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王恩真 等主编 页数:1022 字数:1707000
内容概要
王恩真等编著的《神经外科麻醉学》再版的编写思路围绕着一个全新的理论观念,配合神经外科手术模式转变的要求,借助当前麻醉学在药物、技术、监护手段、基础研究和从事麻醉专业的人才梯队和人员资质已向高水平发展的平台,对第1版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增删和完善。
《神经外科麻醉学》共45章,分六篇。基础篇应用解剖中的部分相关内容精简压缩分布至各论中,以方便读者阅读、理解和避免重复引用;增加了脑认知功能与麻醉;神经放射学检查与诊断,特别增加了最新的影像学检查以及导航技术、神经介入治疗和核磁共振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第二篇总论中讨论了神经外科麻醉在控制性低血压、血液保护、体液管理、体位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手术中空气栓塞的预防和检测,喉罩通气道与气道管理的应用特点。:第三篇神经麻醉监测,全面更新了第1版的内容,并包括了目前临床常用的各种有效监测手段。在第四篇神经外科麻醉学各论中,增加了各种新型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配合以及脑干和功能区手术的术中唤醒麻醉。第五篇重点为神经外科麻醉的恢复期管理和重症治疗。第六篇为脑复苏和疼痛治疗,不仅包括围手术期脑功能缈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而且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后镇痛治疗和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作者简介
王恩真,1936年11月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58年毕业于浙江医学院医学系本科,曾任北京宣武医院麻醉科副主任。1982年4月至1997年12月任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曾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1992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87年1月至1988年8月出访日本,先后在日本金泽医科大学、金泽脑外科病院从事颅脑外科、心血管外科、小儿外科、ICU科、疼痛门诊等麻醉学及重危病医学的研究并获得证书。多年来致力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并积极开展ICU及各部位疼痛治疗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生4名及指导博士后研究生1名。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外科麻醉和围术期脑功能保护。曾先后承担国家六五、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市、局级科研成果奖5项。共发表论文近60余篇,参加多次国际性学术交流。主编《颅脑外科与麻醉》和《神经外科麻醉学》两部,合作编写专著九部。曾任北京分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麻醉与镇痛学杂志》编委等职。现任《中华麻醉学杂志》栏目编委、《麻醉与监护论坛》杂志顾问、中华麻醉学大查房(电子版)编委会顾问,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北京麻醉质控中心聘任专家。 熊利泽,1962年11月生,湖北枣阳人。现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世界麻醉医师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兼亚澳区秘书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麻醉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务。曾赴英国牛津大学和日本山口大学学习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保护,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海外青年合作基金等课题1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获得国家专利4项。主编或参编著作18部,发表论文127篇,其中在神经科学领域权威杂志Stroke,J CerebBlood Flow Metab,Anesthesiology等SCI收录杂志发表论著56篇。是Anesthesia and Analgesia(中文版)编委会副主任、Anesthesia andAnalgesia审稿人、《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等专业杂志的副主编、常务编委。 薛富善,1963年4月生。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麻醉科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乡医学院麻醉学系、郑州大学一附院麻醉科和北京大学首钢总医院麻醉科兼职教授。Chinese MedicalJournal编委;麻醉与监测论坛病例讨论栏目主编;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特邀编委;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委;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委;临床麻醉学杂志通讯编委;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近十年来,共获各类科研基金资助25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青年优秀人才专项基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骨干专项基金。获国际优秀研究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主编的专著《现代呼吸道管理学——麻醉与危重症治疗关键技术》获河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获国家专利11项。在国内外各类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包括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SCI论文200多篇。主编专著九部;主译专著四部;副主编专著四部;参加编写专著18部。主编的专著《现代麻醉学技术》在2000年被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神经外科麻醉学基础
第二篇 神经外科麻醉学总论
第三篇 神经外科麻醉的监测
第四篇 神经外科麻醉学各论
第五篇 神经外科麻醉的恢复期管理和重症治疗
第六篇 脑复苏和疼痛治疗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三、体重监测 近期内体重增减与累积水平衡的计算大致相接近,可反映总体液量的增减。体重监测对于观察体内水潴留或丢失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可作为评价营养状态的指标;也是决定用药量、计算呼吸、循环参数的基础参量。 (一)体重监测方法 一般患者可用磅秤直接称取体重,每天定时测量1次;手术后及危重患者因安置有各种监测装置、人工呼吸机和各种引流管道而不能起床,则可用天平床监测患者的体重。 (二)体重监测的临床意义 1.观察体内水的潴留或丢失情况,为临床确定输液量、计算电解质的补充量提供理论依据。 2.计算临床用药量,例如心血管疾病时应用多巴胺、硝普钠等,要求精确到每分钟每千克体重多少微克。 3.深静脉高营养患者,计算热量、蛋白质的需要量时,需以体重为参数。 4.呼吸、循环参数的计算如用机械呼吸时潮气量为10~15ml/kg。 5.动态营养的评定体重是评定身体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而可靠的依据。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一般以实测体重/标准体重×100%为评定指标。>90%为营养不良;80%~90%为轻度营养不良;60%~80%为中度营养不良;
编辑推荐
《神经外科麻醉学(第2版)》编辑推荐:再版的编写思路始终围绕着一个全新的理论观念,配合神经外科手术模式转变的要求,借助当前麻醉学在药物、技术、监护手段、基础研究和从事麻醉专业的人才梯队和人员资质已向高水平发展的平台,对第1版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增删和完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