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贺志东 页数:611
前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38项具体准则,2006年10月30日发布了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会[2006]18号),随后又陆续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企业会计准则解释》。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2008年又推出了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2009年开始全面推开,所有大中型企业都执行这套准则体系,今后将有更广大的企业陆续执行这套准则体系。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旧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各项专业核算办法和问题解答(本书统称为旧准则)。 相对于1992年的会计改革来说,本次改革是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等更深层次上,完善会计规则,规范会计秩序,实现国际趋同,其深度、广度都超过前一次,在中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该体系中,基本准则是纲,处于第一层次,是“准则的准则”。基本准则涉及整个会计工作和整个会计准则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对38个具体准则起统御和指导作用。具体准则是目,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二层次,是根据基本准则制定的,用来指导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具体规范。具体准则共有38项,其中,新制定的会计准则22项,以前制定、现在修订的会计准则16项。这38项具体准则基本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具体会计准则可以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应用指南是补充,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三层次,是根据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制定的、指导会计实务的操作性指南,主要解决在运用具体准则处理经济业务时所涉及的会计科目、账务处理、会计报表及其格式,类似于以前的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会计准则解释,第二部分为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内容概要
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1400多家上市公司施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于2009年开始全面推开,所有大中型企业都将执行这套准则体系,之后,更广大的企业需陆续执行这套准则体系。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本书严格依据新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分4篇,共40章,对准则的制定或修订背景、准则适用范围、新旧准则差异比较、执行新准则对企业财务的主要影响、各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以及会计披露等内容进行系统、深入的介绍,具有高度的操作性、实用性。 本书于2007年1月出版后,深受广大财税人士以及高等院校财会专业师生的关注和厚爱,本次修订内容主要包括:①全书增加了一些会计实务案例,并对原有关案例作了修订;②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年金、外币折算、租赁、会计差错、会计估计与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章节结构和内容进行了修订;③对各章的会计分录及主要账务处理部分作了全面修订;④对第35章和第36章等的表格格式、填表说明作了修订;⑤增加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汇编、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汇编等。
作者简介
贺志东,教授,全国杰出的财税专家。我国财税应用研究前沿学术带头人,在税收实务、避税与反避税、税务稽查、财会、审计等诸多领域有突出的成就和创造性贡献,是我国纳税筹划、纳税管理、纳税风险、纳税自查、纳税调整、征税筹划等学科的创始人,以治学严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创新著称。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会计、审计、税务、法律、财务等作品数十部,包括《企业会计准则操作实务》《怎样做账》《怎样查账与调账》《假账与反假账》《纳税会计》《最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存在的差异及纳税调整》等著作。其众多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国内外同行及广大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的财税人士学习采用。
书籍目录
第1篇 综合篇 第1章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概述 1.1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体系 1.2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1.3 执行新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 第2章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1 基础知识 2.2 基本假设(前提) 2.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4 会计要素 2.5 会计记账方法 2.6 会计计量 2.7 财务会计报告 附录 第3章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3.1 基础知识 3.2 确认和计量 3.3 列报 3.4 新旧会计科目的衔接 附录第2篇 一般业务准则篇 第4章 存货 4.1 基础知识 4.2 初始计量 4.3 后续计量 4.4 期末计量 4.5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5章 长期股权投资 5.1 基础知识 5.2 初始计量——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5.3 后续计量 5.4 期末计量 5.5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6章 投资性房地产 6.1 基础知识 6.2 确认和计量 6.3 后续计量 6.4 转换 6.5 处置 6.6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7章 固定资产 7.1 基础知识 7.2 确认 7.3 初始计量 7.4 后续计量 7.5 处置 7.6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8章 无形资产 8.1 基础知识 8.2 确认 8.3 初始计量 8.4 后续计量 8.5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9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9.1 基础知识 9.2 确认和计量 9.3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处理 9.4 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的处理 9.5 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 9.6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10章 资产减值 10.1 资产减值准则的制定背景 10.2 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 10.3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10.4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 10.5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10.6 商誉减值的处理 10.7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1 附录2 第11章 职工薪酬 11.1 基础知识 11.2 确认和计量 11.3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12章 企业年金基金 12.1 基础知识 12.2 确认和计量 12.3 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报 12.4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13章 股份支付 13.1 基础知识 13.2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13.3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13.4 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附录 第14章 债务重组 14.1 基础知识 14.2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14.3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15章 或有事项 15.1 基础知识 15.2 确认和计量 15.3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16章 收入 16.1 基础知识 16.2 销售商品收人 16.3 提供劳务收入 16.4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16.5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17章 建造合同 17.1 基础知识 17.2 合同收入 17.3 合同成本 17.4 合同收人与合同费用的确认 17.5 建造承包商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17.6 披露 附录 第18章 政府补助 18.1 基础知识 18.2 确认和计量 18.3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19章 借款费用 19.1 基础知识 19.2 确认和计量 19.3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20章 所得税会计 20.1 基础知识 20.2 确认和计量 20.3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21章 外币折算 21.1 基础知识 21.2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21.3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附录 第22章 企业合并 22.1 基础知识 22.2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2.3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2.4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23章 租赁 23.1 基础知识 23.2 融资租赁 23.3 经营租赁 23.4 售后租回交易 23.5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24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24.1 基础知识 24.2 会计政策变更 24.3 会计估计变更 24.4 前期差错更正 24.5 披露 24.6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25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25.1 基础知识 25.2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25.3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附录 第26章 每股收益 26.1 基础知识 26.2 基本每股收益 26.3 稀释每股收益 26.4 其他 附录第3篇 特定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篇 第27章 生物姿产 27.1 基础知识 27.2 确认和初始计量 27.3 后续计量 27.4 收获与处置 27.5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28章 石油天然气开采 28.1 基础知识 28.2 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 28.3 油气勘探的会计处理 28.4 油气开发的会计处理 28.5 油气生产的会计处理 28.6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29章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9.1 基础知识 29.2 金融工具确认 29.3 金融工具计量 29.4 金融资产减值 29.5 通用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29.6 专用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30章 金融资产转移 30.1 基础知识 30.2 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 30.3 金融资产转移的计量 附录 第31 章套期保值 31.1 基础知识 31.2 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 31.3 套期确认和计量 31.4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32章 原保险合同 32.1 基础知识 32.2 原保险合同的确认 32.3 原保险合同收入 32.4 原保险合同准备金 32.5 原保险合同成本 32.6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33章 再保险合同 33.1 基础知识 33.2 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 33.3 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 33.4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 第34章 金融工具列报 34.1 基础知识 34.2 金融工具列示 34.3 金融工具披露 附录第4篇 报告准则篇 第35章 财务报表列报 35.1 基础知识 35.2 基本要求 35.3 资产负债表 35.4 利润表 35.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35.6 附注 附录 第36章 现金流量表 36.1 基础知识 36.2 基本要求 36.3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36.4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36.5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36.6 披露 36.7 现金流量表列报格式及编写说明 附录 第37章 中期财务报告 37.1 基础知识 37.2 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 37.3 确认和计量 附录 第38章 合并财务报表 38.1 基础知识 38.2 合并范围 38.3 合并程序 附录 第39章 分部报告 39.1 基础知识 39.2 报告分部的确定 39.3 分部信息的披露 附录 第40章 关联方披露 40.1 基础知识 40.2 关联方 40.3 关联方交易 40.4 披露附录 附录A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附录B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附录C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汇编 附录D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附录E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汇编
章节摘录
此前财政部颁布的《关于执行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简称《解答四》)的通知中,第九点曾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租的开发产品有过单独的解释。《解答四》规定对于这类资产,应当设置“出租开发产品”科目,并在其下设置“出租产品”和“出租产品摊销”两个明细科目,核算企业开发完成用于出租经营的土地和房屋的实际成本以及出租产品摊销的价值。企业在期末编制报表时,对于意图出售而暂时出租的开发产品的账面价值,规定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内列示;对于以出租为目的的出租开发产品的账面价值,规定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长期资产”项目中列示。同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出租房地产的成本、租赁合同主要条款等内容。 可见,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租的开发产品上基本沿用了单独反映的处理办法。只是在科目设置上将原来的二级科目升格为一级科目。 2.在初始计量方面 在对投资陛房地产进行初始计量时,新准则与旧准则都是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算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差别就在于计人不同的会计科目下。 3.在后续计量方面——新准则适当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 准则中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 本准则以成本模式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基准模式,并适当引入了公允价值模式。
编辑推荐
分4篇,共40章,严格依据新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操作实务(第2版)》作为案头随时翻阅、查检的工具书,基本上可以解决实际会计工作中的全部操作实务问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