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杜亚松 编 页数:387 字数:321000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较全面介绍儿童青少年精神药物药理学的专著,在药理及临床应用方面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内容翔实,对国外最新的进展也介绍得甚为全面,弥补了此类书籍国内甚为缺乏的现状,因此本书对临床医师、药剂师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杜亚松,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精神科主任,儿童行为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心理卫生问题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担任《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上海精神医学》、《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多家杂志的编委,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儿童精神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优生优育科学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家庭治疗小组副理事长。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73项目、上海市卫生局及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与英国Dundee大学合作的ADHD干预研究等多项研究项目。发表论文130余篇。主编《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儿童心理障碍治疗学》、《青少年心理障碍咨询与治疗》、《多动症与学习困难》、《专家解答多动症》等书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现状
第二节 药物治疗的意义
第三节 展望
第二章 儿童青少年精神药理学一般原则
第一节 儿童和青少年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第二节 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药物治疗前的相关检查和评估
第四节 药物反应的观察和维持治疗
第三章 精神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第一节 医生的理念和观点
第二节 药物治疗的选择
第三节 心理治疗的选择
第四节 影响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选择的因素
第四章 儿童和青少年精神药理学研究的特殊方面
第一节 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重要性
第二节 临床试验中的伦理学问题
第三节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和实施难点
第四节 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治疗原则和局限性
第五章 中枢神经振奋药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枢振奋剂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第三节 中枢振奋剂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第四节 新一代精神振奋剂不同剂型比较
第五节 精神振奋剂的临床使用禁忌
第六节 精神振奋剂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第七节 精神振奋剂的不良反应
第八节 精神振奋剂与抽动障碍的关系
第九节 精神振奋剂在其他精神疾病中的使用
第十节 获准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治疗的精神振奋剂
第六章 用于ADHD的非兴奋药物
第一节 托莫西汀的一般特点
第二节 托莫西汀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其他药物
第七章 抗精神病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第三节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第四节 抗精神病药的儿童、青少年药代动力学
第五节 抗精神病药的临床使用禁忌
第六节 抗精神病药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第七节 抗精神病药主要不良反应
第八节 抗精神病药治疗剂量的考虑
第九节 抗精神病药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
……
第八章 抗抑郁药
第九章 抗焦虑药物
第十章 心境稳定剂
第十一章 认知增强药物
第十二章 其他儿童和青少年精神专科相关药物
参考文献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然而如果被治疗的疾病存在有效的治疗药物时,或者病情进展快,不及时治疗影响疾病预后带来不良后果时,这时采用安慰剂对照试验就明显存在伦理学、可接受性及可行性等方面的问题。此时一般设计活性药物对照“头对头”研究,评价新药与较常用的“标准”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别,如果新药的疗效不比活性对照药的疗效差那么也可以判断新药有效。或者设计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都采用某种“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加用新型药物而对照组加用安慰剂的加药研究方案,通过分析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判断新药的疗效,这样更加符合伦理学的要求也更易被接受。儿童和青少年作为特殊群体,尤其在患精神疾病时更应得到保护,故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在伦理学、试验安全和使受试者可能遭受的伤害和痛苦最小化等方面应作为首要考虑,其次考虑通过试验如何能得到科学结论。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并无特殊的治疗方法,由于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疾病病情相对多变,家长通常更愿意选择一个常用的、疗效并不肯定的药物也不肯冒风险接受安慰剂和新药的对照试验。故综合考虑除非有明确理由,临床试验应尽量不采用安慰剂对照。如果难以采用活性药的临床试验设计可以考虑加药治疗的设计方案。必须采用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时,可以采取试验药、活性药物对照和安慰剂对照的三组设计方法,并且使暴露在安慰剂下的受试者的人数尽量少,试验方案中应明确对接受安慰剂的受试者给予额外适当的补偿。
编辑推荐
《儿童青少年临床精神药理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