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人民卫生 作者:孙国杰 页数:1397
内容概要
《针灸学(第2版)(精)》(主编孙国杰)系《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一,编写内容体现“全、新、高,精”的要求,在《针灸学》(第1版)的基础上,《针灸学(第2版)(精)》对当前针灸医学教育、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方面的新理念,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一部融科学性、学术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针灸学著作,对针灸教学,科研人员及临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经络
第二章 腧穴
第三章 刺法灸法
第四章 耳针、斗针
第五章 针灸治疗
第六章 实验针灸学基础
第七章 针刺镇痛与针刺麻醉
第八章 针灸文献
第九章 针灸器材
章节摘录
版权页: 1.经络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说 有人根据循经感传的一些特征,认为在体表发生的感传线并非就是体表存在这种线,而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里发生的过程。认为经络是大脑皮层各部位之间特有的功能联系,经络上的穴位在大脑皮层上各有其相应的点。针刺一个穴位引起大脑皮层相应的点兴奋后,这一兴奋就按其特有的功能联系,有规律地扩散到同一经上有关穴位的相应点,引起该系统的兴奋,大脑皮层某一经系统发生兴奋后,在体表的投影,在主观上就形成了循经传导的感觉,即“感在中枢,传也在中枢”的“中枢兴奋扩散说”。 有人根据现代生理学证实了人类主观感觉的发生是在大脑皮层的一种功能表现,以及针刺狗“足三里”穴可以建立食物性条件反射等,说明经络与皮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提出“经络一皮层一内脏相关的假说”。 2.经络与周围神经系统相关说这种观点是建立在直观解剖基础之上的,因为全身大多数穴位或其附近都有神经干或较大分支通过,显微镜观察也证明穴位处从表皮到肌肉各层组织中都具有丰富多样的神经末梢、神经丛和神经束。有人观察,在十二经脉和任脉的324个穴位,有脑神经或背神经支配的共323穴,占99.6%,经络的循行分布大部分和周围神经分布基本一致,如手太阴肺经循行线与肌皮神经的外侧束和前臂外侧皮神经的走行几乎一致,手少阴心经的循行线与尺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走行相应,手厥阴心包经循行线与正中神经的走行基本一致等,从而认为经络与周围神经关系密切。也有人根据经络感传中有时伴有循经出汗、循经汗毛竖立、循经皮丘带等与植物神经有关的现象,设想经络可能是植物神经末梢结构的一种特殊联系。 有人提出“外周动因激发说”,认为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循经感传现象不能以在中枢神经系统低级部位实线的反射活动来解释。循行感传可能是由于“体表”的神经感受装置被针刺时沿经传导着的某种“动因”所依次兴奋,神经冲动相继传人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了主观感受到的感传。 有的提出了“轴索反射接力联动假说”,在对针刺时循经出现的红线、皮丘带等经络现象与皮肤三联反应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针刺穴位时,一个感觉神经元的轴索反射可以引起一个神经元的轴索反射传到远方,从而引起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并推断接力联动的物质基础可能是相邻近皮节在皮肤中的轴突样联接。这一假说试图从组织生理学的角度对循经皮肤反应等经络现象的产生机制和组织结构基础作出合理的解释。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