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学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人民卫生  作者:戴建平//郭启勇//祁吉|主编:曹荣桂  页数:210  

内容概要

戴建平等编著的《医院管理学(医学影像管理分册)》共分为11章,在保留第1版中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放射学科的战略发展、放射学科的运行与管理、放射学科的医疗服务、放射学科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放射学科技术部门的管理、医学影像学科的设备管理、核医学的管理、超声医学管理和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基础上,为适应医改的需求、有利于精细化管理,增加了放射学科诊断路径一章,对涉及放射学科管理主要方面的主题进行了探讨,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推理和前瞻性展望。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第一节 放射学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CT成像技术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二、MR成像技术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三、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
  四、传统医学影像检查的数字化
  五、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
  六、医学影像学中生物与基因技术应用的进展
  七、现代成像技术对治疗及随访的指导
 第二节 放射学的发展战略和应变
  一、医学影像学未来发展战略
  二、医疗费用增加的挑战
  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四、人才战略发展
  五、医学影像学科的管理
第二章 放射学科的战略发展
 第一节 放射学科的资源
  一、科技的发展与资源的空间
  二、人力资源
  三、资源的整合
  四、资源的管理
 第二节 放射学科的信息
  一、基本构架
  二、“理想”的信息运行模式
第三章 放射学科的运行与管理
 第一节 学科的人员结构
  一、变“医·技”人员构成模式为“医.工.技”人员构成模式
  二、提高放射技师的素质与层次
  三、设立辅助性岗位,界定主、辅岗位的职能
 第二节 学科的知识结构
  一、依学科发展的客观模式培养专业人才
  二、培养医、教、研一体化的专业人才
  三、培养、引进和置换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四、保持“高峰.平台”型知识结构
  五、培养具有现代化科学意识的专业人才
 第三节 学科的运行模式
  一、学科的布局
  二、学科的经济管理
  三、住院医师的培养
  四、专科医师的培养
  五、学科的横向与纵向工作关系
  六、进修医师的管理
  七、学科的人员流动
  八、学科带头人
 第四节 学科工作流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第四章 放射学科的医疗服务
 第一节 放射科医疗服务的需求与转变
  一、病人对放射科的期望
  二、其他临床学科对放射科的期望
  三、“以病人为中心”运行模式的转变
 第二节 放射学科医疗服务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放射学科的医德与伦理
  二、放射科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第三节 放射科医疗服务工作的改善与成本
  一、医疗品质的改善与成本
  二、服务品质的改善和成本
第五章 医学影像诊断路径的基本内容及质量控制
 第一节 医学影像诊断路径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医学影像诊断路径的一般程序
  一、超声检查
  二、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
  三、CT检查
  四、高分辨率CT检查
  五、MR检查
  六、核医学检查
  七、正电子激发断层扫描
 第三节 医学影像路径的管理与质量
  一、医生对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患者应负的责任
  二、影像检查技术人员和诊断者应负的责任
  三、知情同意
第六章 放射学科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第一节 放射学科的科学研究
  一、放射学科科学研究的定位
  二、放射学科科学研究的资金和应用
  三、放射学科科学研究的人力资源
  四、放射学科科学研究的管理
 第二节 放射学科的学术交流
  一、放射学科学术交流的目标
  二、放射学科学术交流的方式
  三、放射学科学术交流的频度
  四、放射学科学术交流的艺术
第七章 放射学科技术部门的管理
 第一节 放射技术专业的诞生与发展
  一、放射技术专业诞生的条件——X射线的发现
  二、放射技术专业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节 放射技术学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一、未来放射技术学发展的特点
  二、放射技术学发展引发的思考
  三、我国放射技术人员的生存空间
  四、我国放射技术人员未来发展的对策
 第三节 放射学科技术部门的组织管理
  一、放射学科技术部门的组织及组织架构的模式
  二、放射学科技术部门的组织管理方法
  三、放射学科技术部门的人性化管理——人的激励
 第四节 放射学科技术部门的制度化管理
  一、国际放射学技术专业制度化管理的现状
  二、我国放射学技术专业制度化管理的现状
  三、对放射技术人员的实际评估
 第五节 放射学科技术部门的质量管理
  一、放射学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目标
  二、各国放射学质量管理的发展
  三、IEC与ISO在医学成像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四、我国放射影像质量管理的进展
  五、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程序
  六、质量管理方法
 第六节 放射学科技术部门的全面质量管理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二、案例:X线照片影像全面质量管理的建立
 第七节 放射技术人员的教育
  一、放射技术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放射技术学教育的内涵
  三、放射技术学的在校教育
  四、放射技术学的继续教育
第八章 医学影像学科的设备管理
 第一节 医学影像学科设备的新进展
  一、医学影像学科设备的现状
  二、医学影像学科设备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医学影像设备的配置原则
  一、硬件与软件结合
  二、工作站
  三、影像学信息的功能化
  四、介入放射学导向技术的多样化
  五、各种影像学设备的功能融合化
  六、影像信息网络化的发展
  七、医学影像学科设备发展的趋势—一资源共享
 第三节 医学影像设备的运行成本与核算
  一、医疗成本核算的概念
  二、医疗成本核算方法
  三、医学影像医疗设备运行成本的核算
  四、影响医学影像医疗设备运行成本核算的重要因素
 第四节 医学影像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一、医学影像设备的保养与维修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建立现代维修管理制度
 第五节 医学影像设备的更新
  一、设备更新的经济原则
  二、设备更新的实用原则
  三、设备的选择
 第六节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引进
  一、设备的选型和价格谈判
  二、进口批件和免税手续的办理
  三、严谨的合同条款是避免失误的保证
  四、到货、安装、验收是保证采购成功的最后环节
 第七节 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一、设备质量管理的作用
  二、设备质量管理的任务
  三、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四、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益处
  五、在用设备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第八节 主要医学影像设备的装机要求
 第九节 影像设备布局与“以病人为中心”的体现
第九章 核医学的管理
 第一节 核医学的现状及前景
  一、核医学分类
  二、核医学现状
  三、核医学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核医学科的管理
  一、有关核医学的法律和条例
  二、核医学科的组建
  三、核医学科的主要规章制度
  四、核医学科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
  五、影像核医学的质量管理
  六、核医学科的经济管理
 第三节 核医学教育和培训
  一、核医学科的人员和知识结构
  二、核医学科住院医师的培训
  三、继续教育
第十章 超声医学的管理
 第一节 超声医学的现状和前景
  一、超声医学分类
  二、超声医学现状
  三、超声医学的发展前景
 第二节 超声医学科管理
  一、有关超声医学的法规和条例
  二、超声医学科的组建
  三、超声医学科的主要规章制度
  四、超声医学科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
 第三节 超声医学诊断临床检查规范
  一、超声诊断仪正确调节和使用
  二、超声医学检查规范
  三、超声诊断报告的书写
  四、超声医学科的经济管理
 第四节 超声医学教育和培训
  一、超声医学科人员和知识结构
  二、继续教育
第十一章 医学影像学教育
 第一节 医学影像学教育改革的驱动力
  一、国家医学教育方针的调整
  二、西方医学教育体系的引进
  三、新时期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
 第二节 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内涵与转化
  一、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内涵
  二、医学影像学教育的转化
 第三节 医学影像学教育的资源
  一、医学影像学教育的人力资源
  二、医学影像学教育的物力资源
  三、医学影像学教育的财力资源
 第四节 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市场
  一、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国际市场
  二、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国内市场
 第五节 医学影像学生的培养
  一、医学影像学教学
  二、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培养策略
  三、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培养模式
  四、培养学生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五、培养医学生的创造力
 第六节 学位教育
  一、医学影像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二、加强医学影像研究生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医学影像研究生的开拓创新精神
  四、拓宽医学影像研究生的知识结构
 第七节 继续教育
  一、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
  二、继续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三、积极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四、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几个问题
  五、积极开展放射学继续医学教育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2.外语能力传统放射学时期,由于放射技术学整体的发展缓慢,对国际上发展的借鉴并不十分迫切。因而,放射技师的外语训练几乎完全被忽略。今天,随着先进设备、先进技术越来越多的引进,日常工作中几乎离不开外语的实际应用。此外,面对国际上放射诊断学与技术学的迅速发展与更新,不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的外语就如同将自身置于一间没有窗子的屋子里,既无法与外界同步更新知识而听任自身知识的老化,也不可能主动发展专业技能。放射技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面临着独立建立对外交流的渠道、发展广泛的国际交流的迫切需要。3.计算机基础传统放射学向现代放射学的转变事实上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向放射学领域的渗透并与放射学的结合而促成的。今天,不仅放射技师的日常工作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而且从长远的观点看,放射技师不仅要会熟练地操作现有的由计算机控制的大型设备,而且必须掌握计算机理论基础,并跟上计算机专业的飞速发展,从而有效地操纵现代化设备的运行,开发设备的潜能,进而从本专业的角度积极开拓计算机技术的新的应用领域及参与甚至引导设备的革新。4.专业意识传统放射学时期,放射技师不仅在学术上不成为独立的专业,而且在医疗环节中常常处于“辅助”的地位。因而,在专业的发展上常常缺乏主动性,在医疗环节中缺乏参与意识。今天的放射技师在专业领域上已充分扩展,在学术上已经成为独立的体系,而且与放射诊断学、放射治疗学及各相关的理工专业上有相当大的交叉,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今天的放射技师应具有明确的专业意识,具有在理论与实践上主动发展放射技师专业的心理素质,具有促使本学科的发展及与相关专业的发展保持同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设立辅助性岗位,界定主、辅岗位的职能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我国的各级医院人员配置,包括放射科的人员配置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医院与学科的运行成本、医院的运行机制乃至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形象等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大的消极影响。配置缺陷的突出表现是主体工作与辅助J陛工作的职能不分。医院的主体工作是医疗。在医疗行为中,理当由医院管理者聘任的、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技人员为主体,另有一批其他人员依照专业分工执行或保证医、护、技人员的指令落实;完成医疗行为中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维护主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保障主体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即是说,医疗行为中实际包含主体工作与辅助性工作的不同属性。但是,实际上几乎在所有的医疗机构,包括放射科中,主体工作与辅助性工作是没有界定韵。主、辅不分的人员配置模式势必制约医、技人员的工作效率。一方面,主体工作人员在这种模式中被置于必须完成大量辅助性工作的环境中,而这种工作分工上的错位是单向的,因为从未设置辅助性工作的职能岗位。另一方面,为了完成学科的职能,则必须不断引进专业人员,以至于从数字上看,放射科医技人员的配置似乎不低于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的比例,但在现行人员配置模式中,新引进的专业人员无例外地立即陷入低效率的运行体制中。

编辑推荐

《医院管理学:医学影像管理分册(第2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医院管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医院管理的必备手册,既有基础,又实用
  •   第一次看这方面的,期盼对以后的工作能有帮助!快递速度快,包装好,印刷精美!
  •   废话,花架子,太多了,不实用,对实际现场管理基本没有设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