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田大哲 页数:18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郑魁山郑老是我国当代最卓越的针灸家之一,世称“西北针王”、“中国当代针灸针法研究之父”。《郑魁山针法传心录》是郑氏针法之精华的全面系统的盘点。补充了郑老晚年研习成熟的一些精妙手法,并附上郑老家藏治疗“七十二翻”秘要。本书是郑氏针法“申遗”的重要文献资料。本书由田大哲等编著。
作者简介
郑魁山,郑老是我国当代最卓越的针灸家之一,在其七十余载的临床、教学、科研过程中,成就斐然。他一生倡导并致力于中国传统针灸针法的研究,对中国乃至世界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深受海内外同道景仰,世称“西北针王”、“当代中国传统针法研究集大成者”。以其为代表的“郑氏针法”,是中国当代针灸界的一朵奇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郑氏针法用针秘要
第一节 练针法
一、关节练习法
1.肩关节练习
2.肘关节练习
3.腕关节练习
二、左右手练习法
1.左手练习
2.右手练习
第二节 揣穴(定穴)法
一、指切法
二、按压法
三、分拨法
四、旋转法
五、滚摇法
六、升降法
七、滚摇升降法
八、舒张押手法
第三节 进针法
一、指切速刺法
二、缓慢捻进法
三、刺人捻进法
四、管针打人法
五、指切压人法
六、压针缓进法
第四节 行针候气法
一、候气催气法
1.搜法
2.循按
3.弹震
4.移位
二、行气法
1.提插
2.搓捻
3.拨刮
4.盘摇
5.关闭
6.飞推
三、守气法
1.推弩
2.捻提
3.搬垫
四、留针与出针
……
第二章 中国传统针法绝技
第三章 郑氏家传针法绝技
第四章 郑氏创新针法绝技
第五章 郑氏针灸补泻心法
第六章 郑氏“针灸八法”要义
第七章 郑氏家传配穴秘方
第八章 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
第九章 郑氏家藏“七十二翻”治疗秘要
后记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四、补泻性质不同。针感和治证各异 补法是治疗虚证的,它能鼓舞人体的正气,使低下的功能得到恢复或旺盛起来;泻是治疗实证的,它有消泻人体的邪气,使亢进的机能缓解或恢复正常。这是通过针刺某些穴位,激发经气来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促进阴阳平衡的。《素问·针解》中说:“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泻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指出补和泻性质不同,产生的酸、麻、胀、热、凉等感觉也不同,因而各有各的适应证。补法治疗虚证,需要由针下虚滑转为沉紧、气实,产生热感;泻法治疗实证,需要由针下沉紧变为松滑、气虚,产生凉感。谢国荣1986年11月在全国针法灸法研讨会上说:“针刺治疗是‘力’的物理效应,是利用力学原理来治病,……运用手法千变万化,归其一点,即体现为针力。手持针柄操作,在针的远端——针尖,必然出现力的作用,……如果手运针于针柄处,若认定为施力点,在皮肤的针身处为支点的话,则承受力的针尖应为着力点,当着力点集中在针尖时,作用于机体腧穴,将产生巨大的力量。……根据力的原理,针刺则必须借助于针力与力向……针力结合力向变化,将产生补泻两种不同质的效应”。 1.提插补泻反复插针,阳气隆至,针下热为补;反复提针,阴气隆至,针下寒为泻。其力的作用,有如船撑篙,针柄是施力点,针尖是着力点,以插为主,则针尖首当其冲,凭针力而产生针刺热效应。有人或谓这是摩擦生热,针身是存在滑动摩擦力,那么以提为主,亦是摩擦,却针下寒,这说明针体摩擦力在此不是起主要作用,而针尖之力在提、插针法中,均起主导作用,其中尤其是力向,针尖着力点向内为补,向外为泻,这是针刺补泻的基本效应。也就是针尖着力点向内、针下实为补,向外、针下虚为泻的基本效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