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作者:中华文库青少年导读本丛书编委会 页数:213 字数:120000
内容概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古圣先贤仰观宇宙、俯察自然和社会的产物,它是无数圣贤智慧的结晶,是民族之根、思想之源。
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广大青少年朋友理应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是青少年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增加道德修养的需要,也是我们未来走向世界的需要。
然而,由于传统文化著作多以文言文写作而成,文繁义深,青少年朋友往往浅尝辄止,难以阅读;再者,古代人的生活习惯与现在不同,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存在着巨大差异,这又成为青少年朋友理解传统文化著作的一大障碍;同时,受当今社会多元化思潮和多媒体的影响,不少青少年对国学经典知之甚少,甚至望而却步。
书籍目录
徐爱问
陆澄问
薛侃问
陈九川问
黄直问
钱德洪问
众弟子问
杂问
章节摘录
徐爱问:“《大学》中第一章的‘在亲民’一词,朱熹觉得应该是‘新民’,后一章里‘作新民’的文句,似乎可以作为印证他观点的证据。先生认为此处应该是原来的说法‘亲民’正确,那么先生有什么根据吗?” 王阳明说:“‘作新民’的‘新’,意思是自新,这和‘在新民’的‘新’意思不一样,那么‘作新民’怎么能够成为‘在新民’的证据呢?‘作’和‘亲’的意思是相对应的,但并不是和‘亲’的意思一样。后文中说的‘治国平天下’,都没有‘新’的意思。就像‘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这些都含有‘亲’的意思。‘亲民’就像《孟子》中所说的‘亲亲仁民’,使百姓相互亲近就是仁爱的表现。由于百姓不能彼此亲近,虞舜任命契做司徒,让他尽心竭力地在民间推行伦理教化,以此来加深百姓之间的感情。《尧典》中所说的‘克明峻德’就是‘明明德’,‘以亲九族’到‘平章’‘协和’就是‘亲民’,也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再如孔子说过的‘修己以安百姓’,其中‘修己’即是‘明明德’,‘安百姓’就是‘亲民’。这里说的‘亲民’,其实就包涵教育养育的意思,所以这里要是说成‘新民’意思就偏了。”原文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 先生日:“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於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日:“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夕卜之理乎?”译文 徐爱问:“《大学》中的‘知止而后有定’一句,朱熹认为是指万事万物都有确定不移的道理,这好像和先生的观点相违背。” 王阳明说:“于万事万物中去寻找至善,那么就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了。至善是心的本体,只要能够‘发扬这种正大光明的品德’,使其达到‘精纯惟一’的程度就是至善。但是,至善并没有脱离万事万物。《大学章句》中的‘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一句,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徐爱又问:“如果只从心中寻找至善的境界,那么就有可能不能弄明白世上所有的道理。” 王阳明说道:“心就是理。难道世上还有心外的事,心外的理吗?”原文 爱日:“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叹日:“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译文 徐爱说:“就如侍奉父亲的孝道、效力于君王的忠诚、和朋友相交的信义、治理百姓的仁爱等,这其中也存在很多道理,恐怕也不能不去琢磨吧?”P3-P5
编辑推荐
《读菜根谭学做事/中华文库青少年导读本》编著者丛书委员会。 学传统文化增智慧,品国学经典厚修为,汇聚传统经典三十本,浓缩中华文明五千年。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