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人民卫生 作者:潘东华//陈文治//韦春德 页数:188
内容概要
全书介绍韦以宗教授的整脊手法,内容包括他发掘、整理的中医传统手法,指导手法运用的新理论,手功及基本手法的训练法,理筋常用的17组肌肉手法、点穴法、束挽法和少林伤科秘法。正脊骨10种手法。牵引调曲6种技术以及练功康复法。
全书突出韦以宗整脊学的“理筋、调曲、练功"所实施的“点线结合”的手法特色,明确各种手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操作规范,使手法治疗学提高了科学理论性、安全性和临床实用价值。
全书是以400多幅图为主、文字为辅的整脊手法图谱,主要供整脊科、骨科和康复科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学习、参考和应用。
作者简介
潘东华,女,汉族,1963年8月出生,湖南省怀化市,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光明骨伤医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女子医师协会副秘书长。从师韦以宗教授25年,参加编著《中国骨伤科学辞典》、《现代中医骨科学》和《中国整脊学》,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篇,参加3项国家级科研课题,曾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两项(2004、2009)。陈文治,男,汉族,1962年11月出生,广东省雷州市,198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骨科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委,广东省手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岭南骨伤名医邓晋丰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刘柏龄教授和全国中医骨伤名师韦以宗教授。发表学术论文21篇,参加编著《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诊治》、《现代疑难病的中医治疗精粹》、《中医骨伤证治:邓晋丰教授临床精粹》、《中医临床诊治丛书——骨伤科专病》、《常见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临床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图解中药学》。参加国家级、厅局级、省部级课题12项,主持5项,曾获得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科技三等奖3项。韦春德,男,汉族,1971年2月出生,广西平南县,1993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骨伤专业,副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光明骨伤医院骨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副秘书长,从师其父韦以宗教授临床科研教学17年。参加编著《秘传伤科方书》、《中国骨伤科学辞典》和《中国整脊学》,主编《韦以宗论脊柱亚健康与疾病防治》一书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中医药科普著作二等奖。曾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篇,参加3项国家级科研课题,曾分别于1998年获湖北省科技成果奖,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两项(2004、2009)。
书籍目录
绪论 中国传统医学整脊法
第一节 历代的整脊和练功法
第二节 老子按摩法演示图
第一章 基本理论
第一节 脊柱的功能解剖运动力学简介
一、脊柱是四维弯曲体动力结构,按圆运动规律平衡
二、从脊柱功能解剖学研究提出“椎曲论”
三、圆筒枢纽学说
四、脊柱轮廓平行四维平衡理论
第二节 脊柱的动力系统——肌肉生理简介
一、骨骼肌的结构和组成
二、肌肉收缩功能
三、肌力的产生及影响肌力的因素
第三节 脊柱骨关节 移位的病因病理
一、脊柱的点和线
二、脊柱的点线病理改变机理
第四节 整脊手法运用原则
一、经验教训
二、明确诊断,施法前必须有X照片诊断
三、辨证施法
第二章 整脊手法基本功训练法
第一节 基本功训练法
一、指功
二、掌功
三、拳功
四、臂功和腿功
第二节 基本手法训练法
一、推法
二、拿法
三、按法
四、摩法
五、牵法
六、旋法
七、摇法
八、打法
第三章 理筋手法
第一节 概论
一、定义
二、沿革
三、作用机制
四、操作要领
五、适应证
六、禁忌证
第二节 整脊常用的肌肉理筋手法
一、项韧带理筋法
二、头后肌理筋法
三、斜方肌理筋法
四、肩胛提肌理筋法
五、肩胛理筋法
六、上臂肌理筋法
七、前臂肌理筋法
八、掌指理筋法
九、后锯肌理筋法
十、背阔肌理筋法
十一、竖脊肌理筋法
十二、腹肌理筋法
十三、腰大肌理筋法
十四、梨状肌理筋法
十五、阔筋膜张肌理筋法
十六、股内收肌理筋法
十七、股四头肌理筋法
十八、小腿三头肌理筋法
第三节 点穴法
一、点穴操作法
二、点穴法的临床运用
三、少林伤科十二时辰十二穴点穴法
第四节 束愧疗法
一、束悦法的方法应用和步骤
第四章 正脊骨法
第五章 牵引调曲法
第六章 练功康复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肩胛骨的旋内通过是重力的作用,斜方肌和前锯肌逐渐主动延长可充分控制它,在使肩胛骨恢复到静止位置中。当需要大的力时,肩胛提肌、菱形肌及运动初始时的胸小骨是原动肌。在一种运动中的一些拮抗肌,在另一运动中可能联合成为原动肌。大脑运动区代表的是运动定位而不是肌肉定位;在神经控制下,肌肉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需要做多种组合。如前锯肌和斜方肌在肩胛骨沿胸壁运动中的作用是相反的,但在肩胛骨旋外时可联合作为原动肌。在所有的肩胛骨运动中,锁骨下肌可能是通过拉锁骨向内下而稳定锁骨,但因其不易接近而使其作用不能肯定。在肩胛下肌和前锯肌以及胸壁之间的疏松组织使肩胛骨易于在胸壁上运动。当臂下垂时,与躯干有关的肩带的正常姿势需要节制斜方肌和前锯肌的活动,但当臂有负荷时,此二肌的活动必须增加。损伤机制:肩胛骨与胸肋骨组成胸胛关节,因所附着的肌肉韧带的损伤,活动障碍可导致上段胸椎和颈椎骨关节紊乱,相反上段胸椎和颈椎的骨关节紊乱也可继发胸胛关节运动障碍。临床表现:肩胛部酸痛,上肢运动或头颈运动均可诱发肩胛部疼痛,胸背不适。理筋手法(图3-21~图3-28)适应证:颈椎钩椎关节紊乱症、颈曲紊乱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颈肩综合征、肩周炎、胸背肌筋膜炎。
编辑推荐
《韦以宗整脊手法图谱》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