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上的惨案

出版时间:1996-1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作者:(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页数:252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尼罗河上的惨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2条)

 
 

  •   好看的书,建议一人买一本吧,真的很好看,真正的好啊。。。。。。。。。。。
  •   买来收藏,经典作品,一直喜欢
  •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当当上面买书了只喜欢送货上门这种服务真是庆幸自己在上海这种可以随时送货上门的地方要是没有出来的话都不知道怎么拿到书了这本书总的还是很不错的没有遇到过盗版的纸张很舒服喜欢晚上睡觉之前躺在床上看书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晚上总是看书看到1点多才睡
  •   可以练习英文阅读
  •     经典的作品,嗯嗯。
      记得以前我娘跟我提过这个电影,但不推荐我看,那时我还小,我娘表示一枪命中头部的场面可能太血腥了。
      看了书之后我觉得,比起林内特在睡梦中被人击毙,那个目睹了真凶的女作家的死法更是惊心动魄,画面感十足——她如果言简意赅直接说出凶手的名字,可能会好很多,但她偏偏要按照职业套路,先把戏做足,装腔作势说一大堆废话,用“有人”“那个人”来代替凶手,最后戏剧性地揭发“那个人就是……”
      砰!她被门外偷听的凶手爆了头。
      不过,这本书是我难得猜中了凶手的故事之一…………真的只是猜,我没有任何证据,也想不出凶手的不在现场证明怎么破解,但我就是觉得TA不对劲,即使有不在场证明,也没准就是TA干的。罗杰疑案的凶手貌似也有不在场证明呢,后来不也被证实了是凶手吗?
      题外话是,我真的不为林内特感到遗憾,并不是说她就该死,但她无辜吗?我对于抢夺闺蜜男友的女人始终报以完全不理解的感觉。我没有感情洁癖,如果是朋友不要的男人而我喜欢,我会欣然接手——他人的砒霜没准就是我的蜜糖,但朋友在和他如胶似漆,我绝对是要敬而远之的,更何况,那是闺蜜啊,怎么能去和最要好的女朋友抢夺她喜欢的东西……或者男人?而林内特似乎没有这种顾虑,也许她也没有闺蜜这种概念吧……喜欢的就拿过来,大不了说一声对不起= =
      在我看来,这多少也是一种对感情的不负责,这个感情是泛指。
      不把感情当回事,最后死在感情上。
      不能说是报应,起码有点不信抬头看的意思。
      当然,凶手就更该死了。
  •     Clues that i find interesting when reading:
      
      1 Never explains how Jackie came to know about the change of the Doyles' itinerary, which is suspicious as Author seldom left details unexplained. and this suggests that Jackie might have an accomplice.
      
      2.Never explains what Simon did in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time Cornelia and Ferguson leaving with Jackie and the time Ferguson returning for Simon, in which time there was some time for Simon to be totally alone in the salon. Unusual to be left unexplained, too.
      
      3.The sun-moon metaphor. When the sun comes out, one cannot see the moon. However, the moon is always there. When the sun goes down, the moon is there again.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that this metaphor came out so early in the book and later proved to be true as a prophecy. Unlikely just to be a coincidence.
      
      4. Poirot was particularly fond of Jackie. Great minds attract each other. So could it be that one is for crimes and another for solving them?
      
      4. Jackie had the most obvious motive, and Simon had probably the best motive; but both had the most valid alibi. Come to think of Author's habit, the most valid alibi combined with the most heartbreaking motive, you've got a fascinating crime.
  •     说来惭愧,这本是我读的第一本阿加莎的侦探小说。相隔不远之前,刚刚读过金田一的《恶魔吹着笛子来》。相比之下,金田一、福尔摩斯这一形象,与阿加莎笔下的波洛风格是有所区别的。按同行的男生话来说,金田一和福尔摩斯的男性色彩更为突出,有硬汉的味道。而波洛较之两者,女性风格更突出一点,感情描写和情绪流动方面更为细腻。
  •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宫英海
      
      类型:推理小说
      
      文摘精选:请看看天空中的月亮,现在看得非常清楚,是不是?这月亮,它很真实。可是如果这时候太阳出来了,你就根本看不见月亮了。这就像我们的关系。我就是月亮,太阳出来了,西蒙就再也看不见我了,他眼花缭乱,什么都看不见,只看见太阳——林内特。
      
      故事剧情:8.5分 文笔功底:7分 形象刻画:8分
      
      总评:7.8分
      
      简评
      
      第一次看阿加莎的作品,她的名头之大我就不赘述了,传闻许多读者都称她为阿婆,那我也不能免俗,今后就简称她为阿婆吧。这本《尼罗河上的惨案》算得上阿婆的代表作品之一,应当是能够体现出她的实力。就我的观感而言,除却前半部分的铺垫稍显冗长看得倍感乏味外,从后半部分开始就相当之精彩。
      
      关于凶手……为了避免剧透,我都不知该如何表达了。反正就是,我猜到了——兴许推理小说看多了的人猜凶手的能力都很强,然而,关键是,我猜是猜到了,却又与我本身的想法极为不同……算了,我已经不知道如何在不剧透的前提下表明我的想法了。简而言之,结果确实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同时又在我的意料之内,这真是个狗血而又矛盾,不知所云的说法,我自己都要汗颜了。不得不说,结构布局都十分精妙,稍稍有些不妥的——仅仅是我个人看法——那就是在把女仆刺死时,血难道不会有一定的几率溅到身上吗?以及,那红墨水瓶子,干嘛不扔了?我觉得扔了销毁证据不是更好的做法吗?放回去留下罪证多不好……当然事后诸葛亮没用,兴许是作案人他当初一个小慌张没想到吧。凡事不可能都那么严密,如果那么严密,那就叫完美犯罪了。
      
      阿婆对于人物的塑造委实不错,每个人物的形象都有各自突出的特点。只是呢,人物稍显多了点,反过来让前面的叙述就得那么多,少不了。同时,人物多了,读者读起来记得就辛苦,特别是外国人的名字,常常一不小心就混淆,所幸我记忆力尚可,不至于凌乱,尽管开始当真是有些凌乱了。
      
      以后,大概会再找些阿婆的经典著作来观摩观摩,毕竟是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啊!
      
  •     阿婆的经典作品。
      但从今日看来,其核心推理诡计、内核动机都比较普通了。这些都在意料之中,毕竟成书年份很早。
      但人名始终是阅读欧美小说的一道天堑,这一点对于推理小说来说尤其要命。书中出场人物众多,进入埃及场景后,各路人物登场,于是小说就陷入混乱。一个老年妇女,也叫小姐。一个普通角色,我们就假设叫卡尔马克思吧。一会儿说:卡尔先生。一会儿又说:马克思先生。一会儿又说:卡尔律师。一会儿又说:马克思律师。如果仅此一人还好说,可出场人物那么多,真让人崩溃。
      
      人文社编辑的脑袋是坏掉了吧。不知道新星的新版是否优化了很多。
      实在不行,应当做一场书签,在背面印上主要任务list,每个人物附上其身份说明。这样不至于5次想卒读。
  •     说起来这是看阿婆的第一本书,还是突然拾起搁置已久的兴趣,没有一口气读完,在林内特死之前,总是断断续续的读着。
      刚开始看之前正好看完黑乌鸦,受结局影响,一开始对杰基并没有抱着十足的怜悯,她是一个骄傲有个性有活力的女孩儿,身边有一个这么富婆的朋友却在困难时不曾请求金钱上的帮助,这一点很讨喜,足够坚强又不市侩,和乔安娜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一开始杰基一出现我就猜测她会和林内特的死脱不了干系,这样一个令人欣赏的女孩儿做出惊人的举动才够叫人惊讶不是么,只不过后来那些赤裸裸的威胁语言和憎恨痛苦的表情太过明显,甚至是她一个人努力用心理上的计策惩罚林内特的时候,又独自在甲板上难过的时候,那种为爱不顾一切复仇者别人同时又饱受折磨的时候,我是真的把她的嫌疑彻彻底底地忘了个干净。
      然后,怀疑目标就转移了,扫描这一小撮人,我必须要先说蒂姆再说西蒙,这个人从始至终都在真相面前挡路(当然是我的推测路上)从一开始他和母亲计划的埃及之旅笑着对母亲保证旅费他来负责,还有他和乔安娜的关系都说明他不是善类,种种细节暗示他和乔安娜密谋着什么,肯定是和林内特有关的事,然后在怀疑杰基的同时我还在揣测或许这二人有着不为人知的关联,直到第三个人死我都认为他应该和谋杀有关联,起码是同伙,当然这因为中了阿婆设下的圈套,波洛在甲板上追杀手,却迎面碰到蒂姆,要手套检查枪支时蒂姆兜里正好有,更加深了我的猜测,可惜,这是正中作者下怀。波洛后面系统的说了他可能的动机以及作案手法,和我的猜测一样,只不过,这都是假设而已。
      蒂姆关系撇清后我都没有怀疑西蒙,而是把目光移向了科妮利亚,她被弗格森不停地夸赞,简直太完美了,这种女孩儿谁都想娶来当老婆的,这在这艘怪胎集中船上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她父亲不正是被林内特的父亲害的事业失败而自杀,导致家道中落才去服侍一个势力喜欢颐指气使脾气大P事儿多还有偷窃癖的老处女,居然一点怨言都没有,人性的光辉啊!所以我猜极有可能扮猪吃老虎,越是纯良的背后越有可能是心狠手辣的刽子手,说不定幕后的女王是她,导演着这一切包括那位小姐都是她的棋子,她和杰基能联系得上的共同意义上的仇人就是林内特了,所以这趟的旅程似乎没那么随意,摸着书本的最后几页,就在波洛摊牌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她,太天真了,只能说太天真了。
      最后说西蒙,回头想想当杰基引出他来包括波洛在饭店见到的那一幕,都让我对这个人没什么好印象,以致一开始就觉得不会是田产管理人那么简单,这个人肯定要在钱财上出问题,果不其然是为了钱。
      杰基的这个策划很聪明,没有她西蒙什么也不是,一个大男人总给人一种孩子的稚气,你偶尔闪现一下倒还好,总是这样我倒真是好奇他怎么迷倒两个漂亮聪明的女孩儿的。只是可惜杰基的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为爱献身也弄错了对象,彻头彻尾一个悲剧,说不喜欢她是假的,到最后并没有那种天网恢恢终于真相大白长舒一口气的感觉,只剩下惋惜。
      波洛对杰基轻吟的那首诗很好:
      人生虚幻
      有一点爱情
      又一点仇恨
      还有一声日安问候
      人生短暂
      有一点希望
      有一点梦想
      还有一句互道晚安
      
      是啊,别人的爱恨情仇,外人永远也参不透,有时候就连了解真相的人也没资格去评判些什么。那么简单的日安问候互道晚安就好了
  •     这是阿婆的代表作之一,自然作品的质量是相当高的。整个小说非常有阿婆特色,一是密室杀人,杀人事件发生在一艘轮船上,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人,凶手就在其中;二是随着凶案的发生和调查的进行,又接连发生两起谋杀,整个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三是凶手一定是你想不到的那个人,这几乎是阿婆小说里的一个必杀绝技了,我想大部分喜爱阿婆侦探小说的朋友们很大程度上也是被这一点所吸引吧;四是残酷的谋杀之外总会有一点浪漫做点缀。我一直认为阿婆在爱情方面的描写比较生硬和幼稚,这部小说到最后又成就了两对;医生和C小姐,R小姐和Tim。对于后者,我一直费解的是,R小姐的母亲刚刚被谋杀,她还有心思跟Tim商量结婚的事情,实在是有点生硬。
      
      小说的前200页还是略有些沉闷,当然阿婆需要一些篇幅来介绍人物关系和人物身份。到了凶案真正发生的时候,整个故事非常引人入胜,我是之前看过一遍的,大概知道凶手是谁,但我想99%的读者估计不到最后波洛揭晓谜底时,都猜不出谁才是凶手吧。这篇故事还有一点非常突出的是对前面提到的凶案的各个细节疑问后面都有了解释和回答,逻辑严密。比如包手枪的velvet cloth上的枪眼。
      
      文中的受害人linnet美丽、富有、聪明,却被其最好的朋友及男朋友所害,让人唏嘘不已,交友要慎重啊。
      
      另外提一点我觉得稍微不合理的地方吧。小说里一直强调Simon是一个boylish,childlish的人,这样的人应该是感性重于理性,但在整个谋杀案中,他能迅速的在两分钟内跟Bellfort演完戏跑到船舱中杀害linet又跑回来对着自己的腿开一枪,如此严丝合缝,头脑冷静且颇有执行力,实在不像是一个boylish的人。
      
      不管怎么说,这部小说整体还是很不错的,五星当之无愧。
  •     内容丰富,不仅仅是推理,人际关系啊,黑幕啊,影射啊 还有些埃及的自然风光描写 很好看 是阿加莎的作品里顶尖的了 .
  •     
      第一章·6
      
       赫尔克里·波洛喃喃自语:“爱人的人也会被爱。是的,我也不信。”
      
       无论是高中时傻傻的单纯、大学时期的女神至上,还是毕业后被欲望折磨的遍体鳞伤,爱情从来都是隐藏的主题——极少被谈及却无时不在。如果现在去问基友,爱情是什么。答案都会千篇一律:爱你妹啊,傻逼。
       今天读完《尼罗河上的惨案》,刚刚到了想落泪却不轻弹的临界点,不知怎的,就想起女神当年说过的一句话:讨厌爱情关系里互相占有和需要的成分。
       你相信一份不求回报的爱么?或者说,你可以给予别人一份不求回报的爱么?
       婴儿降落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会干干净净,他们浑身是血,无论你再怎么歌颂一个崭新的生命——如同原罪,直到欲望的出现。
      
      第二章·10
      
       “看那天上的月亮。你看见月色很美吧?这一刻她非常真实。但只要太阳一照,她就立即隐匿无踪。我们的事就像这样。我是月亮......太阳一出来,希蒙就再也看不到我了。”
      
       忠诚是一个很难解释的名词。
       故事到此——希蒙与贾克琳原本相爱,已经计划结婚,贾克琳最好的朋友琳娜却横刀夺爱,最终与希蒙完婚。
       对贾克琳来说,希蒙与琳娜无疑是不忠的,前者对爱情不忠,后者不忠于友谊。
       但希蒙对此的解释,琳娜的出现让他懂得自己真正的爱情。
       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忠于自己、忠于爱情。
       第三者的插足,往往很难用对错来区分。
       希蒙说的不错,他爱上了琳娜,所以即使是为贾克琳好,他也不该与贾克琳继续婚约。
       还是原罪——男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受到的引诱不够!女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底.!
      
      第四章· 4
      
       “不公平,有些人什么都不缺。”罗莎丽·鄂特伯恩答到道。
       波洛叹口气,很庆幸自己不再年轻。
      
       我想,阿婆除了是一个法律捍卫者(对任何理由杀人的不满,视其为罪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荀子的忠实拥趸。
       所以,在《阳光下的罪恶》里,克里斯蒂以及达恩利会走向不同结局;而在《尼罗河》中,她也给了提姆和希蒙喜悲相反的收场。为善还是为恶,如何在一个复杂的大环境下把握欲望的尺度,正是一个分水岭。
      
      第五章· 7
      
       “而现在——从某方面看,她把自己弄的像傻瓜,每个人都瞧不起她,所以......”
       “他可以大大方方的原谅她,”艾乐顿太太总结道,“男人都像小孩一样!”
      
       这句话的出现,具有很大的暗示性。至少在我看来,它解释了这场谋杀案动机的逻辑。
       《尼罗河》有别于阿婆的其他小说——并没有刻意的隐藏凶手——甚至给出了极大的证据——滴了红墨水的指甲油。虽然未能猜到书中所有的提示,但大致经过也八九不离十。
      
      
      
       记得两年前,读过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不止一次感叹如此高智商又默契的一对偏偏要各种造孽;《尼罗河》中又何尝不是?
       对欲望的失控,让希蒙动了歪念;而对希蒙的爱情,则促成了这场高明的谋杀。
      
       勾引闺蜜老公,琳娜难逃一死;
       意在谋财,希蒙也付出了生命的带价。
       讽刺的是,这对爱与财的欲望,颇有同归于尽的味道。
      
       爱情和忠诚,总是两难的命题。
      
       P.S.这是继《无人生还》后,第二本想给足6颗星的推理小说。
  •     即使林纳特有钱,即使她什么都有还抢了她的男友,可是她开始就是设计和男友一起谋她的财产,动了杀心,而且杀了林纳特,还杀了她的用人。一点点后悔的意思都没有,最后只是:我们输了。她的男友开始是有心谋林纳特的财产,可是把这种邪恶想法变成事实的,实施行动的,是她,要知道人面对财富的时候都有种仇视的阴暗心态,可是把罪恶付诸行动的,少之又少。这种人通常就是天生的罪犯,不管怎么用所谓的爱情美化杰弗,她都是个无耻的,杀人不眨眼的犯罪者。从她后来一系列掩盖罪行接着进行的杀人就可见一斑
  •     我在看推理小说的时候不会太关注它的社会思考性和普遍意义,只会关注故事本身。期待很久这本书同样期待里面的波洛侦探。开始不太适应短句的语言方式,但是破案思路很华丽。只是没有体会到爱情哲理什么的。然后才发现原创一个作案模式后人果然都在用,柯南里借鉴的很多嘛~~
  •      用了大半天的时间看完了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尼罗河上的惨案》。最深刻而直观的感受便是这真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虽然看的书不算少,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定是我所有读过的书里,最为精彩的侦探故事。
      
       女主角林内特·里奇维几乎拥有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她年轻,漂亮,优雅,高贵更重要的是,她将继承巨额财产,成为英国最有钱的女人。她有着很多年轻女人迫不及待,甚至朝思慕想的一切,所有的人都羡慕她的生活“她长得那么漂亮,既有金钱,又有美貌,这太过分了!像她那样有钱的女孩没有权利长得那么漂亮,但她却是个大美人儿···这女孩什么都有。真不公平···”连见过她的陌生人都这么说。可见,林内特的存在,让多少人觉得这个世界是极其不公平的。有人欣赏她的美丽与才华,更多的人,在背地里抱怨运命的不公。她是社交界轰动一时的人物,她的一举一动总能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各种各样的人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情看她的故事。
      
       从谣传林内特跟温德汉姆勋爵有可能即将订婚开始,人们对这个上天特别偏爱的女孩充满了好奇。在这样幸福而美满的生活中,林内特像个女王般高傲而愉悦的生活着,这种生活不会维持太久,渐渐的不安分、邪恶的因素会一步步向她靠近。我们眼睛所看到的美好,并非是事情的真相,很多时候这样完美的人,是不可能完美的生活一辈子的。因为总会有那些觊觎她幸福的人,企图偷走这个太过于幸运女孩的幸福。
      
       悲剧的开始,要从林内特的好朋友杰奎琳•贝尔弗的一通电话开始讲起。杰基(杰奎琳•贝尔弗)打电话过来想要林内特给她的未婚夫西蒙•多伊尔一份田产管理人的工作。素来像魔鬼一样自傲的杰基会求林内特的赏赐,这让她很意外。面对好友乔安娜直言应该和这种穷酸气的人断绝来往的劝告,林内特选择相信杰基的为人。但她是精明干练处事谨慎小心的林内特,所以,她仍要求杰基把西蒙带过来看看。
      
       故事的镜头很快转到了另一个地点——“姑姑筵”。不奉承任何顾客的餐厅老板加斯东·布隆丹竟然出人意料的施展他的上上之礼招待了一名其貌不扬的矮个儿——赫尔克里·波洛。他是个有名的侦探,曾替布隆丹解决过麻烦案件,他们聊到波洛准备去埃及旅行。在餐厅的另一个角落里,波洛注意到一对年轻男女,男的高大,女的娇美,他们充满快乐。波洛自言自语:“她爱的太深了,这个小女孩,这有点危险。”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成为了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这样的开头处理,确实开始引人入胜了。
      
       故事的发展永远比我们所想的更加刺激、残酷。在林内特意识到自己如果嫁给温德汉姆之后,林内特·里奇维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温德汉姆勋爵夫人。她将成为皇后,但不再是女王的时候,她的内心开始冰凉。她想到了杰基对她说的,没有西蒙,她将会死。如此肯定,如此认真。林内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温德汉姆勋。她告诉自己应该是没有的,因为她相信自己永远不可能对任何人有这种感情,尽管她觉得这种感情一定是很美妙的。
      
       在见到西蒙的时候,一整温暖、甜蜜、使人陶醉的感觉流遍了林内特的全身。她知道,她喜欢上杰基了。并非所有的一见钟情都是浪漫的,林内特的一见钟情,让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她付出了最为惨痛的代价。
      
      故事继续向前发展,在没有任何准备之下,林内特结婚了,她的丈夫,竟然是西蒙•多伊尔。而这个消息,竟然最先出现在她美国的财产管理人安德鲁•潘宁顿的信件中。他惊慌失措的想要追赶去埃及度蜜月的林内特,并合史坦达尔·罗克福开始密谋。到了这里,作者再没有交代下文,开始把话题转到吉姆·范索普身上,因为一叠文件,他叔父威廉·卡迈克安排他去埃及,因为林内特和潘宁顿都没有见过他。
      
       与此同时,蒂姆·阿勒顿因为早上收到了一封来自乔安娜的信,决定带着他的母亲阿勒顿夫人去埃及度假。阿勒顿夫人很不喜欢乔安娜,觉得她虚伪、做作,而且生性肤浅并且分走了她儿子对他的爱。为了希望蒂姆遇见更多的年轻女孩,阿勒顿夫人决定成全他的埃及之旅。而在一间可以俯瞰纽约中央公园的公寓里,科妮莉娅·罗布森刚刚兴奋的得知,她的玛丽表姐决定带她去埃及旅行。玛丽·史凯勒对于她的穷亲戚多表现出来的感恩戴德深感满意,她愿意多一个人帮她跑跑腿。罗莎莉·奥特伯恩正在看一张报纸上的照片,照片下面印着:多伊尔先生和夫人正在埃及度假。她想母亲提议去埃及,奥特伯恩夫人气冲冲的表示想离开离开这个鬼地方。“当然,这不是什么生死攸关的决定。”奥特伯恩夫人同意。作者刻意在她后面加上了一句话,是这个故事的开始,疑问重重。“可是这回他大错特错了——因为,这正是个生死攸关的决定。”
      
       就这样,这样一群看似没有丝毫联系的人,开始了属于他们的埃及之旅。旅行一开始,阿勒顿夫人就对大名鼎鼎的侦探波洛先生极为好奇,这引起了她儿子的反感,作者没有交代原因,但从他们之间的对话看出,蒂姆极度讨厌这个侦探。另一方面,波洛正兴致勃勃的和罗莎莉交谈,但罗莎莉似乎并不怎么乐意,她绷着脸,显得脾气很坏,并且对波洛的话题没有一点兴趣。在波洛建议她该和蒂姆这类的年轻人做伴的时候,她直接的表达了她对蒂姆自以为是的讨厌。另一方面,罗莎莉看见出尽了风头的林内特时,愤愤不平的言论让她的嫉妒表露无疑。这些所有的细节,都极好的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一条条线索。
      
       在埃及度蜜月的游轮上,林内特和丈夫西蒙再次遇到了他们最不想见到的人——杰基。她似乎总能知道他们的行踪,然后一路跟过来,这样的举动,使林内特感到极为惶恐不安,西蒙更是勃然大怒。这究竟是不是她预谋好的?
      
      林内特向波洛讲述了她和杰基之间的故事,希望波洛能帮助她摆脱杰基的跟踪和报复。波洛试着帮她了杰基所做的着一些的这一切事情的原因:有一位富人拥有大批的羊群,却夺走了以为穷人唯一的一头羔羊。公道是站在杰基那边的,所有林内特会从心里觉得不安,不愿面对诚实的自己。看似毫无关系的一番交心,却把林内特和杰基两个任务分析得淋漓尽致,她们完全是不同的背景和生活,却因为共同爱上了一个男人,命运开始纠缠在一起。这些人物之间沟通,推动着故事走向更精彩的高潮,迫不及待的沿着作者铺好的思路,一点点看下去。
      
       杰基声称,总有一天,她要杀了林内特。她拿出她随身带的小手枪,在波洛面前炫耀她是个神枪手。说这些的时候,杰基突然注意到有人偷听他们之间的谈话,周围却是一片空荡荡的,如沙漠般的宁静。
      
       再分别和两位女主角有了谈话之后,最重要的男主角西蒙也找到了波洛。他向波洛表达了对不忍林内特被杰基这种一直跟踪的冷暴力对待的痛苦,他极度痛恨杰基,觉得她不要尊严,甚至想要扭断杰基的脖子。他认识杰基太过于爱她才会这么失了理智,但是杰基用她占有的方式爱西蒙时,让西蒙很为难而不能接受。“男人不愿意女人对他的爱超过他对这女人的感情。男人不想被占有,不管是肉体还是灵魂都不行。”西蒙甚至还告诉波洛他的决定:用假票按照原定计划到菲利坐一趟短程绿城之后,便登上卡纳克号。等到杰基没有回来,他们已经去了开罗。这种逃避的方式虽并不光明磊落,但西蒙的孩子气还是给波洛留下了深刻印象。
      
       关于他们三个之间的故事如果按照西门事先计划好的发展,那么这个故事便不会有真正的开始了。在卡纳克号的邮轮上,林内特再次遇上了杰基,她神经极度紧张,觉得除了西蒙,周围到处是她的敌人。尼罗河的故事,真正开始了。
      
       潘宁顿在确定观景舱此刻没有几个人的时候,捧着一捆写得密密麻麻的文件过来,需要林内特签字。林内特一份份认真的看完硬起了潘宁顿的不悦。“这不过是份转让证明书,你不必看了。”但是对于潘宁顿打开的每一份文件,林内特都仔细的看完,这是她一向的做事原则。西蒙无意中提到他才不会向林内特那样小心谨慎,通常是别人要他签字,他就签。潘宁顿若有所思的看着西蒙,然后生硬的建议另找个时间再看其他的文件。作者在这里的细节描写很到位的为我们继续铺垫还没开始的惨案。
      
       当邮轮停泊在岸边的时候,有的人开始上岸去神庙参观。西蒙因为不喜欢神庙的雕像,拉着林内特走了出来,却险些被一块从岩壁上飞滚下来的大圆石砸中,庆幸的是西蒙及时反应过来,拖着林内特跑开了。这绝对不是意外,就在西蒙以为是杰基所为,气愤的咒骂她时,看见杰基正在上岸,显然她并没有来开过邮轮。于是,他相信了这只是一场意外。
      
       波洛先生在游轮上意外遇到了一位老朋友——雷斯上校,从他那儿得知,有一个杀人犯正和他们在同一条船上。波洛莫名其妙的只感到出奇的犯困,总是睡不够。所以在杰基似乎有事相求的时候,没能及时察觉到她眼神里的异常。
      
       现在,作者精心的安排和巧妙的构思之后,悲剧开始接二连三的发生了。先是杰基因为喝多了,请求科妮莉娅陪伴她在观景舱,然后,在林内特离开之后,跟西蒙发生了争执,开枪打伤了他的腿。杰基看到西蒙裤脚上深红色的血时,竭斯底里的哭了起来,为了安抚她的情绪,西蒙请求范索普去请护士整夜照顾她,并把贝斯纳医生请过来,另外这件事不要林内特。刚开始看到这些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后来看完了这个故事才发现,这一切都是作者有意的安排。
      
       贝斯纳医生检查之后判定西门的骨头断了,不能走动。就在大家都被这件事吓到的时候,另一个消息传了过来:林内特死了。悲剧就这样在所有人眼皮子底下发生了,在西蒙受了重伤,杰基被护士小姐整夜照顾的前提下,林内特死了。
      
      林内特的死让邮轮上的每一个都开始变得极为可疑,这个案件理所当然的交给了雷斯和波洛,原本大家都认为杰基最有理由杀死林内特,可是她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被护士鲍尔斯打了吗啡,整夜照看。另一个疑问就是,杰基用来打伤西蒙的小手枪也随之不见了。一时间,谜团重重。
      
       船上的每一个人都开始渐渐拉入被怀疑的名单,最有杀人动机的是德贝尔福小姐,可是那天晚上鲍尔斯小姐整晚守着她,她最先被排除了嫌疑!如果说是多伊尔先生为了继承林内特的家产而杀死她,可是那天晚上他的脚被枪击中,这点也得到了贝斯纳医生的确诊!还有可能做案的就是林内特的律师潘宁顿,因为面对精明的林内特小姐,他知道他财务上的问题是瞒不住的!那个考古学家里凯蒂也不是没有可能,他因为林内特无意中看了他的信而耿耿于怀!对林内特专横的脾气颇有微词的费格森当然也不能排除在外的!还有就是波洛调查出卡纳克号上的水手弗利特伍德因被林内特发现以前曾结过婚,而让她的女仆和他分手了,导致他失去了最爱的人。一时间,似乎所有的人都成了嫌疑犯。 另一个重要的疑点就是林内特那条价植五万英镑的珍珠项链也意外不见了。难道是她的女仆贪财而进行的谋杀么?
      
       波洛先生在经过周密的调查,找到了如下的证据:死者房间的墙上写的字母"J"。(它和杰奎琳•贝尔弗的首字母相同);从河里捞出的女人用的2.2毫米的手枪。后来被证实这就是打伤多伊尔和打死林内特的那把枪;从河里捞出的和枪包在一起的有淡淡粉红色的粗布手帕;从河里捞出的用来包枪的范斯海勒太太的披肩。披肩上有一块被手枪击穿的洞;从死者房间找到的装有红墨水的指甲油瓶;有人看见罗莎莉•奥特伯恩那天晚上案发时曾往海里扔东西。疑团越来越多,波洛一步步查出了潘宁顿的财政危机,并得知哪次在神庙上林内特遭遇的石头,很可能是潘宁顿所为,却并没有揭穿他的谎言,潘宁顿开始感到极不自在。
      
      波洛和雷斯组织全船进行搜查,想找寻林内特丢失的珍珠项链,鲍尔斯小姐却拿着这串项链找到了他们,坦白这是史凯勒小姐做的,并且讲述了史凯勒小姐可能精神上有点失常。就在波洛对她的话产生怀疑的时候,他竟然发现这串项链不过是个很精巧的复制品,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了。
      
       在进行搜查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丝看似线索,实则让整个故事更为扑朔迷离的线索:里希替的身上带着自动手枪;罗莎莉的手提包里有一只小手枪林;内特的女仆——路易斯·布尔杰失踪了。
      
      进一步的搜查开始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路易斯·布尔杰的尸体最后被发现横躺在她舱房的地板上。凶器很有可能是手术刀之类,为此贝斯纳医生因为雷斯的怀疑显得极不高兴。波洛推测出罗莎莉在晚上扔掉她母亲的酒瓶时应该碰巧看到了那个人,可罗莎莉一口咬定她什么人也没有见到,整个案件似乎进入了死角。
      
       就在我们都在猜测凶手到底是谁的时候,奥特伯恩夫人找到了波洛和雷斯,她兴奋的宣布她亲眼看见了杀死女仆路易斯的人,并断定,杀死路易斯的人一定和是杀死林内特是同一个人。西蒙请求她重头开始讲起,就在奥特伯恩夫人要说出人命的时候,一声爆炸震动了整个房间,奥特伯恩夫人就这样倒在了地上,死去了。波洛和雷斯追了出去,刚好碰到从另一个方向跑过来的蒂姆,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发现。看到这里,不由得开始揣测,蒂姆很可能就是凶手。可是打死奥特伯恩夫人的是,是潘宁顿的左轮枪,抢上没有一点儿指纹什么的线索留下。潘宁顿没有不在场证明,一切眼看这就要水落石出了。
      
      故事中戏剧性的突然把镜头对准了科妮莉娅,她父亲是因为林内特的父亲才倾家荡产,她却一点儿也不讨厌林内特,甚至为她的死感到难过。因为这些单纯、真诚的品性,弗格森突然当着波洛的面跟她求婚,却因为科妮莉娅觉得他是个玩世不恭的人而拒绝。这一幕,看似冲淡了连发几次命案之后人们的焦虑。
      
       在波洛一步步的紧逼之下,范索普承认了他埃及之旅的目的是为了提醒林内特提防潘宁顿,并猜测是潘宁顿杀了林内特。这样他就可以骗过简单的西蒙签字,以解决他的财政危机。在于潘宁顿激烈的争论中,他承认了自己的欺诈,也承认了企图谋杀,但是不承认林内特的死于他有关。波洛把所有线索一点点理清,他相信,这一切不是潘宁顿所为,那么,究竟是谁引发了这发生在尼罗河上的一宗宗惨案?真相即将公诸于众。
      
       波洛因为珍珠项链的线索找到了蒂姆,并且从他口中得知林内特的那串珍珠项链正是他和乔安娜策划已久偷走的。那天晚上,有人亲眼看见蒂姆从林内特的房间出来,却一直不肯说出真相,因为罗莎莉相信蒂姆不会伤害林内特而可以为他隐瞒。当着罗莎莉的面,蒂姆承认了他是个小偷,但真的没有杀死林内特,波洛句句紧逼,认定了所有的人都是蒂姆杀的,就在这个时候,罗萨利站了出来,大声替蒂姆辩解。原本以为故事到这里应该结束了,凶手不是蒂姆就是罗萨莉。
      
      可笑的是,这一切不过又是作者安排的,波洛之所以这么做,是看出了蒂姆和罗萨莉彼此之间有情却谁也不点破,从而顺水推舟帮两个年轻人袒露心迹而已。真心觉得这时候的波洛有点小邪恶了,案件都没查清楚,却去管这种闲事。也许,如他所说,人类的幸福才是该重视的。
      
       所有的谜底都要揭开了,清除了所有无关的东西,真相便会赤裸闪亮。制造着连续三起命案的凶手,竟然就是西蒙和杰基。不知道为什么,这对于我而言并不算意外,并不是作者处理得不够精细,而是总觉得往往那些最不可能成为凶手的,一定是最后的凶手,虽然作者的结构上没有任何纰漏,不看完整个故事甚至都想不到原来在前面,作者一直刻意留下了很多线索,只是我们永远想不到,这些细节,竟然是整个故事的关键。西蒙和杰基串通好要杀掉林内特,前者是因为钱,而杰基只是因为对西蒙的爱,像西蒙那样头脑简单的人,如果真的下手,一定会被抓住把柄,所以才有了这精心策划的一切。
      
       西蒙假装中枪用事先准备好的红药水骗过了所有人的眼睛,在大家带着杰基离开去请请医生的时候,回到房内杀了林内特之后重新回到观景舱并且自己开枪把腿打成重伤,而后又策划杰基杀了另外两个可能曝露他们的人。于是,所有人都不会怀疑他们了。他可以名正言顺的继承林内特的所有财产。他们甚至在波洛的酒里下了药使他昏睡不会干扰他们的行动。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最终还是被揭穿了。
      
       在邮轮向码头靠拢,杰基和西蒙将接受他们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是,杰基掏出了藏在长袜的另一把小手枪,打死了西蒙而后自杀。这一切都在波洛的预料之内,而他却并没有阻止,因为这对他们而言,才是最好的结局。
      
       阿勒顿夫人感慨“爱情真的是件非常可怕的东西。”作者悄悄把重点放在了蒂姆和罗萨莉身上,他们并肩站在阳光下,让人们相信,世间还是有幸福的。林内特的死,在世界各地通过电报向大众宣告,人们都在唏嘘,财富并没有为她带来什么好处。可是,很快,人们就把这件事忘了,他们开始吧话题转移到其他事物身上。所有的一切都过去了,而真正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
      
       终于,作者的故事落下了帷幕。最后设计的结局,耐心寻味。从风光显赫的英国最富有女人到死后很快便被人们遗忘,只不过说明了,过去的只能是过去。
      
       认真分析这个故事,所有的布局都很巧妙,情节结构更是完美无缺。那些看似无意的描写,原来都是为了最后真相大白时的幡然醒悟。所以,这个故事,无疑是无比成功的。但是故事引申出来的爱恨离愁,却不得不让人难以释怀。因爱生恨,因贪婪而动杀念,因爱情而铤而走险···故事的开始,最幸福的事林内特,故事的结局,她却与幸福没有一点儿关系。甚至因为她的富有,让她再爱上好朋友的未婚夫时,那么容易就得到了这个男人的心。只是她不知道,西蒙看上的,只是她的财富。女人,似乎真的不该把爱情看得太重,到头来不过是让自己遍体鳞伤。林内特是这样,杰基也是这样,他们本该没有交集的各自过自己的幸福生活,命运却阴差阳错般安排了这一出尼罗河上的惨案,致使所有人的命运都被牵扯了进来。
      
       最幸运的和最不幸的没有界限可明晰的区分开来,所有美好的开始,似乎都埋藏着不幸。这是不是人性中的自私和嫉妒所引发的祸根,我们谁也说不清楚。故事完了,心情却依旧复杂.爱是希望,也是死亡。但值得安慰的是,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
      
  •      一个冷静、聪明、热情的女人贾克琳,与一个贫穷、矫健、贪婪的男人西蒙·道尔深深相爱。
       这个女人的富有的女朋友林娜爱上了帅气而勇敢的西蒙,西蒙却只对她的钱感兴趣。
       为了男人对钱的欲望,为了爱,贾克琳设计了一个局:
       为了让西蒙获得遗产,先让西蒙和林娜结婚,然后杀死林娜,
       为了制造不在场的证据,贾克琳当着两个证人的面枪击西蒙,使得西蒙看起来没有办法行动,而贾克琳与其中一个证人度过其他的时间。
       为了创造杀害林娜的时间,贾克琳的子弹并没有射到西蒙,使得西蒙有时间在贾克琳被带走之后去隔壁房间杀害林娜。
       为了使西蒙的伤看起来真实,西蒙杀害林娜之后,回到原来的房间中对自己的腿射出一粒子弹。
      
       故事:主线就只有上面这一条,但是辅线故事很多。就像剥玉米,外面的叶子都跟玉米穗有关系,但都不是。一个一个故事剥离之后,就是中间的枝干。
      
       定案:动机、证据、推理一个都不能少。
      
       破案:破案时的一个思路是假设自己是凶手。
       凶手:凶手设局时最好假设自己是世界上最牛逼的侦探,实施以后自己相信自己是无辜者。最牛逼的局是使推理形成一个完全闭合的圈。
  •      看阿加莎总会觉得不太过瘾,一是人物多而杂,有点晕晕乎乎,直到后面才慢慢搞清楚谁是谁,这时候书的一半篇幅已经过去了;二是波洛总是走后门,能掌握读者不知道的许多幕后信息,灵机一动就了然于胸,而你就算每个字都用放大镜来照,前前后后地读上他好几遍,想破了脑袋也找不到破案的线索,这种感觉就像看柯南一样,不好,非常不好。每次闪电劈过柯南的时候,我总是还一愣一愣的,这小子咋又想通了捏。。难道人与人的智商差距真的那么大么。。不能不说是一种折磨。看《尼罗河》是这样,看《无人生还》也是这样,后者的结局更是牵强。就是《罗杰疑案》让人称道,结局真正出乎意料之外又合情合理,你想不出来是因为没好好看书,受惯性思维所囿,作者真是探案故事的个中高手。
  •     看的第一部阿婆作品改编的电影,忘记几岁看的了,看到结局有种歇斯底里的感觉,太精彩了,后来陆陆续续看了阳光下的罪恶,东方快车谋杀案等等,虽然每次都被结局震撼到,但第一的那种感觉是无法替代的。由此开始了败书之旅,只要人民出版社有阿婆的新书出版,都会第一时间买到手。尼罗河上的惨案,太棒了
  •     这本虽说是鼎鼎大名《尼罗河上的惨案》,但是不太对我的胃口。已经没有当初看《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那种惊讶感,透露给读者的信息足够多,可以边读边自行推理。但是情节过于臃肿,诡计又过于简单,人物描写又不够细致,放在现在这样的推理小说环境下也许已经不能算是佳作。
      
      
  •      读阿婆的书的第二本。
       这本果然是引人入胜, 我没有看出凶手是哪个。
       一开始我认为是似乎最不可能的提姆埃尔顿, 然而想不出有什么动机, 唯一的动机是他貌似迷恋的表妹和林娜之间的关系, 以前书一开始表述的乔安娜能够知道林娜的珍珠, 以及红色指甲油, 以及他厌恶波洛。 赛蒙也不是没有动机, 但是被一连串的枪击迷惑了, 认为由于受伤他不可能有作案时间和能力。
       直到最后推理非常精彩, 让我懊悔大跌眼镜, 这个犯罪手法非常巧妙, 当代的侦探小说的比拼的手法也不过如此吧。
       所以以后还是要注意细节, 描述多的不一定是罪犯, 但是罪犯一般都是描述多的。事实上整个故事都是针对这三个人描述的, 旁人的有可能是干扰的线索。
       这种很多人基于不同原因聚在一起的模式, 一开始的描述有点像, 两杆大烟枪, 疯狂的赛车这种叙事风格, 一开始貌似毫无联系的几伙人, 不同的是没有用各条线索的并进, 串联起多条情节线索的关键不是偶然、巧合、误会。 而是在探案过程中叙述了悲剧, 成就了其他人的幸福婚姻。
  •     国庆前看完的    侦探类书籍里的文学作品,具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小说的典型的特点——喜引用拉丁语警句,或者突然飙出一句法语,就像当今的人喜欢卖弄英语一样。   作品具有非常强的文学性,读起来轻松愉快,任人物刻画生动、形象,情节发展既自然又在不经意间峰回路转,没有刻意制造悬念的痕迹,没有其他侦探类小说那种故意设置陷阱或者设置难题为难读者的特点。   总之,这本书既有很强文学性,又有侦探小说的特点,值得一读。
  •     几个主角人物勾勒得也还算生动鲜明,可惜这最后谜底的解释却不是exclusive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凶手的主动配合承认,侦探自己恐怕也拿不出证据来。结论只是凭着侦探自己的推断,这有点让人感觉侥幸的味道。
      还有让我耿耿于怀的左舱门和右舱门。第一次审讯那个律师芬索普的时候,说他是从右舱门出去的。后来解释谜底的时候,又说鲍尔斯小姐、贝斯勒医生和杜贝尔弗小姐的房间都在左舷,所有人都在左舷忙碌。那律师的做法也很有悖常理啊。。。。
      
      还有这电报的事,也不了了之了。还有受害者对侦探说自己被敌人包围的事,指的又是谁?是那纯洁善良的少女珂妮亚么?
      
      红药水在指甲油瓶里的事情也很多余,扔枪也很多余。既然男人很蠢,有个女人帮忙策划的话,为什么杀了人,善后的事情都不策划一下呢?留个J字,又把枪扔了,这么蠢的男人,女人还爱得死心塌地的,爱他什么呢?爱他贪爱别人的钱财和谋害别人的性命??而且既然是场精心策划的谋杀,那丝巾还要偷别人的?目的又不是为了栽赃嫁祸。。。
      
      当然,一切的不完美,我都归介于男人和女人的蠢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行文还是比较通畅和容易让人接受的。没有太多的故弄玄虚。
  •     其实波洛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不怀疑杰基的,因为他目睹了她爱西蒙爱的深刻到骨子里的场景……
      其实,在最最开始,我是觉得有可能是杰基杀了林内特,曾经怀疑过是那个财产保管人,后来放弃了,因为理由太过明显,而且之前的场景给的太早了,但是我只是个看书的人
      层层推理下来,完全是外国人的推理风格,没有柯南的干脆和曲折,不过,很好看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刻,杰基杀了西蒙又自杀,原来,波洛早就知道,可见,他是为了灵魂的救赎才应允这种事情发生
      最后一句话:重要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
  •     看完之后心情意外的非常差,包括看书过程中也一直被一种情绪所影响。
      
      这是我对于女人盲目爱情,甚至爱情超越生命(自己的与其他人的)的这种价值观极其不赞同,这样的女人是我最讨厌的,爱情不是自私的理由。
      
      以上这话可能认为我说的是林内特,因为她为了自己的爱情自私的抢夺了别人的丈夫,但是,本书让我最为唾弃的就是那对杀人情侣。西蒙和杰基。
      
      当然林内特也是这种女人,可是好在她并没有把爱情高于生命,就这点老说,她的人品与自私并不比杰基差,也许你会说她是个暴君,没有把别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重过,但是全书也没有论点证明她把别人的生命轻贱到可以肆意杀虐,从西蒙某句话说“林内特以为所有对她的伤害都可以靠警察解决。”这说明林内特对待生命并不是采取暴力的人,即使有人侵吞她的财产(全书可以说如果对于林内特重要的不是爱情,就是财产),也不能断言她会采取谋杀的手段报复。也就是说,林内特是个在不“伤害他人性命”这条道德底线以上的人。
      
      而且杰基不是,她虽然处处都被描写成一个为了爱情奉献生命爱过了头的可怜女子,但是她的爱情付出了三条性命,并且有两人跟她毫无仇怨。爱情,就是她自私的借口!
      
      为什么我从头至尾就觉得不舒服呢?因为一开始我就猜到了凶手,从西蒙说他不喜欢掌控男人的女人,这一点不是很矛盾?林内特拒绝别人的求婚就是因为自己不想被掌控,所以如果和西蒙结婚,掌控的人绝对是她而不是西蒙,因为西蒙这段话和事实的矛盾,所以我觉得西蒙对林内特绝对不是单纯的迷恋,既然不单纯有疑点,在凶杀案里面自然就是凶手,而完成他的不在场证明必须要有杰基的配合,所以这两人绝对是演戏。
      
      还有一个依据是,婆婆的书基本上最不可能的人都是凶手。
      
      下了这个判定之后,再看书就忍受不了了,这样一个恶毒残忍自私的女人,全书却极尽对她的洗白,好几次波洛和她以及和林内特的对话,都表明,波洛喜欢杰基,是个为爱情丧失理智却值得同情的人,而林内特却是“夺取别人唯一羔羊”的恶妇,看书后面的简介读者早就知道林内特会被杀死,也许不少读者就被波洛引导在这两个女人之间选择了杰基,林内特的死无痛无痒。
      
      因为作者的刻意洗白杰基,把她的感情丰富化博同情,所以我逆反性的偏向了林内特,虽然她是我最唾弃的第三者,可是至少是个人,她说“周围所有的人都是敌人。”我同情了她。
      
      全书结尾,杰基说林内特当初夺取她的丈夫没有顾念一点友谊,一秒钟也没有犹豫。可是不说最后杰基杀害林内特有没有顾念旧情,就说明明知道自己丈夫在以往的工作手脚不干净还要推荐(语气毫不客气)到自己朋友的庄园工作这点上来看,她也不是个对朋友厚道的人。而且西蒙在庄园时候就打算对林内特谋财害命了,这样危险的人,就算林内特对西蒙不感兴趣,杰基能保证西蒙不会因为贪财把林内特杀害?
      
      结局果然是这两人是凶手,得到了应有的报应,这时我满意的部分。可是最后一段,杰基带着西蒙殉情,而林内特的死成了被人口中可有可无的谈资。这样的结局对比,我只能说婆婆可以英雄化了杰基,使她死得悲壮(至少对于她是最好的结局),再一次博人同情,而林内特却被描写成“一个只有财产的女人死后谁也不会同情”的教育例子。因为我更讨厌杰基,所以非常不满意这样的结局,杰基到死也不会忏悔,她的死补偿不了三条性命,她的感情再强烈也不能够掩盖她的自私与恶毒!
  •     很经典的小说。已经被翻拍成电影,可是我没看。又是一部因爱生恨的凶杀案,在青山刚昌里出现得更多了。我觉得好看,起码不会让你失望。
  •     1、人们常把青春年华说成是人生最欢乐的阶段,这是多么荒谬啊——人在年轻时期是最脆弱的呢。P15
      2、当金钱和魅力结合在一起时,一切都会拜倒在你面前。P19
      3、我不懂,人为什么要生活在过去?为什么老留恋着过去的往事?
      ——那我们用什么来代替过去的事呢?
      ——刺激、新奇的食物吧,那种期待每天有新变化的快乐。P27
      4、夫人,有时候体面和尊严必须抛到大海里去,因为有了更强烈的欲望。P58
      5、对她来说,爱情就意味着生与死。
      6、但你内心深处却知道公道站在她那一边。
      7、“爱情并不是生命的一切,小姐。”波洛说,“只有年轻时,我们才这么想。”(年轻时,除了感情丰富,我们还有什么呀!多可笑。)
      8、“女孩深爱着男孩,男孩却是被动回应。”
      “呃?你在说什么?要知道,男人不愿意女人对他的爱超过他对女人的感情。”
      “男人不想就占有,不管是肉体或灵魂都不行。这种占有别人的态度最要不得!女人自以为这个男人是我的,他是属于我的——这种观念我无法忍受,没有一个男人能忍受!男人想摆脱一切,想要自由,他想占有自己的女人,但他不要女人占有他。”P76
      9、有人认为某个人对社会有害,因此就把他杀掉;可是这些人忘了,主宰生死应该是仁慈的上帝的事情。
      
  •     我很不情愿地承认,虽然从一开始就直觉猜到凶手人选,但在作者的描写中,一直被牵着鼻子让往东往东让往西往西的%>_<%  好吧,看在是阿加莎的份上,我认了。。。
  •     读过的她的第二本书。一开始就猜到了凶手,不过故事中对其他人物、事件的情节描写,让我心中的猜测开始动摇了。但是等到剥茧抽丝到最后,居然真的是我原来的猜测的结果。
      好吧,被您的心理游戏了一下,也感到了读书中与作者互动的乐趣。
  •   --"小说的前200页还是略有些沉闷"
    有同感,前半部分觉得好拖沓,交待完若干人物后,一到船上故事马上酣暢淋灕!后半部真好看!
  •   为了最后一句特地上来点一下“有用”。
  •   我觉得那个想说出凶手而被杀死的人是最最可怜无辜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