   现在的我们越来越感觉的时间的紧迫,学习效率的低下,这本书可以给你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的帮助的。还教会了学会自己思考一些事
  •   能在一本书中包含如此巨大的信息量我只能说作者是一个牛人。
    能做到如此的唯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按时间。
    这本书里的一些文章一直是我的最爱。核心竞争力那样深深的影响了我。独特能力的组合构成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信息终究是信息,要变成我们的知识还需要我们自行消化。
    以这本书为指导,管理我的时间我的生活。
    所以在此强烈地推荐这本书和这个作者的blog。
  •   国内剪刀浆糊收的作品看多了,对有营养的书也麻木。这也是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吧。
    这本书部分章节《逃出你的肖申克》,先是在《南方周末》连续刊登的,一直看完就剪下保存。
    后来找到作者博客,原来日积月累不断思索,作者用心写了八年博客,让人敬佩。

    我相信这本书不会大火,因为只能面向高知识群体和思索者,以后口碑会逐渐累积,毕竟是国内书籍中的难得的异类,这年头用心做一件事的人太少了。
  •   一本时间管理的好书,同时也提供了思维模式的借鉴,让我看到了自我管理的方式方法。对自己的时间利用有指导意义。
  •   在本书上学到了一些关于如何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的知识,不过后面的内容偏理科,对于我这个文科女生来说略晦涩了。。总体来说还是很喜欢,买得很值!
  •   微软亚洲研究院刘博士的著作,微软亚洲研究院官方博客也在推荐,做研究的人必看,摆脱低效率
  •   这是一个八零后写的有关思维、心理、励志的书,个人感觉很对胃口。有感于作者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并不主要是智商上的,而主要是思考的深度和时间上。”深以为然,仍在继续阅读中。
  •   如何高效的管理时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希望能够在这本书中得到启发。
  •   革新思维,改革自我,必须做好时间管理和思维管理,本书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方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和实践。
  •   内容是作者的精选博客,内容比较有趣,还推荐了大量对思维和禅城方面的书籍
  •   虽然之前已经拜读过未鹏的博客,但我还是决定买下这本书。这几天一直在看,结合博客,还是比较震撼,那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也许,很少读到这样的文字,很多观点,直入心灵深处,不久之后,也许可以改变个人的一些做事方式和发展方向!
  •   因本书推崇李笑来的缘故,而我也欣赏笑来,所以我是和李笑来的《和时间成为朋友》一起买的本书,没让人失望,对于社会学、心理学的爱好者的本人有很多启发与深思。人类这种生物果然还是需要多和外部进行交流来反省自身啊!
  •   刚刚打开书的时候看的很兴奋 觉得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只是后半部分统讲思维训练 还是本人理解的不好 不过确实是一本有关思考思维的一本好书 其中可以有此书会为你推荐出很多优秀的有关心理学 经济学等得书 非常喜欢的说
  •   这本书是从某人博客上看到的,好像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还是什么,推荐细读的,所以买回来。不负所望,虽然编排比较零散,但是内容却是挺好的,容易理解,法人深思……
  •   知道这本书是从作者的博客,书的内容很充实,而且里面旁征博引的很多书也都值得一看。
  •   Good!文字风格很贴近生活,就是他的博客文章弄成书的
  •   很好的一本书,其中对于心智方面的分析和个人时间安排等等让人对一个80后的我们同龄人刮目相看,推荐
  •   书中很多地方思路比较新,启发自己思考。想想平时的时间是怎么安排利用,发现自己时间管理上潜力很大 :)
  •   我重点看了前两章,原来自己在学习上的懒惰和散漫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作者博览群书,引用很多心理学的著作,告诉你如何克服和避免。对于我来说,眼前一亮,从未看过如此指导我们学习的书。

    特别建议正在上大学的青年朋友阅读此书,对你的人生会有大帮助的。
  •   觉得很不错。其中有的文章选自博客。值得一读的好书
  •   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关于时间利用以及思考整理的书,很适合经常思考却总是感觉进了死胡同或是瓶颈境界的人看,很受启发!
  •   在当今时间碎片化的时代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值得借鉴!
  •   很有用,如何利用时间学习,就好像我们都经历过的一段时间,投入!
  •   谈论如何利用潜在的时间去解决一个难题。
  •   时间的管理,常见的心理学知识,本书一一道来,非常有帮助~~~
  •   一个理工男写出的对于时间管理以及大脑利用的体悟。作为理工男的我,容易理解并欣赏!
  •   通过这本书,了解的不只是对时间的掌控,更多的是从不同领域,学科,来提升自己,实现自我。本书还推荐了非常多的文章和书籍,帮助更好理解本书,非常棒!
  •   内容很丰富,如何利用时间、提高效率、专注,认识人性、、心理的弱点
  •   很喜欢这个作者,也看过他的博客,知道内容才买的书,收藏。
  •   虽然在博客上看了,又买了书,每次看上一段,较好
  •   关注大鹏的博客很久了,很有收获
  •   经常看他博客的人就没必要买了
  •   作者的博客多次拜读,出书了,果断出手。
  •   以前在网络看过他得博客,就觉得不错,现在出书了,要买来细细研究。
  •   很好的书!
    已经关注作者的博客很久了,要细细阅读此书!
  •   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如何学习,很有参考价值
  •   本书对如何利用闲散时间,并提供了一些阅读指导。
  •   本书教我们如何改变思维,节省时间,讲得很有道理。
  •   前面讲了一些学习方法,后来讲了人思维的死角,最后讲了数学方法,数学方法那里有点看不明白,也许是水平有限吧···前面的很有用,推荐了一些书,值得一看。
  •   还可以,能指导了解客观规律,让自己更有效控制时间
  •   就像本书的排版一样,书中的知识密度也非常高。
    关于学习的方法,关于心理学
    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   李笑来的《和时间做朋友》是认识自己的第一步,这本书是第二步。
  •   书中有很多作者独到的思考所得,受益匪浅。同时对很多心理学研究做了介绍,不错不错哦。
  •   人人渴望成为最优的人,那就应学会怎么珍惜和利用好时间
  •   不仅仅是交给了你时间的管理,还有很多很实用的想法和方法。如果你想更进一步,值得一看!
  •   一个非常优秀的人自传形式。但是和自传有区别的是,作者将自己觉得可以普遍适用的有点告诉了大家,让大家能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平凡和优秀的差异来自细节~
  •   一本从思维的角度阐述心理学,很喜欢。
  •   作者的书除了能让我们开始深入学习思考,还细心的列出了链接和书单,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认知我们的未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