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徐飚 编 页数:198
前言
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内化成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为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面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人,兴趣广泛、心理健康、情趣高雅、感情丰富、豁达自信。他们谈吐文明,有着高雅的生活和工作的情趣,追求着较高的生活和工作的品位,有着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因而,他们始终以自己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充满着工作的热情,洋溢着生命的激情,闪耀着人性的魅力。 我国古代的教育是非常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然而,20世纪中叶以后,我国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逐步边缘化,加之社会重理轻文的影响,人文素质教育受到冷落,导致学生精神家园的荒芜,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淡化,缺乏远大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缺少想象力和创造力,重功利、轻价值,重理性、轻人性,对教育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 1995年,教育部决定在全国部分院校开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工作,试图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文、史、哲、艺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文化素质教育很重要,应当好好抓。理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人文方面的知识,文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呼吁全社会加强人文素质教育。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承担着实施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和培养职业能力的任务,其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和体育一般应列为必修课,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可单独设课或开设综合课。由此可见,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中等职业教育由于以行业和职业需求为主要培养目标,又因职业学校建校时间较短或由普教改为职教,历史和文化积淀不足,人文教育相对薄弱。有的学校片面强调专业教育、技能教育,忽略了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爱因斯坦曾经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只有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生活品味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内容概要
本教材为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新型教材。教材结合中职教育的实际,以中职学生的知识层次为出发点,汇集和综合了中外历史、文化、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伦理、心理学等多门现代人文知识,帮助学生走进人文殿堂。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优秀的文化知识,并把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好其他课程及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教材内容通俗、图文并茂,便于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安排了“学习指导”、“研究性学习”和“推荐阅读书目”,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激发兴趣,丰富精神世界。
书籍目录
绪论 走进人文殿堂
第1章 中外历史概要
1.1 中国历史概要
1.1.1 史前时代
1.1.2 先秦时期
1.1.3 秦汉时期
1.1.4 魏晋时期
1.1.5 隋唐时期
1.1.6 宋元时期
1.1.7 明清时期
1.2 中华民族对人类的贡献
1.2.1 古代的四大发明
1.2.2 中国历史上其他发明与贡献
1.3 世界古代文明
1.3.1 古埃及文明
1.3.2 古巴比伦文明
1.3.3 古印度文明
1.3.4 古希腊罗马文明
第2章 中西方传统文化
2.1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2.1.1 文化的概念
2.1.2 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形成的特点
2.1.3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概要
2.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基本精神
2.2.1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2.2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3 西方文化的演进
2.3.1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
2.3.2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近代启蒙文化
2.3.3 现代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文化
2.4 西方文化的特点与基本精神
2.4.1 科学性
2.4.2 民主性
2.4.3 竞争性
2.4.4 法理性
2.5 中西文化的交流
2.5.1 古代中国文化的传播
2.5.2 古代中国文化对周边文化的影响
2.5.3 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
第3章 哲学智慧与修养
3.1 哲学的价值
3.1.1 哲学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
3.1.2 哲学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3.2 哲学的问题与方法
3.2.1 哲学问题的特性
3.2.2 哲学的方法
3.3 中国哲学的民族特性
3.3.1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色
3.3.2 中国哲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3.3.3 中国传统哲学与民族精神
3.3.4 中国哲学对现代文明的意义
3.4 西方哲学的特色
3.4.1 哲学的萌芽时代与婢女时代
3.4.2 理性时代的降临——近代西方哲学的特色
3.4.3 近代西方哲学及其代表人物
3.4.4 当代西方哲学的特色
第4章 中外文学概述
4.1 文学的起源、变化与发展
4.1.1 文学艺术的起源
4.1.2 文学变化与发展
4.2 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学
4.2.1 古代文学
4.2.2 现代文学
4.3 群星荟萃的西方文学
4.3.1 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
4.3.2 欧洲中世纪文学
4.3.3 文艺复兴文学
4.3.4 古典主义文学
4.3.5 浪漫主义文学
4.3.6 现实主义文学
第5章 中外艺术欣赏
5.1 艺术及其欣赏方法
5.1.1 艺术的定义及其种类
5.1.2 艺术大家与艺术创作
5.1.3 艺术作品的功能
5.1.4 如何进行艺术欣赏
5.2 中国艺术欣赏
5.2.1 书法艺术
5.2.2 绘画艺术
5.2.3 传统建筑艺术
5.2.4 乐舞戏曲艺术
5.3 西方艺术欣赏
5.3.1 雕塑艺术
5.3.2 绘画艺术
5.3.3 建筑艺术
5.3.4 西方音乐舞蹈艺术
第6章 礼仪风尚与伦理
6.1 礼仪风尚概述
6.1.1 礼仪的内涵
6.1.2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6.1.3 弘扬礼仪文化的现实意义
6.2 中国传统礼仪风尚
6.2.1 岁时节庆
6.2.2 民间人生礼俗
6.2.3 吉祥与禁忌
6.3 中国现代礼仪风尚
6.3.1 节庆假日礼俗
6.3.2 日常生活美俗
6.3.3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6.4 西方礼仪风尚
6.4.1 主要节日风俗
6.4.2 各国人生礼俗
6.4.3 重要礼仪禁忌
6.5 走进伦理世界
6.5.1 伦理与道德
6.5.2 中国伦理思想的沿革
6.5.3 西方伦理思想的变迁
第7章 心理学与日常生活
7.1 寻找自我管理内心生活
7.1.1 自我意识与个人成长
7.1.2 理解情绪与情感
7.1.3 认识性格和能力
7.2 关注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7.2.1 了解心理疾病
7.2.2 心理疾病的预防
7.2.3 对生命负责
7.2.4 寻求帮助,纠正偏差
7.3 协调关系,交往他人
7.3.1 对他人与群体的认知
7.3.2 交往与人际间的关系
7.3.3 网络交往
章节摘录
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远不止四大发明,还有许多发明对人类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文官制度。自秦汉以来的2000年中,中国的政治有中央官制、地方郡县制、铨选制、科举制、晋升制、回避制、俸禄制、考课制、监察制以及各种文官立法,形成完备周密的政治制度。19世纪,英国议会仿行、完善、发展了这一制度,以至于在当代,文官制度成为组织和管理社会的基本原则。孙中山先生曾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源溯流,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政治哲学体系。孔子的儒学为人类认识自身与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理想社会提供了第一个最完备的政治哲学体系。其“仁”与“礼”和孟子的“义”的观念,都给人类以启迪。如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联合国最高教育奖命名为“孔子教育奖”,是对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的肯定与褒扬。1993年《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中提出,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伦理金律,可见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丝绸。中国古代重要的创造发明之一,与其他创造发明相比,有着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四大特点。它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它的发明创造点极多,其中六项发明在世界纺织史上独领风骚。一是把野桑蚕驯化为家蚕,这是生物学史上极为重大的发明,人类历史上只有家蚕和蜜蜂两种昆虫被驯化;二是发明踏板织机,此后“机”字不仅成为所有机械和机器的总称,而且成为机智、机敏、机灵等聪敏智慧的代词;三是一整套织物结构系统的设计,出现了绫、罗、绸、缎、锦等各种丝织品种;四是控制图案循环的提花程序,这种线编而成的花本传到欧洲之后发展成打孔的纸版,进而对电报和早期计算机器的发明产生影响;五是夹缬,这种在唐玄宗时期发明的多彩防染印花技术一直流传到今天;六是锁绣,虽然只是一种手工技艺,但在世界刺绣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