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作者:孔鲱 页数:209
前言
道家起源于远古的隐士传统,它绝不是社会政治的积极参与者。他们旁观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抽象且不带意识形态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 但是在社会政治的实际影响下。在迭经春秋、战国、秦朝、楚汉之争的战乱之后,人们终于发现争强斗胜的害处以及休养生息的重要。于是道家老学原理的政治哲学观点逐渐被重视。等到西汉强盛。君王开始好大喜功。争战的岁月再度启幕。时代的风气也再度败坏,直至魏晋清谈之风重起。道家哲学又开始了它的生命力。何晏、王弼首开其风。王弼更以简洁有力的注经之作。从理论上深入道家之学并予以阐发。 道家哲学首先摆脱了儒家社会哲学的影响。它认为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间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并且。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它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更加宽容。因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的《道德经》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玑。其论述的形而上学与人生智慧具有深刻的内涵。对于人类而言。应当学习的就是其处世的智慧。当然。老子也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哲学观点。但重点都在保身而不在文明的开创。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理论最重要的开创者。庄子的道家学说不同于老学。他更详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创造能力,包括智慧上、认知上、身体能量上等等。庄子同样站在天道自然的命题基础上。提出了从人的自我修养到面对整个社会国家的处世之道。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其后,儒家学者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米”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思想并未被官方采纳。但仍然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道家的社会哲学强调人的应对智慧。因此满足了人们休养生息的需求,使得千百年来中国士大夫失意于儒家本位的官场文化之后,也能有一广大的心性世界以顺遂人生。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另一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与儒家同等重要。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源泉。至于道家文化在中国艺术、绘画、文学、雕刻等各方面的影响,则是占据绝对性的优势主导地位。 道家的社会哲学不是积极进取的。因为它们认为社会只是天道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因为天道变化,人类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因而道家强调得更多的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这种智慧是能适应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 此外,道家哲学对中国社会政治、军事外交和商业经济活动。也提供了活络的空间和启迪。使得人类的事业与生活、婚姻与家庭。以及人际关系处理都有了更多的内涵和外延。这足以使我们能更轻松地发现出入进退之道。领悟在复杂的社会中安身立命的处世智慧。
内容概要
道在低处,不在高处,平常心即是道。《道家智慧一点通》立足于百姓平民,将高深莫测的道家智慧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述出来,而又不离大道,这是本书最为独特的地方。全书不讲“道可道、名可名”之类的东西,直接点击生活的方方面面,将看似一团乱麻的生活烦恼用道家的智慧梳理得清清楚楚,因为生活就是道,道就是生活,人生之外,别无大道,大道之外也别无人生。《道家智慧一点通》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方面入手,可以说谈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问题都是最棘手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烦恼最为纠结的地方,不过不用担心,因为我们已经请来了老子,相信老子,相信清静无为,让一切的问题都烟消云散口巴!本书由孔鲱编著。
书籍目录
【第1章】 我们为什么需要“道”
【第2章】 老子与《道德经》
【第3章】 如何理解“无为”
【第4章】 人生境界有大小
【第5章】 庄子的逍遥人生
【第6章】 陶朱公的商道根源
【第7章】 如何超越自己
【第8章】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做事更重要
【第9章】 换一种思维开启另一个世界
【第10章】 老子的“千里之行”
【第11章】 只要你想走,就一定会有“道”
【第12章】 刚柔在于刚好处
【第13章】 关键的细节才是问题的核心
【第14章】 刚刚好的分寸拿捏
【第15章】 客观地给自己打分
【第16章】 荣辱不惊不是淡定
【第17章】 睡觉前的反省
【第18章】 冷静时再去想得失
【第19章】 张扬过后才知谦虚
【第20章】 难的是事事都能善始善终
【第21章】 不要轻易承诺
【第22章】 职场更要懂得“功成身退”
【第23章】 “平常心即道”成就天阔的胸怀
【第24章】 老子的兵法不是教你“诈”
【第25章】 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的境界
【第26章】 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第27章】 凡事不要做到临界点
【第28章】 守住心灵深处的一份宁静
【第29章】 有用无用常在一念之
【第30章】 上善若水,一德博而化
附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老子最经典的智慧就是“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在这里讲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之意,更不是什么都不做。这里的“无为”是指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就必须以“有为”“为之”。 老子所指的“无为”智慧,只是让人在处世之时顺应大势、顺应自然。所以老子这种“无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还有助于事物的成长和发展。 无为的核心内容是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勉强,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把个人的意志强加在人与事之上,并不是怯懦的表现,而是一种大的智慧。它能使人在潜移默化中走向自觉,收到良好的成效。 唐睿宗时,睿宗的嫡长子李宪受封宋王,十分受宠。睿宗的另一个儿子李隆基聪明有为,他杀死了篡权乱政的韦皇后,为睿宗登上皇位立下了大功。 按照礼制,李宪当被立为太子,有的大臣便对睿宗说:“嫡长子李宪仁德忠厚,没有任何劣迹,立他为太子既合礼法,又合民心,望皇上早日定夺。” 睿宗感到李隆基雄才大略,最适合治理天下,所以一时陷入了两难境地,立太子的事于是一拖再拖,没有定论。 李宪看出了睿宗的心思,心有所悟,他对心腹说:“父皇不肯立太子,他是对我有疑问呐!李隆基虽不是嫡长子,但他功劳很大,父皇是中意他啊。” 李宪的心腹说:“于情于理,太子之位都是你的,这事绝不能相让。我马上和百官联络,共同上书,向皇上说明利害,一定促成这件大事。”李宪的心腹和百官议定,当他们在起草奏书时,李宪急忙赶来,他对百官说:“我考虑了多时,决定放弃太子之位,你们就不要为我费心了。” 百官十分惊诧,他们说:“太子之位事关你的前程性命,怎会轻易放弃呢?自古这个位置你争我夺,本是常事,有我们替你说话,你还怕什么呢?”李宪说:“大丈夫做事有所为,有所不为,我是十分慎重的。赞平王李隆基是我的弟弟,他有大功于国,父皇有心立他为太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若据理力争,不肯退出,我们兄弟之间必有大的冲突,朝廷就不会平安。如果危及了国家,我岂不是罪人吗?这种事我绝不会干。” 李宪制止了百官,又亲自上书推荐李隆基为太子,他说:“赞平王文武双全,英勇睿智,他当太子有利于国家,我是衷心拥护他的。我个人的得失微不足道,请父皇不要为我担心,早下决断。”
媒体关注与评论
道是体,德是用,后来所讲的仁义,是道德的支流来的,包括诸子百家。比如说,我们晓得,法家是道家来的,兵家是道家来的,农家是道家来的,一切一切都是道家来的,所以人家问我们,中国文化是哪一家为中心代表?我说真正讲中心代表是“杂家”,包含了儒、释、道、诸子百家在内,这个叫“杂家”,“杂家”是应用之学,民间所流传的很多是从道教老庄的观念变化来的。 ——国学大师 南怀瑾 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入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这些树根今天仍然生机勃勃。 ——英国生物学家 李约瑟 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甚至已经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将达到的状况。 ——日本物理学家 汤川秀树 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是最完美的生态智慧。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获得者 卡普拉 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中国文学家 鲁迅
编辑推荐
《道家智慧一点通》由孔鲱编著。道家起源于远古的隐士传统,它绝不是社会政治的积极参与者。他们旁观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道家智慧一点通》使用抽象且不带意识形态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