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王喜军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08出版)  作者:王喜军 编  页数:334  

内容概要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供中药学专业用):中药鉴定学》分为上篇总论和下篇各论两部分。总论以中药与中药鉴定学的关系为起点,从中药学的历史发展人手,介绍药材的真实性鉴定、药材的有效性鉴定、药材的安全性鉴定、药材的品种质量变化规律与质量调控,以及药材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等理论与方法,形成了较新的中药鉴定学知识框架。各论介绍98种常用重点中药的系统鉴定理论和方法,以数码成像技术制备的药材原色图片及药材显微图片来反映其药材的形状及组织结构特征,使药材的真实性鉴定更形象化和具体化;同时重点介绍与质量相关的药材化学成分,理化鉴定以色谱分析为主,增强其实用性。

书籍目录

上篇总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中药与中药鉴定学 一、中药及其分类 二、中药鉴定学的内涵及任务 第二节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萌芽阶段 二、性状记述阶段 三、鉴别知识条理化阶段 四、中药鉴定学形成阶段 五、内容完善与技术成熟阶段 六、中药鉴定学的科学研究阶段 第二章中药的真实性鉴定 第一节本草考证 一、本草考证的意义 二、本草考证的方法 三、本草考证与中药品种 第二节经典的真实性鉴定方法 一、基源鉴定 二、性状鉴定 三、显微鉴定 四、理化鉴定 第三节现代真实性鉴定技术 一、数码成像技术 二、指纹图谱技术 三、DNA分子标记技术 四、植物代谢组学技术 第三章中药的有效性鉴定 第一节有效性与药效物质基础 一、药效物质基础确定方法 二、药效物质基础定量分析 第二节中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一、质量与质量标准 二、质量标准的分类 三、质量标准的技术内容及要求 第四章中药的安全性鉴定 第一节安全性与中药毒性成分 一、中药有毒成分的分类 二、中药毒性成分分析方法 第二节中药安全性评价技术与方法 一、经典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二、现代中药安全性评价方法 第五章中药材质量变化规律与质量调控 第一节中药材质量变化规律 一、种质资源与药材质量 二、环境因子与药材质量 三、植物生长发育与药材质量 四、栽培技术与药材质量 第二节中药材质量调控 一、最适采收期的确定 二、加工方法的选择 三、贮藏及养护调控 四、执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第六章中药材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中药材资源 一、中药材资源的现状 二、影响中药资源可持续的因素 第二节发现中药新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一、从古代本草中挖掘中药资源 二、从民间用药经验及民族药中寻找中药新资源 三、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中药新资源 四、以化学成分为线索寻找中药新资源 五、扩大药用部位,增加新品种 第三节中药资源的保护 一、中药资源保护对象 二、建立和完善药用植(动)物自然保护区 三、野生濒危药用资源的引种与驯化 四、中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发展 下篇各论 第七章根及根茎类中药 第一节概述 一、根类中药 二、根茎类中药 第二节重点中药 绵马贯众 细辛 大黄 何首乌(附药:首乌藤) 牛膝 附子 白芍 黄连 延胡索 甘草 黄芪 人参 三七 白芷 当归  川芎 防风 柴胡  龙胆 丹参 黄芩 玄参 地黄 巴戟天 天花粉 桔梗 党参 木香 白术 苍术 泽泻 天南星 …… 第八章茎木类中药 第九章皮类中药 第十章叶类中药 第十一章花类中药 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第十三章全草类中药 第十四章藻、菌、地衣类中药 第十五章树脂类中药 第十六章其他类中药 第十七章动物类中药 第十八章矿物类中药 主要参考书目 中药材笔画索引 中药材拉丁名索引 植(动)物拉丁学名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二)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及时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药效物质基础的分解和破坏,利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在除去水分的前提下,必须保证药效物质基础的稳定性。 1.干燥的方法药材的常用干燥方法有阳干法、阴干法和烘干法。 阳干法是利用阳光直接晒干,这是一种最简便、经济的干燥方法。注意含挥发油的药材及所含成分受日光照射后易变色、变质者,不宜用此法。 阴干法是将药材放置于通风的室内或荫棚下,使水分自然蒸发,主要适用于芳香花类、叶类及草类药材。烘干法是将药材放入烘箱中加热干燥的方法。该方法可不受天气的限制,但须注意富含淀粉的药材如欲保持粉性,烘干温度须慢慢升高,以防新鲜药材遇高热后淀粉粒发生糊化。药材的干燥温度常因所含的成分而异。一般含苷类和生物碱药材的干燥温度为50~60℃,可抑制所含酶的作用而避免成分的分解;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可用70~90℃迅速干燥,不能立即干燥时应进行冷藏;含挥发油的药材一般不宜超过35℃。 《中国药典》规定:凡烘干、阳干、阴干均可的,一般用“干燥”表示;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阳干”或“低温干燥”表示(一般不超过60℃);烘干、阳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少数药材需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表示。 2.干燥的一般原则 根及根茎类中药一般于采挖后经过挑选,洗净泥土,除去毛须后立即干燥;有的需刮去外皮后干燥,使色泽洁白,如沙参等;有的质地坚硬者需趁鲜切片或刨开而后干燥,如天花粉等;有的需抽去木心后干燥,如远志;有的富含黏液质或淀粉粒,需开水稍烫或蒸后干燥,如天麻、百部等。 皮类中药一般在采后修切成一定大小后晒干;或加工成单筒或双筒后晒干,如厚朴;或先削去栓皮后晒干,如关黄柏、牡丹皮。 叶类及全草类中药含挥发油较多的,采后放通风处阴干;全草类一般先行捆扎,使成一定的重量或体积,而后干燥,如薄荷。 花类中药一般是直接晒干或烘干,干燥时须注意花的完整性及保持色泽鲜艳。 果实类中药一般采后直接干燥;有的药材须经烘烤、烟熏等加工过程,如乌梅;或经切割加工后干燥,如枳实、枳壳等。 种子类中药通常采收果实后去果皮取种子,或直接采收种子后干燥;也有将果实干燥贮存,使有效成分不致散失,用时取种子入药,如豆蔻。 三、贮藏及养护调控 中药材在贮存保管中,因受环境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发生霉变、虫蛀、变色、泛油及酸败等现象,导致药材变质,影响或失去疗效。因此必须建立适宜的贮藏和保管条件,以保证药材的质量。

编辑推荐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供中药学专业用)》是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供中药学专业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药鉴定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统编教材嘛,很好很强大。
  •   这书彩图很好 内容很精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