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杨朝晔 等主编 页数:447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我国高职高专医学相关专业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高职高专医学相关专业主要包括护理、药学、中药、康复治疗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在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基础医学课程为各专业的必修课。为了更好地满足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需要,我们根据高职高专医学相关专业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组织编写了综合化教材《基础医学概论》。 《基础医学概论》作为医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直接为后续课程服务。因此,我们根据课程的定位,确定编写原则和编写思路。在教材的设计编排上,按照基础医学各学科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优化整合,重新构建教材体系。在编写内容的取舍上,坚持淡化学科意识,服务后续课程,满足未来工作岗位实际需要的原则,精选专业必备的知识。本教材可供药学、中药、药品经营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使用。 全书由三篇二十三章组成。第一篇为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该篇将传统的人体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和生理学进行整合,彻底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使繁多的知识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减少学科知识的重复。第二篇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原生物主要介绍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措施及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检查和防治等;免疫学主要介绍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免疫病理和免疫学的应用等。第三篇为病理学基础,该篇主要介绍疾病的基本病变、肿瘤病理、常见功能代谢紊乱、常见器官衰竭、常见疾病病理等。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汲取和借鉴了相关教材的成果,得到了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虽然已尽心尽力,但限于学术水平和多种因素,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师生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由三篇二十三章组成。第一篇为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该篇将传统的人体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和生理学进行整合,彻底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使繁多的知识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减少学科知识的重复。第二篇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原生物主要介绍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措施及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检查和防治等;免疫学主要介绍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免疫病理和免疫学的应用等。第三篇为病理学基础,该篇主要介绍疾病的基本病变、肿瘤病理、常见功能代谢紊乱、常见器官衰竭、常见疾病病理等。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 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绪论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三章 神经系统 第四章 感觉器 第五章 内分泌 第六章 血液循环 第七章 呼吸系统 第八章 消化系统 第九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十章 泌尿系统 第十一章 生殖与发育第二篇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第十二章 免疫学 第十三章 微生物概述 第十四章 细菌 第十五章 病毒 第十六章 其他病原微生物 第十七章 人体寄生虫学第三篇 病理学基础 第十八章 病理学基础概述 第十九章 基本病变 第二十章 肿瘤 第二十一章 常见功能代谢紊乱 第二十二章 常见器官功能衰竭 第二十三章 常见疾病病理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4)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周围包有上述三对扁肌腱膜形成的腹直肌鞘。腹直肌的肌束上下纵行,其前部有3~4条横行的腱性结构,称腱划。 (5)腰方肌:位于腹后壁脊柱的外侧。 腹肌的作用有:保护腹腔器官;收缩时可降肋助呼气;使脊柱做前屈、侧屈和旋转运动;与膈共同收缩时,可增加腹压,有助于排便、排尿、呕吐和分娩。 6.会阴肌指封闭小骨盆下口的肌群。 (二)头肌 头肌(图2-51)可分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1.面肌:面肌起于颅骨,止于皮肤,收缩时能牵动面部皮肤显示出种种表情,故又称表情肌。 2.咀嚼 肌咀嚼肌位于颞下颌关节的周围,主要有咬肌和颞肌。咬肌位于下颌骨的外面,颞肌位于颞窝内,都可在体表摸到。二肌收缩,都可上提下颌骨。 (三)四肢肌 四肢肌包括上肢肌和下肢肌。上肢肌数目多而细小,下肢肌数目少而粗壮,这形态上的差异,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 1.上肢肌按其所在部位,分为肩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图2-54)。 (1)肩肌:主要有三角肌,收缩时可使肩关节外展。三角肌的外上1/3部,肌质丰厚,且无重要的血管、神经经过,是临床上肌内注射常选部位。 (2)臂肌:前有肱二头肌,能屈肘关节;后有肱三头肌,能伸肘关节,互为拮抗肌。 (3)前臂肌:数目较多,分前、后两群。前群的作用是屈腕、屈指和旋前。后群的作用是伸腕、伸指和旋后。 (4)手肌:外侧群较发达,共同形成的丰满隆起称鱼际。外侧群肌收缩可使拇指做内收、外展、屈和对掌运动(拇指指腹与其他各指指腹相对的动作称对掌);内侧群共同形成小鱼际,其主要作用是屈小指和使小指外展;中部群可使第2、3、4指做内收和外展运动。 2.下肢肌按部位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1)髋肌:分布于髋关节的周围,可分前、后两群。 前群主要有髂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结合而成。收缩时可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可前屈躯干。 后群位于臀部。浅层有臀大肌,收缩时可使大腿后伸并旋外。臀大肌位置表浅,略呈四边形,肌质厚实,外上1/4部无重要的神经和血管通过,为肌内注射最常选部位。深层有臀中肌、臀小肌和梨状肌等。 (2)大腿肌:前群有缝匠肌和股四头肌。缝匠肌可屈髋关节和膝关节。股四头肌主要作用是伸膝关节,其肌腱自髌骨下延成髌韧带。 内侧群主要有长收肌等,可收髋关节。 后群主要有股二头肌,能伸髋关节、屈膝关节。 (3)小腿肌:主要有小腿三头肌,以强大的肌腱即跟腱止于跟骨。 (4)足肌:主要位于足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