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徐志凯 编 页数:105
前言
目前,关于医学微生物学的配套教材层出不穷,但主要都是医学微生物学的习题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到,由于医学微生物学涉及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内容庞杂、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系统性不强,学生在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较难记忆、抓不住重点等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化繁为简、理解与记忆相应章节的重点,我们编写了这本《图表医学微生物学》。本书是以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为依据(兼顾八年制教材第2版),各章节的框架安排与上述规划教材相一致。同时,各章均突出了重点的“节”和相应的重点内容,并以线条图、流程图和对比表格等形式加以诠释,注意了深入浅出。在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前提下,各章节具体内容的编排形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有些章节的内容按顺序纵向叙述,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有些章节的内容则突出横向的联系和比较。应当指出的是,编写《图表医学微生物学》完全是一个新的尝试,尽管编委们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但由于水平和经验所限,书中肯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例如各个章节图表的比例不是很均衡,各章节的表述风格也不完全一致等。为了进一步提高本书的质量,以供再版时修改,诚恳地希望各位读者、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内容概要
本书以长学制规划教材为依据,以线条图、流程图、简图或对比表的形式诠释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简化分解难点帮助读者理解与记忆相应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不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每个分册的字数控制在其相应教材的字数的1/2之内。该书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诠释,使得教材容易学习和记忆,提高初学者的学习效率。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 第二节 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第三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第一篇 细菌学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第三节 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 细菌的物理性状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第三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第一节 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 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 第三节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第四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第四章 噬菌体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 常见细菌变异现象及机制 第三节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第四节 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第六章 细菌的耐药性第七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第三节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第四节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第五节 医院感染第八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诊断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第九章 球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三节 肠球菌属 第四节 奈瑟菌属第十章 肠杆菌科 第一节 生物学性状 第二节 致病性和免疫性 第三节 微生物学检查 第四节 防治原则第十一章 弧菌属第十二章 幽门螺杆菌第十三章 厌氧性细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第十四章 分枝杆菌属第十五章 嗜血杆菌属第十六章 动物源性细菌 第一节 布鲁菌属 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 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 第四节 其他动物源性细菌第十七章 其他细菌第十八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第十九章 支原体第二十章 立克次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第二十一章 衣原体第二十二章 螺旋体 第二篇 病毒学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 第四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第五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第六节 其他病毒类型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 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治疗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 第一节 正黏病毒 第二节 其他重要的呼吸道病毒第二十七章 肠道病毒第二十八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第一节 轮状病毒 第二节 其他急性胃肠炎病毒第二十九章 肝炎病毒第三十章 虫媒病毒第三十一章 出血热病毒 第一节 汉坦病毒 第二节 其他重要出血热病毒第三十二章 人疱疹病毒第三十三章 反转录病毒第三十四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第三十五章 朊粒 第三篇 真菌学第三十六章 真菌学总论 第一节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第二节 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第三节 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第四节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第三十七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 第一节 表面感染真菌、皮肤癣菌及皮下感染真菌 第二节 地方性流行真菌 第三节 机会致病性真菌附录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性自然疫源性疾病。狂犬病病毒感染的病犬等动物是传染源,通过咬伤或破损皮肤感染,发病后表现为恐水症,死亡率近乎100%。一、生物学性状病毒核酸为单股负链RNA,有包膜,核衣壳呈螺旋对称型,病毒形态似子弹状,是嗜神经性病毒。将野毒株在家兔脑内连续传代50代左右,潜伏期缩短为4-6天,对家兔的致病性增强,对人或犬的致病性明显减弱,不能通过脑外途径接种引起狂犬病,这种变异的狂犬病病毒被称为固定毒株。二、致病性和免疫性狂犬病病毒能引起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自然感染。动物间的狂犬病主要是通过患病动物咬伤健康动物而传播的。临床表现分为狂暴型和麻痹型两种。人对狂犬病病毒普遍易感,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如犬、猫等)咬伤、抓伤或密切接触感染而发生狂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机体感染狂犬病病毒后可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三、微生物学检查法用免疫荧光、酶联免疫等技术对可疑患者的唾液、分泌物、尿沉渣、角膜印片等标本中的病毒抗原进行检测。狂犬病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可以在细胞质中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称为内基小体,可以辅助诊断狂犬病。
编辑推荐
《图表医学微生物学(供8年制7年制及5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师生用)》:重点突出、脉络分明、容易理解、便于记忆。复杂的问题条理化、简明化。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逻辑化。通过归纳或对比的图表诠释教材内容,依据新版八年制与五年制卫生部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