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国防工业 作者:王骏,李杰 页数:26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影视画面分析,旨在从影视作品的画面入手,对影视节目的镜头构成、镜头位置规律、画面元素构成进行分析,提高对影视作品画面的分析、审美与鉴赏能力。 《影视画面分析》包括三编,上编为影视基础理论,中编为影视画面分析,下编为影视作品分析。 上编重点介绍了影视画面(影视作品)分析中需要了解、具备的一些影视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影视画面的特点、画面的美学风格、影视艺术的传统、影视艺术的文化构建等。 中编为本书的核心內容,专业、系统、通俗、实用地讲解了影视画面分析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共分八章,即影视镜头、影视画面景别、影视画面的光线与色彩、影视画面角度、影视画面连贯、影视画面运动、影视画面构图、影视画面视觉元素。 下编为影视作品分析,是对上编、中编内容的实践性体现,主要是选择整理汇集了中外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典型风格的16部经典电影、电视剧和电视纪录片作品分析。作品分析抓住作品本身的特点与风格,注重方法与思路的引导,旨在抛砖引玉,提纲挈领。体现普及性、实用性,既有一定的专业深度,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影视画面分析学》从微观层面对影视艺术的特质、內涵、表现形式与元素、审美特性、视觉心理等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刻地梳理。因此,该书对广播影视艺术类专业的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具有很强的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对影视理论研究工作者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对影视工作者的创作实践具有很强的理论、艺术与修养方面的指导意义;对报考影视艺术类本科专业的中学生和报考影视艺术类专业研究生的青年学子的应考学习十分重要;同时给热衷影视艺术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了解影视画面和感受影视艺术的知识平台。
作者简介
李杰,男,汉族,在职博士。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兼职副教授。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员,甘肃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长期担任甘肃省广播影视新闻奖评委、甘肃省广播电视文艺奖评委。
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文化、电视纪录片、广播电视产业。
先后主讲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学原理”、“电视摄像”、“电视照明”、“纪录片创作”、“影视作品分析”等课程。在各类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论文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励。参编《甘肃广播电视新闻·社教获奖作品选》三部,《中国发展之魂(文化篇)》一部。参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等研究课题两项。主持一项甘肃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项目。
编导制作过250余部电视节目,其中《认定此路终不悔》、《木铎金声》、《百年辉煌》、《重走长征路》、《奶奶》等分别在中央及省市级媒体公开播出并获奖。2005年创作的电视纪录片《即将消失的村庄》,获得国家级奖和甘肃省首届电视“金鹰奖”。目前承担电影《三姐妹》的编剧、导演和10集大型纪录片《渭河情韵》的总编导。
书籍目录
上编 影视基础理论 第一章 影视画面 第一节 影视画面的空间特性 第二节 影视画面的时间特性 第三节 影视画面造型 第四节 影视画面的取材 第五节 影视画面格调美 第二章 影视艺术 第一节 影视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第二节 影像技术的出现 第三节 电影艺术的诞生 第四节 电视艺术的诞生 第五节 影视艺术的异同 第六节 影视艺术的三大系统 第七节 影视艺术的文化品格 第八节 影视艺术的民族性 第三章 影视艺术的文化传统 第一节 美国电影 第二节 欧洲电影 第三节 中国电影的风格与流派 第四节 中国影视文化的传统中编 影视画面分析 第一章 影视镜头 第一节 影视语言 第二节 影视镜头 第三节 蒙太奇 第四节 影视画面的声音 第五节 影视语言的多元化 第六节 影视镜头的三种典型类型 第七节 镜头存在的三种典型场景 第八节 构成影视镜头的人物位置和形体关系 第九节 影视镜头的视点 第十节 影视镜头的基本构成 第十一节 影视镜头的越轴 第二章 影视画面景别 第一节 影视画面的景别 第二节 影视画面景别的种类 第三章 影视画面的光线与色彩 第一节 光线的基本常识 第二节 光线的种类 第三节 光线的风格 第四节 影视画面的色彩 第五节 影视画面色彩象征的类型 第四章 影视画面角度 第一节 影视画面角度 第二节 决定影视画面角度的因素 第三节 影视画面角度的功能 第四节 影视画面角度的处理 第五节 影视画面的客观性角度与主观性角度 第五章 影视画面连贯 第一节 影视画面的连贯 第二节 影视画面连贯的处理 第三节 影视画面连贯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影视画面编辑 第五节 其他连贯因素 第六章 影视画面运动 第一节 影视画面运动 第二节 影视画面运动的目的 第三节 动感画面的创造 第四节 影视画面空间的创造 第五节 影视画面运动形式分析 第七章 影视画面构图 第一节 影视画面构图概说 第二节 影视画面构图的要求 第三节 影视画面构图的两大流派 第四节 影视画面构图视觉元素分析 第五节 影视画面构图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 第八章 影视画面视觉元素 第一节 影视画面方向 第二节 影视画面的结构成分 第三节 影视画面的形式元素 第四节 影视画面的场景调度 第五节 影视画面的编辑元素 第六节 影视画面的节奏下编 影视作品分析 第一章 影视作品分析 第一节 影视作品分析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影视作品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 影视作品分析 第一节 电影《天堂电影院》 第二节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第三节 电影《杀手莱昂》 第四节 电影《夜世界》 第五节 电影《天堂里的孩子》 第六节 电影《芙蓉镇》 第七节 电影《城南旧事》 第八节 电影《黄土地》 第九节 电影《罗马假日》 第十节 电影《末代皇帝》 第十一节 电影《小武》 第十二节 电视剧《橘子红了》 第十三节 电视纪录片《英和白——99纪事》 第十四节 电视纪录片《龙脊》 第十五节 电视纪录片《最后的山神》 第十六节 电视纪录片《大河西流》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上编 影视基础理论:第一章 影视画面:第三节 影视画面造型:一、影视画面:画面是影视语言的基本元素,是影视用以传播信息的最重要的手段。影视画面具有以下特性。1.客观性影视画面是由摄影机、摄像机记录下来的对物质现实的一种客观反映。较之其他艺术形式,影视对物质现实反映更为直接、逼真。再现运动是影视画面最独特和最重要的特征。同时,影视画面还能把客观世界从宏观到微观展现在我们面前。由于影视画面的客观逼真性,因而使它具有了一种强烈的现实感,观众往往把影视画面上出现的东西当做客观现实,不由自主地参与进来。影视画面反映的是客观现实的鲜明的、具体的、单独的面貌,它不适宜对物质现实进行抽象的、概括性的反映,它是对事物的一种单义再现。这一点和文字恰恰相反。例如描绘一个人物,小说只能通过文字从各种角度对人物形象、动作、表情等进行描绘,但归根结底毕竟只是文字,读者要得到具体形象,就必须加上自己的想象。但读者根据文字描绘在头脑中想象出来的人物形象,往往因其人生经验、教养、性格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所以,读了小说《红楼梦》以后,不同的读者心目中往往有不同的林黛玉的形象。但电视剧则不同了,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只有一个,就是由演员扮演的林黛玉,观众离开演员的形象就无法描绘出电视剧中林黛玉的形象。影视画面从来不表现抽象的“人”、“建筑”和“景物”,它只能客观再现“某个具体的人”、“某一处景物”。影视画面反映某些相对抽象的思想时,往往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利用某种形象的象征;二是利用影视画面的组接和对比。但这些都有赖于观众的想象去加以丰富和补充。同戏剧等艺术形式相比,影视在画面表现上有着非常广泛的自由度。戏剧等艺术形式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往往是比较间接的,具有一定的假定性。而影视画面在表现千军万马大战和万水千山的征途时,则是真实再现,观众仿佛置身其中。戏剧有舞台的限制,表现是固定的,影视画面则不存在这些限制,能如实地自由表现所有的人物和事物。
编辑推荐
《影视画面分析学》是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基础上试图探索的一门新型影视艺术学课程,旨在从影视作品的画面入手,对影视作品的镜头构成,画面主体的位置规律,画面视听元素构成,画面的内涵、思想、文化、情感等进行全面分析,以提高人们对影视画面和影视作品的分析、审美和鉴赏能力。内容主要涵盖影视镜头、影视画面景别、影视画面光线、影视画面角度、影视画面连贯、影视画面运动、影视画面构图、影视画面视觉元素分析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