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人民卫生 作者:邵一鸣 编 页数:210
Tag标签:无
前言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是过去三十年来艾滋病领域取得的最重大的科学突破之一,它使艾滋病从一个被称为“超级癌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变成了一个可治疗的慢性病。此外,抗艾滋病病毒(HIV)药物还成功地用于治疗乙型肝炎,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然而,由于药品价格昂贵,发展中国家患者迟迟没能获得HAART治疗。直到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促进发展中国家HAART治疗的“3×5”(3 by 5)计划,才最终彻底改变了这一不公正的状况,使各国患者都能从科技进步中受益。在中国政府2003年启动的“四免一关怀”艾滋病防治政策的指导下,大规模HAART治疗在全国陆续展开,至今已有7万多患者得到了治疗,显著降低了治疗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国际研究发现,HIV是已知变异最快的病毒,即使在三种药物组合的HAART治疗中,如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达不到90%或更高的水平,耐药病毒仍可较快地出现。一些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设施落后,实验室检测能力较弱,可供选用的药品种类有限,开展大规模.HAART治疗将会产生大量耐药病毒。这曾被用来作为反对“3×5”计划的主要理由。为应对这一科学挑战,WHO在发起“3×5”计划之初,就开始组建WHO全球HIV耐药监测网络(HIV ResNet),并与各国专家一起制定了全球HIV耐药监测策略。这些策略是根据发展中国家公共卫生模式HAART治疗的特点而设计的群体监测策略,旨在评估和预防耐药的发生和传播,包括开展以哨点监测、警戒线监测和早期预警监测为主体的HIV耐药监测体系。作为继“3×5”计划后,WHO于2006年启动的“全面可及”(Universal Access)计划的重要技术策略,全球HIV耐药监测策略已开始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推广。
内容概要
本书首先介绍了HIV-1耐药毒株在我国和其他国家流行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影响耐药毒株流行的各类因素,总结和分析现有HIV耐药毒株的监测方法,提出控制措施和策略,并预测未来的流行趋势;其次本书还介绍了耐药毒株产生的生物学和分子机理,耐药毒株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影响,HIV耐药检测的临床指针,以及耐药病人的临床管理策略;最后本书将介绍我国HIV耐药性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案,HIV耐药性检测的方法和程序,实验室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以及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耐药监测网络的实验室构架和运行规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HIV耐药毒株的流行病学及监测和控制策略 第一节 HIV耐药毒株的流行现状及影响流行的因素 一、HIV耐药毒株流行所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HIV耐药毒株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流行的历史和现状 三、HIV耐药产生的影响因素 四、未来的流行趋势 第二节 HIV耐药毒株的监测策略 一、耐药现况调查 二、耐药哨点监测 三、耐药早期预警系统 四、HIV耐药毒株传播的监测 第三节 HIV耐药毒株的控制策略 一、HIV耐药预防的策略 二、HIV耐药毒株发生的主要环节和控制方法 第四节 HIV耐药毒株控制策略的关键措施第二章 HIV耐药发生的科学基础 第一节 主要抗病毒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第二节 耐药产生的机制 第三节 HIV耐药的分子进化 第四节 耐药与复制能力和复制适应性 第五节 HIV耐药基因突变 一、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基因突变 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基因突变 三、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基因突变 四、HIV融合抑制剂的耐药基因突变 五、HIV辅助受体拮抗剂的耐药基因突变 六、HIV整合酶抑制剂的耐药基因突变第三章 HIV耐药检测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影响耐药发生的临床因素 一、依从性与临床治疗失败的关系 二、影响依从性的因素 第二节 临床上预防耐药发生的措施 第三节 耐药检测的临床指征及临床管理 一、急性HIV感染 二、慢性HIV感染 三、病毒抑制不理想 四、病毒学失败 五、更换治疗方案 六、治疗中断 七、妊娠 八、母婴传播感染的新生儿 九、暴露后预防 第四节 基因型耐药检测对临床抗病毒治疗的指导 一、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三、蛋白酶抑制剂 四、融合抑制剂 五、CCR5拮抗剂 六、整合酶抑制剂 七、HIV耐药检测的典型病例介绍第四章 HIV耐药检测的技术方法 第一节 HIV基因型耐药检测 一、方法概述 二、样本采集、运输和保管 三、自建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 四、ViroSeq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 五、TruCene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 六、序列编辑 七、基因型耐药检测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第二节 HIV-1表型耐药检测方法 一、方法概述 二、样本采集、运输和保管 三、基于真病毒的表型耐药检测方法 四、基于假病毒的表型耐药检测方法 五、表型耐药检测的结果判定 第三节 HIV-1虚拟表型耐药检测方法 一、虚拟表型耐药检测的意义 二、虚拟表型操作步骤 三、虚拟表型的局限性 四、虚拟表型的应用前景第五章 耐药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第一节 HIV耐药基因型检测实验室设置 一、扩增前区 二、扩增后区 三、核酸扩增实验室的人员流动和气流流向 第二节 人员要求 第三节 实验操作中的污染控制 一、实验操作中污染控制的总原則 二、“实验室污染监测及污染消除标准操作规程”的制订 三、实验过程中的污染预防 四、污染控制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第四节 数据分析和检测报告中的质量控制 一、序列编辑清理、拼接过程的质量控制 二、数据关联质量控制 三、序列数据入库前的质量控制程序 四、基于序列分析的序列污染判别和质量控制 五、耐药报告错误消除 第五节 耐药检测实验室管理 一、实验室管理要求 二、实验室使用要求 三、注意事项 第六节 表型耐药检测质量保证第六章 HIV耐药监测实验室网络和室间质量评价 第一节 WHO全球HIV耐药监测实验室网络 一、WHO/HIVResNet实验室网络简介 二、WHO/UIVResNet网络实验室的布局和功能设置 三、WHO/HIVResNet网络实验室的认证程序 第二节 HIV耐药基因型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价 一、VQA的HIV耐药基因型检测PT体系 二、澳大利亚NRL的Pr体系 三、QCMD的PT体系 第三节 我国HIV耐药实验室网络的建设 一、HIV耐药核心实验室的建设 二、HIV耐药网络实验室的建设附录 FDA批准的HIV抗病毒药物英汉对照索引
章节摘录
插图:1.以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中心的控制方法(1)政府承诺:在首例艾滋病报告以来的近30年间,全球的防治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否取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成功和HIV耐药控制,与其他措施一样也取决于政府的认识与承诺。我国自2003年在联合国多国首脑特别会议上作出承诺后,国家制定了“四免一关怀”政策,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免费抗病毒治疗,这使我国艾滋病治疗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同时,国务院在2006年3月颁布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通知中指出,“要建立艾滋病病毒耐药性监测网络,开展新发感染人群耐药艾滋病病毒毒株的监测,为科学指导治疗和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这些承诺,无疑为我国HIV耐药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证。(2)卫生政策:在开始实施抗病毒治疗之前,特别是在开展以“公共卫生策略”为核心的抗病毒治疗前,国家、地区的行政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为抗病毒治疗的启动、实施以及监督提供必要的法律、管理以及技术支持的基础。法规性的文件应该将预防艾滋病耐药毒株发生的措施整合到国家的艾滋病控制策略中,如制定法规确保药物的合理注册、可及、高质量、安全和合理分配;各地的专家组应定期召开会议对患者进行会诊,讨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规划中包含多个组织机构,则需要描述各自的职责和经费的使用情况,签署部门之间的协议,建立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制订实施方案,并由相关部门或机构签署以保证技术方案的连贯性和权威性,明确不同卫生服务提供者的职责以及所需要的资源。(3)卫生行政管理和技术部门:抗病毒治疗规划必须适应当地的基础条件,还要考虑可以利用的卫生资源和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要明确医院、疾控机构以及督导服药服务中心的职责,需要提前制订计划及进行良好的信息沟通。(4)临床医生:临床医生是抗病毒治疗的直接提供者,应熟知利用公共卫生方法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抗病毒治疗服务的特殊性,定期接受上级技术指导部门的业务和能力培训,对抗病毒治疗的病毒学失败要能够及早发现和及时应对。同时,临床医生还应根据治疗的早期评估系统、不良反应报告系统、耐药监测报告系统等多个信息源对本地区的抗病毒治疗综合效果进行初步判断,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
编辑推荐
《HIV耐药监测策略和检测技术》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