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天下

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作者:张君  页数:263  

前言

汉高祖刘邦,字季,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出生于沛邑——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中阳里。    刘邦出身农家,少年时候曾读了一些书。他早年当过亭长,性格豁达粗犷,待人宽厚,不事生产。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他率军进抵灞上,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除了秦朝的苛法,和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因此受到秦地百姓的欢迎。    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也引兵入关。听说刘邦已定关中,项羽大怒,进驻鸿门,欲攻刘邦。刘邦因势单力薄,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至鸿门,卑辞言好。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刘邦不甘心亡秦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    战争前期,刘邦处于劣势,屡战屡败。但他精通权术,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汉王五年冬,刘邦约韩信、彭越等人率军进围楚军于垓下。项羽率部突围,至乌江自刎。当年二月(按西汉前期以十月为岁首,同年二月在十月之后),刘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阳,不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即位后,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等,继续推行秦代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等,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他还剪除异姓诸侯王以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认为秦代不分封子弟招致孤立败亡,于是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他还接受娄敬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十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    刘邦自从汉元年当汉王开始,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刘邦统一天下到他去世,这一套制度经过不断修补,逐渐完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汉袭秦制”。    汉朝中央政权依旧实行“三公九卿”,皇帝雄踞高位,总揽一切。秦、汉的这种中央机构,一直延续几千年。    汉朝地方政权,也像秦国一样实行郡县制。虽然分封诸侯,诸侯也是皇帝的下臣,只不过多了一级机构而已。    刘邦为了巩固刘家天下的权势,采取了铲除异姓王的的策略。与此同时,他分封了九个同姓王,分别是齐王刘肥、楚王刘交、吴王刘濞、淮南王刘长、淮阳王刘友、梁王刘恢、赵王刘如意、燕王刘建、代王刘恒等,这对于稳定当时的局势,以及推行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刘邦活着的时候,除了三位边疆大王无诸、吴芮、赵佗之外,全部被扫除干净。刘邦的手段很不磊落,被后人认为是开了杀功臣的可怕先例,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迭兴大狱,将开国功臣杀戮殆尽,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刘邦的影响。    刘邦不学而有术,心里很鄙视儒生。称帝以后,他认为自己是马上得天下,《诗》、《书》没有用处。陆贾说:“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刘邦于是命陆贾著书论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资借鉴。他命萧何重新制订律令,即“汉律九章”。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汉惠帝)而立如意。但因大臣反对,只好作罢。    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四月,刘邦在长安病逝。    刘邦年轻时放荡不羁,一身流氓习气,但在烽火相连、英雄辈出的秦末,竟然能脱颖而出,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最后不但完成了统一天下的重大历史使命,而且创建了四百多年的汉家天下,确实值得后人深思。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经说刘邦是“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就连司马迁的《史记》,对刘邦也不以为然。实际上,刘邦的高明处就在于他精通权力的智慧。尽管他谋略不如张良,用兵不如韩信,和项羽相比,他也是个拿不到台面上的人,似乎浑身都是缺点。但是,他是天生的运权用智的高手,他不能被人用,却可以用人,用得恰到好处,让那些有本事的人为自己打天下,又不会和自己争天下,乖乖地把自己抬上皇帝的宝座,实在令人称奇。    直到现在,对刘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他的权智,更不为人所熟知。本书通过大量鲜活的事例,挖掘刘邦一生中最精华的智谋所在,揭示出反败求胜的人生铁则。

内容概要

   编织自己的关系网、狮子也会败给狐狸、要用高人的智慧、实力不足好好当学生、给自己增加点神秘感、有等级才会有秩序等。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王者皆待贤人而成名。背天子擅起兵者,与天下共伐诛之。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成人事要有好人缘
 1 编织自己的关系网
 2 狮子也会败给狐狸
 3 得道多助人心是事业的基石
 4 要用高人的智慧
第二章 要抬头先学会低头
 5 实力不足好好当学生
 6 用好“乌龟法”
 7 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
 8 放下面子保全实力
第三章 树立起自己的绝对权威
 9 给自己增加点神秘感
 10 让下属绝对?忠
 11 有等级才会有秩序
 12 威中有恩用仁德巩固基业
第四章 权力要用冷静的头脑来驾驭
 13 取入之长补己之短
 14 棋要一步一步地下
 15 得意之时不能忘形
 16 寻找能人来帮忙
第五章 敢用人,还得会用人
第六章 宁斗智 不斗力
第七章 上马争天下 下马治天下
第八章 政权的稳定最关键

章节摘录

1.编织自己的关系网    在所有成功的条件中,人际资源是其中关键的一个。朋友遍天下,哪里都会有人帮助自己,否则,孤家寡人一个,就算是真命天子,也会遭到命运的捉弄。刘邦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一份最宝贵的智慧:有人就有势。    早年的刘邦貌不惊人,才不出众,只不过是一个混混儿而已。他在家中排行老三,本名刘季,刘邦是他称帝后改的名字。他有两个哥哥,一个叫刘伯、一个叫刘仲。还有一个小弟叫刘交。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刘邦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看不出什么特殊的地方。    人们都听过一句名言叫做“刘项从来不读书”!刘邦比起项羽,文化水平可能更为低下。项羽至少还是懂得一些东西的,只是东一榔锤西一棒,一会兵书一会剑。而刘邦呢?他根本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也不可能从农村那种环境下的所见所闻之外,获取更多的信息,他的眼光最先盯在社会现实的荣辱毁誉之上,他最先看到的只有“功利”二字。    刘邦曾应征服徭役去过咸阳。去到咸阳,开了眼界:纵横的街道,堂皇的建筑,一望无际的楼房,川流不息的人流……大街上车来人往,官僚乘车,富人骑马,市民步行,小贩挑担,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看到那些穿红着绿的秀女,刘邦是馋涎欲滴……这一切对刘邦来说是何等新奇,何等的向往,他感到自己也是一个人,应该拥有这一切!    他在咸阳,还看到了秦始皇出巡的气势,因而忍不住地长叹:“大丈夫就应该这样!”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没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从古到今,无不如此。刘邦是个会交朋友的高手,他与萧何、曹参、夏侯婴、任敖等人打得火热,而且大多是拔刀相助的“铁”关系。这些人,后来也就成了刘邦打天下的班底。    因为刘邦有许多朋友,就免不了吃吃喝喝的应酬。刘邦没什么钱,自然经常去吃人家的,但是“吃人三餐,还人一席”,也少不得偶尔带些人到家里来吃吃喝喝。久而久之,刘老大、刘老二似乎没有什么好说,因为刘邦毕竟是他们小兄弟,可是嫂子们难免说些什么“出力养懒汉”、“坐吃山空”一类的话。刘太公是一个心里明白的人,知道“树大要分杈,儿大要分家”,儿子不好说,媳妇其实就是传声筒,怪只怪他这幺儿不争气,索性分了家,转过来教育刘邦。    但是刘邦“恶习”难改,刘太公的话,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只当耳边风,依旧我行我素,哪里听得进去。刘邦的脾气不改,刘太公只得开了一个家庭会商量。    刘太公说:“老三,你不能这样整天东游西逛,无所事事,不务正业,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刘邦说:“什么是正业?您是不是说种庄稼的事啊?”    “不种庄稼哪里有粮食?没有粮食你吃什么?我这一把年纪,还养得了你几年?”    刘邦一笑说:“您老人家放心,不要看我现在这个样子,到时候我会叫你吃香的,喝辣的,坐享荣华富贵!”    刘邦说完,转身就走,气得刘太公只好吹胡子、瞪眼睛,一个郑重其事的家庭会就这样不了了之。太公只好指着刘邦的背影吼道:“你有本事,你就挣个家业给老子看看,好好学学老二!”刘邦虽然出了门,这句话可听得清清楚楚。后来他当了皇帝,尊刘太公为太上皇,未央宫建成的时候大宴群臣,刘邦双手捧着玉杯,给太上皇刘太公敬酒,还没忘了那句话,笑着对大臣们说:“当年太上皇经常说我是个无赖,游手好闲,不能够发家治业,不如二哥。我今天的产业比二哥如何?”群臣都高呼万岁,一片欢声笑语。刘太公也只得跟着笑!    由于刘邦破坏了家庭会,刘太公有时就故意冷淡刘邦。但刘邦对一切都无所谓,不是到朋友家去混一顿,就是到哥嫂家去打游击。嫂子虽然不欢迎,但毕竟是丈夫的亲兄弟,情面难转,不好说什么,只好听之任之。因为毕竟不是一家,刘邦也不会长期在哪一家住下去,吃下去。    不久,刘邦的长兄刘伯病故,嫂子孤儿寡母,艰难度日。刘邦似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依旧时常带着他的朋友去吃白食。    一天,已到晌午时分,刘邦又约几个狐朋狗友到大嫂家吃饭。刚一进门就被正在做饭的嫂子看见。油盐柴米酱醋茶,开门七件事,对于一个寡妇来说,艰难备至。这小叔子一人来了不算,还带来了一群。大嫂心中越想越酸,越想越气,于是敲锅打灶,拿着刷子在一口空锅里涮将起来,弄得满屋子震响。刘邦和他的朋友们听到这种奇妙的声音,后悔来晚了,以为嫂子家已吃完饭,只好相继离去。后来刘邦到厨房一看,锅里的饭尚未煮熟,正冒着腾腾热气。因此十分怨恨大嫂,长叹一声,转身离去。    刘邦当了皇帝,大封功臣,封刘老二刘仲为代王,从兄刘贾为荆王,封少弟刘交为楚王,封庶出长子刘肥为齐王。刘邦已封四位同姓王,只有长兄刘伯之子刘信未加封赏,刘太公问起此事。刘邦说:“我怎会忘记此事,只是他母亲当年做事太过,我至今气愤不过。”直到次年十月,刘邦才封刘信为羹颉侯。“羹颉”就是刮饭锅响之意。    刘邦后来由萧何推荐,当上了泗水亭长。这个职位既可以拿点俸禄,又可以干一些自己愿意干的事,虽然是一位小小的亭长,但却因此结识了更多的人,特别是县衙里的那些各色人等。    单凭刘邦与众位同僚一团和气,他最多也不过做了一个逍遥自在的小“地保”。他要发迹,有两个因素缺一不可:一个是天赐良机,一个是手下有一批能人。否则,无论如何,刘邦也是不可能当上大汉皇帝的。    刘邦当时结交的最为重要的朋友是萧何,他和刘邦都是沛县人,有同乡这层地域关系。    萧何是沛县的主吏掾,是县令的主要的助手,在县政权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刘邦与他交上朋友,对他政治前途的拓展帮助不小。    在刘邦没有步入政界前,萧何就曾多次帮助刘邦解脱过法律上的纠纷。刘邦之所以能够当上亭长,也与萧何的推荐大有关系。等刘邦当上亭长后,也还常常受到萧何的指点和影响。    前面我们提到刘邦曾以吏的身份到咸阳去服徭役,当时沛县其他的吏都出钱资助,为刘邦送行。每个人都送给刘邦300个钱,惟有萧何送给他500个钱,相当于送给他一年的伙食费,可见二人交情非同一般。    P10-12

编辑推荐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经说刘邦是“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就连司马迁的《史记》,对刘邦也不以为然。实际上,刘邦的高明处就在于他精通权力的智慧。尽管他谋略不如张良,用兵不如韩信,和项羽相比,他也是个拿不到台面上的人,似乎浑身都是缺点。但是,他是天生的运权用智的高手,他不能被人用,却可以用人,用得恰到好处,让那些有本事的人为自己打天下,又不会和自己争天下,乖乖地把自己抬上皇帝的宝座,实在令人称奇。    直到现在,对刘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他的权智,更不为人所熟知。张君编著的《汉高祖刘邦权智》通过大量鲜活的事例,挖掘刘邦一生中最精华的智谋所在,揭示出反败求胜的人生铁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智取天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在上海书城看到此书的,回家当当上搜到了,买了全套头天下午订的,第二天上午就送到了,真是神速呀! 很满意,比书城便宜了1/3,而且还直送到家。方便、快捷、正品保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