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外文 作者:金涛 编 页数:440
前言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四部儒家经典,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宋儒学者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究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根据这样的观点,南宋儒学大家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分别为其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朱熹对四书的学习提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所以,他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孔子的编辑或修改。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时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尚书》古时称《书》或《书经》,至汉称《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是我国上古时代王室诰命、誓词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虽说其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已超过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今存40篇,称《大戴礼记》;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49篇,称《小戴礼记》,后世以此书流传最广,故一般以之作为“五经”的代表。“五经”中的《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包括经、传两部分。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卦辞和爻辞共约5000字,大致编定于西周初年。它不仅对于了解殷周时代的哲学思想、社会生活有极重要的意义,而且保存了一些相当罕见的商周史事材料。《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按年、时、月、日记载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时,故名《春秋》。现存《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记242年间史事,因文句简短,便有后人为其作注解,流传下来的有《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合成“春秋三传”,其中以《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流传最广。其也为编年体著作,记事基本以《春秋》一书的鲁国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事件,记录详细,文辞华美,对后世史学及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也最终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四书五经”在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是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它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时至今日,它所承载的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一再捧读。
内容概要
四书”之名,始于南宋大儒朱熹《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汇集刊印,推之于世之时;而‘五经’则是指儒家五本典籍的合称,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五经”是历代中国人思想行为的准则,也是当今研究国学的核心;既是读书人从事政治、文学创作的基础文本,也是帝王将相、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本。其流传的广度以及影响力,在当代也呈风生水起之势。本书个别书目因篇幅所限,选择了代表性的传世篇章进行编排,但也能体现其原作的精神和面貌。
书籍目录
《大学》一
《中庸》一五
《论语》三五
《孟子》一〇一
《诗经》一五一
《书经》一九五
《礼记》二四三
《易经》二八五
《左传》三七五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一、明明德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注释) 《康诰》:《尚书•周书》中的一篇。周公平定武庚的叛乱后封康叔于殷地。康诰:周公封康叔时所作的文诰。克明德:原句为“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是赞扬周文王的话。克:能够。明:彰显。德:德性。《大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大:音tài。顾谩天之明命:原句为“伊尹作书日,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是商代大臣伊尹告诫大甲的话。意为要重视此上天所赋予的光辉使命。顾:重视。明命:光辉的使命。《帝典》:《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克明峻德:原句为“帝典日若稽古帝尧……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峻:也作“俊”,意为广大、崇高。皆:都是,指上面所引的几段文字。 (译文) 《尚书•康诰》上说:“(周文王)能够彰显人本有的德性。”《尚书•大甲》上说:“(成汤)应该重视此上天所赋予每个人的使命。”《尚书•帝典》上说:“(若稽)能够发扬崇高的德性。”这都是说要由自己弘扬原有的美德。 〔 前面一段是传文的头一章,解释的是“明明德”。〕 二、新民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日:“作新民。”《诗》日:“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 右传之二章,释“新民”。〕 (注释) 汤:成汤,商朝开国之君。《盘铭》:成汤刻在沐浴器皿上用来警示自己的文辞。盘:盥洗或沐浴时用的托盘。铭:铭刻在青铜器皿上用以警示、颂德、纪念的文辞。苟:假如、倘若。新:一是指洗去身体上的污垢,焕然一新;二是指品德修养上的弃旧图新。作新民:原句为“己,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意为振作精神,做一个新的人。作:振作、鼓励。《诗》:《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始称《诗经》。旧邦:周过去是一个古老的诸侯邦国,故称旧邦。无所不用其极:无处不尽心去追求完善。极:顶点。 (译文) 商汤在浴器上刻着警示自己的箴言说:“假若自己能够有一天把习染的污垢洗净,焕然一新,就应该在新的基础上,天天不断去除旧,使自己天天焕然一新。”《康诰》上说:“要鼓励人们除旧布新。”《诗经》中说:“周朝虽然过去是旧的诸侯邦国,但是文王却能够承受天命,自我更新。”因此,君子无论处在何时何地,都应该努力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 前面一段是“传”文的第二章,解释的是“新民”。〕 三、止于至善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日:“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倜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倜兮者,恂栗也;赫兮咺兮者,威仪也;有匪君子,终不可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媒体关注与评论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编辑推荐
《四书五经典藏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历代中国人思想行为的准则,也是当今研究国学的核心;既是读书人从事政治、文学创作的基础文本,也是帝王将相、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本。《四书五经典藏本》是华夏文明的璀璨珍宝,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历代有志之士修身、立德、为官、治国的根本。它们是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更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占据着极高的地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