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李艳 等主编 页数:271
内容概要
本轮教材框架分为基础医学知识、检验技术和临床应用三部分。在上版基础上,精简基础知识内容,突出检验专业内容,强调与临床联系内容;并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所有教材的字数进行了缩减。因此部分书名做了微调,如《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改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本轮修订在启动过程中,扩大了编者覆盖的学校,使本版教材的适用性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临床实验管理概论
第二章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第三章 方法学选择与评价
第四章 检验项目的临床效能评价
第五章 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评价
第六章 仪器与试剂的质量管理
第七章 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管理
第八章 POCT及其质量控制
第九章 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
第十章 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
第十一章 临床实验室的设计
第十二章 循证检验医学
第十三章 医学实验室认可
第十四章 临床实验室的成本管理
第十五章 临床实验室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事实上,室间质量评价是一项技术要求高,专业涵盖全面的工作,如果室间质量评价的组织工作不规范或不科学,可能对参评实验室的结果作出不公正甚至错误的评价。因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及其制订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以我国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为例,简单介绍组织机构和活动流程。1.组织者室间质评的组织者一般包括技术专家、统计学专家以及计划协调者,他们共同制订计划并确保计划的成功和顺利运作。2.制订计划在活动正式开展前,应通过专家们共同商议,制订出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室间质评计划,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下列主要内容:做哪些项目、做多少个标本、采用哪些质控品、建议检测时间、结果回报的起止时间、质量评价报告发出时间等等。除此之外,还应提供一些基本信息,如:室间质评组织的名称和地址、协调者的姓名和地址、室间质评计划的性质和目的、参与计划的实验室名称和地址、所提供质评标本的性质和检测性质、获取和运送检测物品的方式说明、参加者进行检测或测量可能需要采取的方法或程序、返回给参加者的信息和说明、能力评价的技术依据、对检测结果和根据室间质评结果所作出的公开程度的说明等。3.质评样品的管理与发放组织者应保证质控品稳定,瓶间差足够小,不影响对结果的判断。在选择质评样品时应该包括各项目高、中、低值范围,并尽量选择与日常患者样本性质相似的质评标本。在发放质评样品时,包装和运输方法必须恰当,能保护检测物品的稳定性和特性。组织者还应提醒质评样品可能存在的生物危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告知可能遭受潜在危害风险的相关部门和人员。4.质评样品的测定与结果回报按室间质评样品的检测要求进行分析和结果回报,由参评实验室在规定的时间按规定的方式完成。在回报结果时,一般要求填写如下内容:实验室名称或在质评体系中的代码,测定日期,测定项目的名称、单位、结果及本实验室所用的参考区间,检测的方法、仪器、试剂、校准物,测定者姓名及联系方式等内容。5.数据的分析和记录数据分析应产生总计度量值、性能统计量以及计划的统计模式和设定目标一致的关联信息。利用离群值探测试验识别离群值并剔除,将极端结果对总计量的影响减至最小。组织者还应有文件化的规定来处理能力评价过程中意外出现的检测结果。例如,当检测材料显示出不够充分均匀、稳定或变质时,应对被测量不予计分。6.室间质评报告室间质评报告一般应该包含以下内容:实施或协调该计划的组织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报告的发布日期;参加实验室代码和检测结果;统计数据,包括靶值和可接受范围,必要时还应提供按各种分类提供的统计资料,如分别按仪器、试剂、方法原理等的分类资料;测定结果的分布情况;评价结果及组织者对实验室的评价,包括每次的评价和阶段性的累积评价。7.总结报告定期地向参加者提供各种总结报告,进行沟通,可以通过信件、通讯和(或)报告,结合定期的公开会议,与参加者进行后续联络。如果参与实验室认为室间质评报告对本单位的能力评价有误,可与组织者积极沟通,查找问题的根源。
编辑推荐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第3版)》供医学检验专业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