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倪语星 等主编 页数:412
内容概要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5版)》自1988年出版第1版、1997年出版第2版、2003年出版第3版、2007年出版第4版以来,在我国医学检验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第4版教材使用已满4年,在此期间国际、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又有了飞速的发展。为适应国内、外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的领导下,在医学检验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和全体编者的共同努力下,第5版教材的编写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即将在新学期与广大师生见面。
书籍目录
绪论
一、微生物、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二、临床微生物学的性质和任务
三、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现状、发展和展望
第一篇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第一章 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
第一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二、生物安全保障与生物恐怖
三、生物安全技术
四、暴露的处理
五、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
六、感染性物质的运输
第二节 消毒灭菌
一、消毒灭菌技术
二、消毒灭菌效果评估
第三节 医院感染
一、医院感染的病原体
二、常见的医院感染
三、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四、医院感染的调查
第二章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二、标本的处理
第二节 血液标本的采集
一、标本采集
二、血液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三、临床意义
第三节 脑脊液标本的采集
一、标本采集
二、脑脊液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三、临床意义
第四节 脓液标本的采集
一、标本采集
二、脓液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三、临床意义
第五节 痰液标本的采集
一、标本采集
二、痰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三、临床意义
第六节 粪便标本的采集
一、标本采集
二、粪便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三、临床意义
第七节 尿液标本的采集
一、标本采集
二、尿液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三、临床意义
第八节 生殖道标本的采集
一、标本采集
二、生殖道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三、临床意义
第九节 厌氧培养标本的采集
一、标本采集与运送
二、临床重要的厌氧菌
三、临床意义
第三章 临床细菌学检验技术
第一节 细菌形态学检查
一、不染色标本
二、染色标本
第二节 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
一、培养基的种类和选择
二、分离培养
三、生化反应
四、鉴定
……
第二篇 临床细菌学
第三篇 临床真菌学
第四篇 临床病毒学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生物分型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特性进行分型。病原体生物分型与鉴定选择生化反应的目的不同,前者为了区分病原体,后者是为了聚集相似菌株。微量鉴定系统常应用于生物分型。特异分型通过检测病原体特异抗原结构、遗传物质及特异性噬菌体等进行分型,常用技术包括特异性抗血清反应、噬菌体分型、细菌素分型、分子分型,常由有能力的实验室完成。血清分型是经典的分型技术,如鉴别沙门菌等肠道细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分型等。噬菌体分型技术是将分离细菌与标准噬菌体共同孵育,观察溶菌状况,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等细菌分型。由于标准噬菌体悬液需要保存、维持并监测,常规实验室难以完成。细菌素是细菌产生的具有杀灭同种或近缘细菌作用的小分子蛋白质。检测菌产生的细菌素抑制标准指示菌生长,以此对检测菌进行分型。该技术可用于所有产生细菌素菌株的分型,目前,成功地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和宋内志贺菌的分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析微生物特征性DNA(染色体、质粒或蛋白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病原体分型。分子分型技术具有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分型能力强的特点。方法学有多种,近来主要以电泳法分离不同分子量的DNA片段。常用技术包括: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分析、Southem印迹杂交技术,以及扩增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简单重复序列标记技术、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等。质粒分析仅适用于携带不同质粒的菌株,且菌株间的差异性存在于质粒上。不同的革兰阴性杆菌可能通过结合获得相同的质粒,然而,质粒分析仍然用于绘制医院病原体抗菌药物耐药质粒传播图谱。近十年出现的快速诊断技术,利用分子或免疫学方法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体,如快速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艰难梭菌、结核分枝杆菌、军团菌血清型1;乳胶凝集试验筛查青霉素结合蛋白2a或mecA基因,诊断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感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快速诊断技术可能出现假阳性,导致假暴发的错误结果,因此,应报告其阴性预测值。总之,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是感染控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依赖于实验室准确检测病原菌的能力,否则会忽略严重的医院感染甚至暴发流行,或者导致采取不必要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造成资源浪费。在对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分型的同时,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感染播散,治疗感染者,被感染的医务人员(患者或携带者)应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直至病原体被清除。小结来自人体、动物的样本具有潜在的生物危害,在样本采集、运送、处理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暴露,导致实验室相关感染。
编辑推荐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5版)》供医学检验专业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