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邹小娟 等主编 页数:230 字数:356000
内容概要
全书共分为绪论、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其他辨证方法简介、诊断思路、病历书写等章节。每章内容主要包括内容提要、重难点解析、习题、经典考题4个部分。内容提要概述了每章的中心内容,指出各章节的学习要点。重点难点解析主要针对每章难以理解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剖析和解疑。习题包括选择题(A1型题、A2型题、B型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病例分析题等,其中以选择题为主,题型与国家中医药类资格考试《中医诊断学》的题型一致;答案附在每章的习题之后。经典考题精选历年考试中的选择题真题,答案附在每章的经典考题之后。本书后附模拟试卷2套和推荐书目。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望诊
第二章 闻诊
第三章 问诊
第四章 切诊
第五章 八纲辨证
第六章 病因辨证
第七章 气血津液辨证
第八章 脏腑辨证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简介
第十章 诊断思路
第十一章 病历书写
模拟试卷
章节摘录
版权页: 11.答:动者、强者、仰者、伸者,多属实证、热证、阳证;静者、弱者、俯者、屈者,多属虚证、寒证、阴证。 12.答:口张:口开而不闭,属虚证。 口噤:口闭而难开,属实证。见于痉病、惊风、破伤风等。 口撮:口唇紧聚,多见于新生儿脐风。 口僻:口角向一侧歪斜,见于中风。 口振:战栗鼓颌,口唇振摇,见于伤寒欲作战汗或疟疾发作。 口动:口频繁开合,不能自禁,是胃气虚弱;口角掣动不止,为热极生风或脾虚生风。 13.答:重病病情真正好转往往是逐渐、全面好转;假神的病情“好转”章往往是突然的、局部的、暂时的、整体状况并不好转。 14.答:瞳孔缩小可见于川乌、草乌、毒蕈、农药中毒,以及某些西药导致的药物性瞳孔缩小等;眼部疾病见之,主要为瞳神紧小等。瞳孔散大常见于绿风内障、青风内障等五风内障、青盲等病人,亦见于杏仁中毒以及某些西药导致的药物性瞳孔散大等。瞳孔完全散大是脏腑功能衰竭、心神散乱、中风、死亡的重要体征。 15.答:舌与许多脏腑之间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行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舌为心之苗,且为呼吸、消化的共同通道之要冲,为多气多血的器官;口腔之唾液系肾胃津液上潮所致;舌苔乃胃气所生,胃为水谷之海,故脏腑精气上荣于舌。综上所述,由于舌与人体脏腑、气血、津液都广有联系,故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反映于舌。 16.答:胖嫩舌和肿胀舌均属舌形胖大的病理形态,其区别在于:胖嫩舌舌质纹理细致,舌形浮胖娇嫩,其舌色多浅淡,主病多为虚为寒;肿胀舌体肿大而不嫩,若舌红而肿多因心脾热盛;若青紫舌而肿胀,多为毒邪上攻于舌。 17.答:舌苔的生长系由脾胃之气上熏凝聚而成。正常舌苔是由于胃气上熏,胃津上潮,凝聚于舌面而成;病理舌苔是胃气夹邪气或食浊积滞上泛而成。若舌上无苔,则往往是胃气亏虚,胃津枯涸的表现。 18.答:腐苔颗粒疏松,粗大而厚,揩之可去,如豆腐渣布于舌面,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而成,多为食积痰浊,亦见于内痈或湿热口糜。腻苔颗粒致密、细腻,揩之不去,若舌面涂布一层油腻状黏液,多因湿浊内盛,阳气被遏,湿浊停积于舌面,主病为湿浊、痰饮、食积、湿热、顽痰等。 19.答:小儿指纹纹色变化主要有红、紫、青、黑、白等色变化。纹色鲜红多属外感风寒;纹色紫红,多主热证;纹色青,主风证、痛证;纹色青紫或紫黑,是血络闭郁;纹色淡白,多属脾虚。 20.答:苔色的主要变化有白、黄、灰、黑。薄白之苔为正常现象,若有病也主表证,属邪轻病浅。白苔增厚主寒证、湿证,也主热证。黄苔主里证、热证。灰苔主里证,见于里热证,或里寒证。黑苔主里证,或为寒极,或为热极,病均较重。 21.答:主热证。舌色愈红,热势愈甚,绛舌比红舌热深。多因邪热亢盛,气血沸涌,舌部血络充盈而舌红;或热人营血,耗伤营阴,血液浓缩,血热充斥于舌而舌绛;或阴虚水涸,虚火上炎于舌络而舌红。 22.答:临床意义为:气血运行不畅。
编辑推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配套教材:中医诊断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以陈家旭、邹小娟主编的全国高等院校中医药类专业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为蓝本,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紧扣《中医诊断学》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结合国家中医药类资格考试的特点,按照规划教材编写顺序,以章为序,阐述教材重点内容,分析解释其难点和疑点,以国家中医药类资格考试题型为主精选习题,备有参考答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诊断学》教材的要领和重点,熟悉国家中医药类资格考试《中医诊断学》的命题形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试能力,适用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自学和自我测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