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经鼻中央颅底解剖图谱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王任直 等著  页数:70  

内容概要

  王任直、Manfred
Tschabitscher等著的《神经内镜经鼻中央颅底解剖图谱》共分六章,系统地介绍了内镜下鼻腔解剖、蝶窦的解剖、经鼻鞍区及海绵窦解剖、经鼻前颅底解剖及经鼻颅颈交界区详细的解剖知识,并试图通过内镜下真实的图片帮助大家了解这个区域的组织结构。
  此书的读者群主要是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头颈外科专业的高年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业人员,希望参照本图谱就可以初步掌握神经内镜经鼻中央颅底的解剖,并逐渐开展此区域的手术治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神经外科内镜简介
  图1.1 HOPKINS专利设计的柱状晶体镜
  图1.2 经STORZ高清摄像HDⅡ系统下获取的图片
  图1.3 利用内镜的角度及可移动性,将充分暴露颅底的不同部位病变
  图1.4 配合使用支撑臂,可将内镜固定在任何所需要的位置
  图1.5 冲洗系统可迅速清洁内镜末端黏附的血液组织等,保证图像质量
  图1.6 摄像系统等设备放置在手术床旁的移动推车上
  图1.7 高品质设计的手术器械,可以提高术者手术精准性及易操控性
第二章 鼻腔的解剖
 第一节 鼻腔概述
  图2.1 骨性鼻腔内侧壁
  图2.2 骨性鼻腔外侧壁
  图2.3 鼻腔外侧壁黏膜结构与骨性结构相比较
  图2.4 骨性鼻前孔
  图2.5 骨性后鼻孔
 第二节 中鼻道与后鼻孔
  图2.6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右侧骨性鼻腔内主要解剖标志
  图2.7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鼻腔解剖,与骨性结构相对比
  图2.8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右侧鼻腔解剖
 第三节 蝶腭孔与蝶腭动脉
  图2.9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蝶腭孔位置及形态
  图2.10 蝶腭动脉的神经内镜(0°,直径4mm)解剖
  图2.11 蝶腭动脉的鼻后动脉分支
第三章 蝶窦的解剖
 第一节 蝶骨
  图3.1 蝶骨前面观
  图3.2 蝶骨上面观
  图3.3 蝶骨下面、侧面观
 第二节 蝶窦开口和蝶筛隐窝
  图3.4 蝶窦开口位置示意图及不同形态蝶窦开口
  图3.5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蝶窦开口和蝶筛隐窝
  图3.6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寻找蝶窦开口
 第三节 蝶窦
  图3.7 蝶窦分型示意图
  图3.8 甲介型蝶窦
  图3.9 鞍前型蝶窦
  图3.10 鞍型蝶窦
  图3.11 鞍枕型蝶窦
  图3.12 冠状切面见蝶窦内不同类型的纵隔
  图3.13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扩大蝶窦开口并进入蝶窦腔
  图3.14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蝶窦后壁结构
  图3.15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蝶窦后壁骨质与组织对比
  图3.16 神经内镜(30°,直径4mm)观察蝶窦外侧壁结构
第四章 经鼻鞍区及海绵窦解剖
 第一节 垂体及周围结构
  图4.1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逐层解剖并显示垂体
  图4.2 垂体及其周围的解剖关系
 第二节 静脉结构
  图4-3 鞍区的静脉结构
  图4.4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鞍区静脉结构的解剖
 第三节 海绵窦
  图4.5 神经内镜(30°,直径4mm)下海绵窦解剖
  图4.6 神经内镜(30°,直径4mm)下海绵窦内颈内动脉走行分段
  图4.7 海绵窦内结构
  图4.8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垂体位置关系
  图4.9 神经内镜(30°,直径4mm)下海绵窦内神经血管的解剖
第五章 前颅底的解剖
  图5.1 前颅底及筛骨
  图5.2 前后筛孔
  图5.3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骨性筛顸
  图5.4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筛前后动脉周围的解剖关系
  图5.5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打开筛顶后解剖
第六章 经鼻颅颈交界区解剖
 第一节 斜坡区域骨性解剖
  图6.1 枕骨外面观
  图6.2 斜坡区域放大骨性解剖
  图6.3 颅底内面观
  图6.4 颅底内面放大观
  图6.5 颅底内面颈静脉孔区放大观
 第二节 经鼻斜坡区的神经内镜解剖
  图6.6 斜坡区域的脑神经
  图6.7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显露过程
  图6.8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打开硬膜显露基底动脉全景
  图6.9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基底动脉顶端区域解剖
  图6.10 神经内镜下(30°,直径4mm)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走行
  图6.11 神经内镜下(30°,直径4mm)显示展神经走行
  图6.12 神经内镜下(30°,直径4mm)小脑前下动脉与面听神经关系
  图6.13 神经内镜下(30°,直径4mm)观察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小脑后下动脉及脊髓前动脉
 第三节 寰枢椎的骨陛解剖
  图6.14 寰椎上面观
  图6.15 寰椎正面观
  图6.16 枢椎上面观
  图6.17 枢椎横突及横突孔
  图6.18 寰枢椎前面观
  图6.19 寰枢椎上面观
  图6.20 寰枢椎后面观
  图6.21 寰枢椎侧面观
  图6.22 磨除寰椎前弓后观察寰枢关节的韧带关系
 第四节 经鼻枕大孔区神经内镜解剖
  图6.23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寰枢椎腹侧解剖
  图6.24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齿状突切除
  图6.25 神经内镜下(0°,直径4mm)枕大孔区解剖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前颅底的解剖前颅底颅内面由筛骨、蝶骨和额骨构成,由外到内分别覆盖眶、视神经管、鼻腔、蝶窦。中间由筛骨和蝶骨平台构成。筛骨由筛板、垂直板和两个外侧板构成,筛板上有嗅丝穿过,垂直板和犁骨形成骨性鼻中隔,两个外侧板分隔鼻腔外侧和眶。眶内侧壁由上颌骨、泪骨和筛骨组成,有筛前孔和筛后孔,前后筛孔有前后筛动脉和神经穿行。动脉和神经经筛孔在鸡冠的外侧进入前颅窝,筛前动脉为眼动脉的终末支,为前后筛窦的黏膜和鸡冠、蝶骨平台的硬膜供血,在颅内形成大脑镰前动脉。筛后动脉通常较筛前动脉细小,大约30%的眼动脉没有筛后动脉,供应后筛窦的黏膜和蝶骨平台的硬膜(图5.1,图5.2)。筛顶与筛前后动脉筛顶,即筛窦的顶壁,为额骨眶板的内侧部分,其前方以筛前动脉为界,内侧与筛骨水平板相连,外侧与眶顶相延续,上方为前颅窝。筛板位于筛顶的内侧,冠状位低于筛顶水平,其内有嗅丝穿过,此处硬脑膜与筛板结合紧密。筛前动脉为额隐窝与筛顶的分界,其前方为额隐窝,其后方是筛顶。额隐窝是中鼻道最前上方的凹陷,外界为纸样板,顶为筛顶,前为额窦底的前部,后界隔薄骨板与筛前动脉相邻,内壁是中鼻甲的最前上部。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均起自眶内的眼动脉,与同名神经伴行,在眶内上斜肌与内直肌之间通过,分别穿过额筛缝上的筛前孔和筛后孔,进入筛窦。在筛窦内,筛前动脉几乎横行地由外向内通过骨管。筛后动脉则由后外向前内穿过骨管,在筛骨水平板后端进入鼻中隔,后沿筛骨垂直板后部斜向前下方行走,分布于鼻中隔中后部的嗅黏膜区,并有分支与鼻中隔后动脉上支相吻合。筛前动脉在靠近鸡冠和筛板前缘处进入颅内,在两层硬膜间穿行。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是走行在鼻腔顶的主要血管,也是术中定位的重要解剖标志。筛后动脉在靠近筛板后缘,视神经管前方处进入颅内,因此在术中,筛后动脉是确定视神经管隆突的解剖标志。视神经管在与后组筛窦的最后筛房或蝶窦的外侧壁形成毗邻关系的同时,可形成向窦内突出的隆凸,称之为Onodi窦。Onodi窦可包围视神经管的前部、视神经管后部至视神经管颅口一段,同时与蝶窦腔相邻,对于气化极佳的形成蝶上筛房的窦,也可能包绕整个视神经管。它的存在增加了手术时对视神经损伤的机会(图5.3~图5.5)。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神经内镜经鼻中央颅底解剖图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图谱还是比较清晰的。
  •   书籍很好,图谱也不错
  •   有需要的时候方便随手翻翻
  •   符合中国读者习惯
  •   性价比极高,彩图高清,进阶入门需要
  •   不错的书籍,图谱很详细和清楚,推荐给大家看看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