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侯连兵 等主编
内容概要
当今临床仍缺少一本关于药物致药源性肝肾功能损害的、系统的、最新研究专著。因此,《药源性肝肾损害及其防治对策》的如期出版,将使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更丰富,并可为临床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其研究者提供此方面的最新信息,将对药物的选择与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药源性肝肾损害及其防治对策》收集常用药物548种,其中西药404种,中药144种,并系统介绍了药物致药源性肝肾功能损害、药源性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内容,特别侧重于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对策的阐述,其中来源于药典的品种均在药品名称标题后加“*”注明。
本专著是一本全新的涉及药物药源性肝肾损害的药物治疗学著作,这也是《药源性肝肾损害及其防治对策》最显著的特点,完全有别于其他药物治疗学书籍。希望《药源性肝肾损害及其防治对策》能在临床合理用药方面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帮助和参考。
书籍目录
上篇 药源性肝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第一章 肝脏功能和药物代谢
第一节 药物在肝脏内代谢
一、药物代谢酶
二、药物在肝脏代谢的生物学意义
三、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过程
第二节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一、药酶的诱导和抑制作用
二、疾病对肝脏代谢的影响
三、影响药物代谢的其他因素
第二章 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病机制
第一节 药源性肝损害的非免疫机制
第二节 药源性肝损害的免疫机制
第三节 肝细胞损害免疫与非免疫的联合机制
第四节 机体的代谢特异质性肝损害
第五节 药源性引起肝损害的危险因素
第三章 药源性肝损害的临床及病理分型
第一节 药源性肝损害的临床分型
一、急性药源性肝损害
二、慢性药源性肝损害
第二节 药源性肝损害的病理分型
一、肝炎型
二、肝内淤胆型
三、混合型
四、脂肪变性型
五、其他
第四章 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药源性肝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第一节 抗生素药物
一、青霉素类药物
二、头孢菌素类药物
三、四环素类药物
四、大环内酯类药物
五、磺胺类药物
六、喹诺酮类药物
第二节 抗真菌药物
第三节 抗病毒药物
第五章 抗寄生虫药物引起的药源性肝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第一节 驱肠虫药物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及抗滴虫病药物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和抗丝虫病药物
第四节 抗疟药物
……
中篇 药源性肾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下篇 中药致药源性肝肾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附录 缩略语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第二节药源性肝损害的免疫机制药物成分一般为小分子物质,不引发免疫反应。药物或其活性代谢产物与内源性蛋白质共价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正常情况下,机体对此类复合物具有免疫耐受,但是当肝细胞被破坏、死亡或出现炎症反应时,免疫复合物释放到细胞外,可诱发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反应和肝脏毒性。肝脏内存在大量的大分子细胞,可充当载体蛋白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发生结合,引起人体对半抗原载体或载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诱发肝损害。免疫介导性肝损害即可通过产生特异性抗体激发体液免疫,也可通过抗体依赖细胞毒作用或其他机制,激发细胞免疫,或者同时激发两条途径共同作用。典型药物为氟烷类麻醉药。免疫机制介导的肝损害通常是不可预测的,其发生和程度均与用药剂量和疗程无关且其无法在实验动物模型上得到复制。免疫介导的肝损害仅发生在某些人或人群,或有家族性。此类肝损害具有明显的免疫异常指征,还可有肝外组织器官损害的表现,如常合并发热、皮疹、关节痛等肝外表现。血清学检查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非特异性的自身抗体阳性、免疫反应启动延迟。第三节肝细胞损害免疫与非免疫的联合机制在药源性肝损害中,免疫机制和非免疫机制可同时发生,但是却没有统一定论。主要的理论支持有:健康细胞只表达新鲜抗原而不受免疫系统攻击,只有当细胞受损时才发生免疫攻击;库普弗细胞可降低某些肝脏毒性物质。提示库普弗细胞在某些药源性肝损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编辑推荐
《药源性肝肾损害及其防治对策》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