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骨文到E-publications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作者:肖东发 编  页数:20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蔓延数千年,从未中断,具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多元一体、影响广泛而深远、不断进取和发展的鲜明特征。纵观3000年的中国出版历史,每一个阶段的出版活动都有因有革,体现出独特的演进轨迹和丰富多彩的发展面貌。因此,对中国3000多年出版历史进行总结提炼,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世界人民展示,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书主体部分以时间为序,分四个时期来展示中国出版历史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全景。以造纸术、印刷术发明以及电子技术应用于出版为标志,划分为四个时期:1.文字的发明和图书文献的产生——竹帛时期;2.造纸术的发明——纸写本时期;3.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印刷时期;4.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时期。附录部分介绍了中国古代图书的装帧形式;富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图书和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图书。

作者简介

肖东发,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院学位委员会主席。1994年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1995年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收入《国际名人辞典》。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书史、出版史、信息检索、出版经营管理、年鉴学、北京风物与传统文化等。学术专著《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中华文化优秀著作奖:担任执行主编的《中国藏书楼》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年鉴学概论》获中国年鉴研究会及北京大学科研著作奖。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六次获北京市和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多次赴韩国、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讲学或出席学术会议。被台湾南华大学、河北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山东理工大学、浙江传媒学院聘为教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甲骨竹帛时代(公元前21世纪-前2世纪)  一、甲骨文书  二、青铜器铭文  三、竹木简牍    (一)竹木简牍的时间    (二)竹木简牍的内容    (三)竹木简牍的形制    (四)竹木简牍的影响  四、石刻文书  五、丝帛与帛书第二章  纸写本时代(公元前1世纪-公元7世纪)  一、造纸术的发明及传播    (一)植物纤维纸的发明    (二)造纸术的不断改进    (三)造纸术的外传  二、纸写本书的形制:卷轴制度  三、纸写本时期书籍的流通与交流    (一)民间书贩组成的书肆    (二)最早的书籍集市:槐市    (三)图书传抄复制者:“佣书”    (四)佛经的翻译与传播第三章  手工印刷时代(上):印刷技术篇(公元7世纪-19世纪)  一、雕版印刷术  二、活字印刷术    (一)毕异与泥活字    (二1王祯与木活字    (三)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四)金属活字  三、套版印刷术    (一)闵氏与凌氏    (二)饾版和拱花  四、印刷术的外传    (一)朝鲜    (二)日本    (三)越南及东南亚    (四)伊朗    (五)欧洲第四章  手工印刷时代(下):刻书系统篇(公元7世纪-19世纪)  一、官刻:政府出版    (一)冯道与儒家经典的首次刻印    (二)吴越国王钱俶雕印佛经    (三)国子监刻书    (四)公使库刻书    (五)经厂本与书帕本    (六)藩刻    (七)武英殿刻书    (八)官书局与译书馆  二、坊刻:民营出版    (一)建安余氏与临安陈氏    (二)明代书坊刻书盛况    (三)清代书坊盛极而变  三、私刻:私人出版    (一)早期的著名私人刻书家:毋昭裔    (二)宋元时期的私家刻书    (三)毛晋与汲古阁    (四)清代的写刻与精刻  四、书院刻书:学术出版  五、寺观刻书:宗教出版  六、印刷时代的书籍流通    (一)繁荣的国内图书贸易    (二)互为影响的“书籍之路”第五章  机械印刷时代(公元1 9世纪-20世纪40年代)  一、机械印刷技术的传入与应用  二、新式出版企业的出现与发展    (一)商务印书馆与张元济    (二)中华书局与陆费逵  三、新型出版物的出现    (一)现代学科内容图书的出版    (二)报纸与杂志大量出现    (三)教科书、新型工具书与连环画  四、广泛深入的中外出版交流    (一)译书的大量出现    (二)外国人在中国出版业中的广泛参与    (三)部分出版机构开始采用中外合资的经营方式    (四)中国的图书典籍大量输出  五、新式出版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现代出版观念深入人心    (二)版权制度最终确立    (三)对社会变革发展的促进第六章  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出版形态的发展(公元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  一、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出版业的质变    (一)里程碑式的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二)人性化与市场化的完美结合:按需出版技术的实现  二、新介质的发明迎来了数字化出版时代    (一)微缩胶片、磁盘和光盘:打开了数字出版时代的大门    (二)数码介质:传统出版的“朋友”和“对手”  三、多种出版形态的竞争与融合    (一)网络出版    (二)手机出版  四、新技术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    (一)编辑环节的数字化变革    (二)发行环节的数字化变革第七章  飞速进展的“大出版”时代(公元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  一、不断扩展的出版系统    (一)图书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出版单位规模增大    (二)报纸市场成熟稳定,面临新的转型    (三)期刊市场稳健增长    (四)音像、电子出版有所下滑    (五)出版集团发展迅猛    (六)多种新媒体出版形式走向融合  二、改革和延伸中的发行系统    (一)主渠道发行的改革    (二)民营发行的迅速成长    (三)网络发行的优势  三、紧跟时代的印刷系统    (一)造纸行业的发展与转型    (二)印刷产业数字化趋势    (三)图书装帧工艺的不断创新  四、完善的教学科研系统    (一)出版教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二)出版科研与国际接轨    (三)出版研究阵地的形成第八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出版业(公元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一、“走出去、引进来”    (一)版权贸易    (二)合作出版  二、走向世界的中国出版业    (一)国际书展中的中国图书    (二)走向世界,任重而道远结语  附录一  中国古代图书的装帧形式  附录二  富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图书  附录三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图书参考文献索引

章节摘录

插图:四、石刻文书竹帛并行时期,在石上刻字纪事也是一种社会风气。石头的来源广,而且易于长久保存。以刻石记事比用金属器物要方便易行,露天石刻具有公开性和展示性。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已经有了关于石刻文字的记载。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发展了刻石之风,他在位12年。曾多次出巡,所到之处,常记文于石.来宣扬自己统一天下的功德。著名的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会稽刻石等。汉代刻石之风更为盛行,刻石的方法也有所发展。现存刻石实物中,最早的是唐代(公元618-907年)陕西凤翔县出土的春秋时期的石鼓。唐代初期在陕西省凤翔县出土了十个形状似鼓的刻石。每个鼓的四周都刻有文字,字体在金文和小篆之间,内容是有关打猎活动的诗句,故又称“猎碣”。原载有700余字,由于不断受到自然和人为的损坏,剥蚀严重,字迹漫漶。原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铭刻馆。这十个石鼓是目前发现的在中国地面上保存时间最长的文物。1965年,在山西侯马晋国都城遗址出土了大批盟书.以朱色或墨色写在玉或石片上。连同碎片计算在内,共5000余件。其中三分之一为玉片,三分之二为石片,形状是上尖下方呈圭形。其中最大的长32厘米、宽3.8厘米、形态规整,呈深灰色。据考证,此是春秋时期盟誓活动的“盟书”,被称为“侯马盟书”。具体时间考订为公元前495年,立盟人是晋国六卿之一赵鞅(赵简子)。这些盟辞的篇幅长短不一。最多的200余字,少的10余字。字体变化多样,形态复杂。异体字就达1274个出自多人之手,风格各异。行文排列是自上而下,由右及左,已有标点符号使用。

编辑推荐

《从甲骨文到E-Publications(中文版)》根据中华文明的整体特征和中国出版文化的独特性,以出版介质和出版方式为切入点和关注点,以中国出版史进程中的经典作品、重点出版机构和重要人物为中心,将三千年中国出版历史分为甲骨竹帛时代、纸写本时代、手工印刷时代、机械印刷时代和21世纪“大出版”时代几个专题,突出描述了中国当代出版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当代出版与世界交流及对世界出版业的贡献,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出版史中的重大命题,力求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形式来反映中国出版历史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全景与丰富内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从甲骨文到E-publications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纸张、排版、内容都很好
  •   纸张很好,内容跟想象的有点差别。。。。。。。。。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