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学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周学东 编  页数:242  

内容概要

龋病是人类发病率最高的口腔疾病。龋病作为一种感染性慢性牙源性病灶,引起全身多部位、多器官、多系统性疾病,严重危害入的全身健康与生存质量,成为人类重点防治的口腔疾病。在对龋病病因学、病理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逐渐成为口腔医学领域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即龋病学。《龋病学》(主编周学东)内容引入了该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是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教科书和临床口腔医生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龋病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历史回顾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致龋菌
  二、细菌生物膜
  三、免疫学研究
  四、窝洞制备
  五、粘接术的应用
 第三节 发展趋势
  一、龋病高危人群的系统性检测及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二、牙菌斑生物膜研究
  三、菌斑生态防治措施研究
  四、疫苗防龋
  五、氟化物防龋
  六、窝沟封闭防龋与预防性充填
  七、增加牙齿抗龋力
  八、增加宿主抵抗力
  九、致龋菌引发全身性疾病相关性机制研究
第二章 龋病病因学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龋病病因学研究回顾
  一、内源性学说
  二、外源性学说
 第二节 现代龋病病因学理论
  一、三联因素论
  二、四联因素论
  三、龋病病因新认识
 第三节 龋病研究模型
  一、动物模型
  二、体外模型
  三、临床研究
第三章 龋病微生物学
 第一节 人类口腔微生物群
  一、以群为基础的口腔微生物发病机制
  二、口腔微生物群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
  三、影响口腔微生物群相互作用的主要代谢产物
  四、细菌素对口腔微生物群的作用
  五、口腔微生物群研究新技术
 第二节 龋病微生物
  一、龋病是细菌性疾病
  二、龋病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三、人类龋病相关微生物
  四、变异链球菌群
 第三节 牙菌斑生物膜
  一、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和发育
  二、牙菌斑生物膜的基本结构
  三、牙菌斑生物膜的组成
  四、牙菌斑生物膜的物质代谢
  五、微生物相互作用对牙菌斑生物膜性质的影响
  六、微生物相互作用对牙菌斑生物膜组成菌定位的影响
  七、信号传导对牙菌斑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八、组群相互作用对牙菌斑生物膜毒力的影响
  九、宿主因素对牙菌斑生物膜微生物的影响
  十、菌斑控制新方法
 第四节 口腔生态平衡与龋病
  一、口腔生态区
  二、口腔生态的基本特征
  三、口腔生态平衡与龋病
第四章 龋病免疫学
 第一节 口腔免疫系统
  一、口腔免疫组织与免疫器官
  二、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
  三、口腔黏膜免疫系统
 第二节 免疫系统与龋病
  一、龋病免疫的抗原
  二、龋病免疫的抗体
 第三节 龋病的免疫应答
  一、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
  二、特异性抗感染免疫
 第四节 龋病的免疫预防
  一、免疫预防
  二、防龋疫苗和主动免疫
  三、人工抗体和被动免疫
  四、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第五章 龋病病理学
 第一节 牙釉质龋
  一、牙釉质龋的病理变化
  二、早期牙釉质龋的病理特征
  三、牙釉质龋的超微结构变化
 第二节 牙本质龋
  一、牙本质龋的病理变化
  二、牙本质对龋病的反应性变化
  三、牙本质龋的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第三节 牙骨质龋
 第四节 牙髓对龋病的反应性变化
 第五节 再矿化
  一、生理性再矿化
  二、病理性再矿化
  三、人工再矿化
  四、再矿化的临床应用
第六章 宿主因素在龋病发生中的作用
 第一节 龋病发生中的牙齿因素
  一、牙列形态缺陷与龋病发生
  二、牙齿形态异常与龋病发生
  三、牙齿理化性质与龋病发生
 第二节 唾液
  一、概述
  二、唾液的无机成分及其作用
  三、唾液的有机成分及其作用
 第三节 影响龋发生的全身因素
  一、舍格伦综合征
  二、放射性龋
  三、其他因素
第七章 碳水化合物与龋病
 第一节 早期研究
  一、对碳水化合物在龋病发生中作用的认识
  二、影响食物致龋的因素
  三、食物致龋力的测试方法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对牙菌斑生物膜的影响
  一、碳水化合物与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
  二、碳水化合物对菌斑组成成分的影响
  三、碳水化合物对菌斑pH的影响
 第三节 糖致龋机制
  一、无氧酵解产酸
  二、合成细胞内多糖
  三、合成细胞外多糖
  四、为致龋菌的新陈代谢活动提供能量
  五、影响糖致龋力的因素
 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致龋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第八章 龋病的早期预防
 第一节 氟化物防龋
  一、氟的全身应用
  二、氟的局部应用
 第二节 免疫防龋
  一、免疫防龋的理论基础
  二、免疫防龋方法
  三、免疫防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天然药物防龋
  一、防龋天然药物的筛选
  二、天然药物防龋活性成分分析
  三、天然药物防龋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九章 龋病易感性评估与风险预测
 第一节 流行病学研究
 第二节 风险预测模型
  一、决定人群龋病易感程度的因素
  二、特殊群体龋病易感性
 第三节 预防策略
  一、饮食
  二、有效利用氟化物防龋
  三、在人群中开展对易感牙齿或牙面防龋防护
  四、对特殊群体采取特别的防龋措施
第十章 龋病的诊断
 第一节 龋病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标准
  二、流调标准
  三、x线片诊断标准
  四、组织学标准
 第二节 龋病的诊断方法
  一、常规法
  二、非常规法
 第三节 有关问题
  一、研究有待规范
  二、评价有待全面
 第四节 展望
  一、建立标准诊断方法
  二、寻找理想动物模型
  三、医生参与研究
第十一章 龋病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第一节 龋病治疗理论的发展
  一、G.V B1ack与现代牙体修复学
  二、粘接技术与牙体修复
  三、龋病微创治疗的基础和原则
 第二节 龋病治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一、微创窝洞预备技术
  二、微创防治技术
  三、银汞合金与银汞合金修复术
  四、复合树脂与直接粘接修复术
 第三节 龋病治疗的展望
  一、龋病的危险性评价
  二、龋病的个性化治疗
  三、技术与材料的发展
  四、基于牙再生组织工程的牙体修复治疗
  五、基于仿生学的牙体修复治疗
第十二章 儿童龋病
 第一节 儿童龋病的发病情况及特点
  一、儿童龋病的发病状况
  二、乳恒牙的解剖生理特点
  三、儿童龋病的临床特点
 第二节 儿童龋病发病的相关因素
  一、口腔卫生习惯与儿童龋病
  二、饮食习惯与儿童龋病
  三、家庭因素与儿童龋病
 第三节 儿童龋病治疗新技术
  一、微创治疗理论及技术
  二、无痛镇静治疗技术
第十三章 老年龋病
 第一节 老年口腔医学概况
  一、老年口腔医学的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
  三、老年口腔医学的特点
 第二节 与老年龋病发生相关的增龄性变化
  一、牙齿硬组织的改变
  二、牙髓组织的改变
  三、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
  四、唾液腺的增龄性改变
 第三节 老年龋病
  一、老年根面龋
  二、老年急性龋
  三、老年继发龋
 第四节 老年龋病治疗的特殊性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由于致龋菌及其相关毒力因子已经清楚,因此,采用免疫方法防龋已经成为可能,主要是通过诱导产生唾液中的特异性抗体达到防龋作用。唾液的抗体主要是分泌性IgA,是唾液中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其功能包括:抑制微生物在黏膜上皮和牙齿表面的黏附;中和毒素和酶类(如GTF);中和病毒;抗原捕获和抗原清除;与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因子相互作用如黏液素、乳铁蛋白、溶菌酶等。龋病免疫可以选择多种免疫途径。口腔免疫通过诱导肠相关淋巴组织产生黏膜IgA反应,可采用口服、灌胃等方法。其缺点是胃酸和各种酶会对抗原产生破坏作用,并且诱导位点(肠)和效应位点(口腔)距离远。较早已有动物模型和人体实验研究证明,通过口腔免疫可以改变S.mutans的感染和龋病发生进程。鼻腔免疫是一种较新使用的免疫途径,通过诱导鼻相关淋巴组织产生黏膜IgA反应。其优点是鼻腔环境对抗原的降解作用小,因此需要的抗原剂量小;易于操作;诱导位点(鼻腔)和效应位点(口腔)距离近;同时诱导黏膜和系统免疫。研究已证明,通过鼻腔免疫可以获得明显的防龋保护效果。扁桃体免疫通过刺激腭扁桃体诱导免疫反应,兔扁桃体局部给予甲醛灭活的S.sobrinus细胞能够诱导唾液免疫反应,明显降低S.sobrinus的感染,重复扁桃体免疫能够诱导兔大小唾液腺中产生IgA抗体分泌细胞。小唾液腺免疫唇、颊、软腭小唾液腺,它们具有与淋巴组织紧密相连的分泌导管。局部用于年轻成人的下唇黏膜表面,与安慰剂组相比,免疫组在随后6周的时间里全唾液中的总链球菌比例明显降低。直肠免疫是一个远端的黏膜免疫诱导位点,分布着高密度的淋巴滤泡。初步研究表明,这一途径也能诱导针对GTF的唾液IgA反应,使用肛栓可作为幼儿使用鼻腔免疫、皮下和其他系统免疫的替代。目前主要通过体外和体内研究可对免疫效果进行评价。体外研究观察免疫血清或唾液是否能抑制致龋菌的凝集;是否能抑制致龋菌在羟磷灰石表面的黏附;观察其能否影响生物膜的形成和结构。体内研究检测唾液中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通过是否干扰致龋菌在牙齿表面定植,观察细菌培养计数;最可靠的评价还是通过龋齿动物模型测定患龋水平(Keyes记分)。

编辑推荐

《龋病学(研究生)》供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龋病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龋病学时一门口腔医学研究生的
  •   研究生教材,内容丰富,比本科教材更为详细
  •   写得比较细,适合研究生以上的阅读。
  •   不错,侧重理论的
  •   好好哈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