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沉思录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张爱卿,李丽芳,陈驰宇 著  页数:320  

前言

  尽管成人是由儿童成长起来的,但时间的流淌已经让成人远离了那个充满混沌和未知的世界,因而成人对于儿童世界的所知实在有限。  正是由于对儿童世界所知有限,所以当我们试图教养孩子时,常常以成人的观点推测孩子的内心,以成人的自大对待孩子,漠视了儿童成长的内在规律——这一点可以说明绝大部分人在教养孩子方面是盲目、未经审慎思考的,就像是一种麻木不仁的无序状态。  因此,我们总会犯下错误。  如果希望尽可能地减少错误的发生,成人就必须学会谦虚,必须学会耐心的观察,并找到理解孩子的途径。在这方面,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而且绝大部分成果被证明是确实有效的。现在,你阅读的这本书,正是我们梳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并以此对家庭教育问题加以反思而产生的,是一本家庭教育心理指导的通俗读本。

内容概要

  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成长存在着内在的精神密码,因而正确的儿童成长教育应该遵循其内在的天性,家庭教育的主旨在于发现、促进、引导儿童的内在天性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而不是破坏它。《家教沉思录》以蒙台梭利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对我国的家庭教育进行了深度、现实的解读,对现今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冷静而又深刻的反思。  《家教沉思录》适合广大家长朋友以及儿童教育工作者阅读使用。

作者简介

  张爱卿,男,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心理学博士。长期从事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出版专著5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6篇被SSCI收录。  李丽芳,女,红樱教育集团教研部主任,北师大教育研究生课程班毕业。致力于幼教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具有丰富的幼教教学与管理经验。

书籍目录

卷一一 儿童与生俱来的能量二 你不可不知的“敏感期”三 神秘的秩序感卷二一 儿童的心理生活二 “重复练习”现象三 自由选择与纪律四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卷三一 智力从哪里来二 环境引导儿童的智力三 与智力密切相关的身体运动四 “角色替换”效应卷四一 “脑呼吸”时代二 破坏也是一种创新 三思维力决定孩子的一生卷五一 儿童独立的标志二 活动使儿童自主成长三 一个适宜的环境四 性格的形成及培养卷六一 儿童热爱的是什么二 父母的职责三 工作者之间的矛盾四 捍卫孩子的童年卷七一 儿童的语言表达二 儿童可以自然地吸收知识三 书写和阅读四 给孩子探索和学习的机会卷八一 良好教养重在传承二 爱是授之以渔,不是授之以鱼三 给孩子一个简明的回答四 孩子因思考停止哭泣五 赏识教育,儿童希望的起点卷九一 体罚能解决什么问题二 把犯错的权利还给孩子三 利用非正式的机会教育孩子四 管教的动机是爱与关心五 积极认同孩子的挫败经历卷十一 沟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二 倾听是父母的必修课三 孩子可以自己做决定四 家庭生活是孩子学习合作的摇篮五 与孩子讨论任何问题

章节摘录

  当人类的胚胎作为一个生命的模式奇妙地形成的时候,它的里边同时蕴含了两个巨大的秘密:一个秘密是,在这个生命的胚胎中孕育着一个从细胞成长为人的密码;另一个秘密是,它同样孕育着一个人的精神的密码。换言之,儿童在母体中成形的那天开始,便诞生了两个胚胎,一个是“生命胚胎”,一个是“精神胚胎”。不同之处在于,生命胚胎的孕育期是0~10个月,而精神胚胎的孕育期是0~6岁。  关于这一点,誉满全球的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有自己的看法:“人类似乎有两个胚胎时期,一个是在出生前,这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另一个是在出生后,这一时期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使得人类与动物有了很大的区别。”蒙台梭利所提到的“出生后的胚胎”,便是“精神胚胎”。正是因为“精神胚胎”的存在,儿童内在才蕴藏着一个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力,让他从出生开始便知道如何发展并完善自己。  当我们清楚地认识这些之后,又有问题出现了。既然每个孩子都有“精神胚胎”,那么难道父母就什么都不需要做了吗?就可以任由儿童依靠这种与生俱来的能量自然地发展吗?如何才能  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呢?  许多人并不知道,孩子出生之后最经常遭遇的挫折往往就是出自父母。他们习惯借助爱的名义,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么做,实际上是在给儿童设置障碍,是在压制他们的自由成长,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  那么,成年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在父母的心里,孩子是一张白纸,是一个空瓶子,需要他们的塑造和灌输,他们认为这么做是为了开发孩子的智能和潜力。然而,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这么做只会让孩子的心灵受伤,违背其自然成长的定律,让其未来的人生出现破碎,也就是说让他不能更好地形成最终的“自己”。  每一个儿童内在的精神密码都不相同,他们会借助环境来破译精神密码。环境越和谐,障碍越少,儿童就越能形成一个良好的“自己”。在儿童0~18岁的成长过程中,“自己”会借助于环境越发展越大;“自己”越大,一个人就越容易影响和改变周围的环境,越富有建设性和创造性。反之,如果儿童成长的环境是充满矛盾的、是不和谐的,他们既无法实施自己内在的密码,又不能改变这种能量,于是就会变得心理焦虑。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的生命体验的总和。  如果这些生命体验是儿童被动参与的,或者说是他人意志强加压制的结果,那么他们最终便无法成为自己。相反,如果这些生命体验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不管生命体验是快乐还是忧伤,他们都终将感觉到他们是在做自己。如果儿童感觉他们做的不是自己,那么不管别人的意志看似多么伟大或美好,都会令其感到不适,并会因此做一些看似莫名其妙的事情。看上去,这些事情像是自毁或伤害别人,但其实他们只是想通过这些事情唤醒自己的意志而已。  美国明星“小甜甜”布兰妮·斯皮尔斯,从两岁开始,她的母亲林恩便一直带着她转辗美国各地,用尽各种办法为她谋取演唱的空间。为此,布兰妮失去了童年,只有在13~15岁的两年时光里,她才度过了一段女孩应有的普通生活,有了初恋男友。但母亲为了在她身上实现自己的野心,竟迫使这个男孩离开了布兰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家教沉思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