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吹艾维斯 页数:174 译者:白玉兴
前言
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方丝弓矫治技术由于实现了牙齿在三维方向上大的有效控制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为了获得牙齿最终的理想位置,还需要在正畸弓丝上弯制第一、第二、第三序列弯曲。到了20世纪60年代,一些研究针对如何通过固定矫治器来进一步控制牙齿的位置,而其目的则更多的是想通过托槽本身来控制牙齿的三维位置。20世纪70年代,Lawrence FAndrews分析了120个未经正畸治疗的正常验,提出了正常验的六项标准。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直丝弓矫治器(straight Wire TMAppliance)。这种矫治器除了具有方丝弓矫治器的特点外(如使用0.022英寸×0.028英寸槽沟的方形和矩形托槽),还具有许多新特点,主要包括:近远中翼的角度,托槽底板的转矩,尖牙和第二前磨牙近远中槽沟底部的旋转以及通过加厚颊面管远中厚度获得磨牙旋转等。在这种预调矫治器的基础上,Mclaughlin、Benuett和Trevisi对其作出了进一步改进,并在2001年出版的《系统化正畸治疗技术》一书中进行了详细阐述。作者们建议使用0.022英寸×0.028英寸槽沟和0.019英寸×0.025英寸的弓丝,在轻力、滑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上切牙转矩,减少下切牙转矩,使用三种可选转矩的尖牙托槽,增加上磨牙负转矩以及减小下尖牙至下第二磨牙负转矩,从而更精确、迅速地实现牙齿的定位。MBT矫治器自问世以来很快得到了应用推广,经改进后的矫治技术日趋成熟。正畸治疗中固定矫治器的应用已经近1个世纪,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传统结扎方式所产生的摩擦力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
内容概要
20世纪70年代,Lawrence FAndrews分析了120个未经正畸治疗的正常验,提出了正常验的六项标准。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直丝弓矫治器(straight Wire TMAppliance)。这种矫治器除了具有方丝弓矫治器的特点外(如使用0.022英寸×0.028英寸槽沟的方形和矩形托槽),还具有许多新特点,主要包括近远中翼的角度,托槽底板的转矩,尖牙和第二前磨牙近远中槽沟底部的旋转以及通过加厚颊面管远中厚度获得磨牙旋转等。 在这种预调矫治器的基础上,Mclaughlin、Benuett和Trevisi对其作出了进一步改进,并在2001年出版的《系统化正畸治疗技术》一书中进行了详细阐述。作者们建议使用0.022英寸×0.028英寸槽沟和0.019英寸×0.025英寸的弓丝,在轻力、滑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上切牙转矩,减少下切牙转矩,使用三种可选转矩的尖牙托槽,增加上磨牙负转矩以及减小下尖牙至下第二磨牙负转矩,从而更精确、迅速地实现牙齿的定位。MBT矫治器自问世以来很快得到了应用推广,经改进后的矫治技术日趋成熟。
作者简介
作者:(巴西)吹艾维斯(Hugo Trevisi) 译者:白玉兴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正畸固定矫治器的历史回顾第二章 自锁托槽矫治器系统的发展第三章 个体化托槽定位系统第四章 正畸治疗中的滑动机制第五章 smartClip自锁托槽矫治器系统的多用性特征第六章 正畸中的咬合
章节摘录
插图:对于一个健康的咬合关系来说,牙尖的位置、高度和斜度以及后牙滑动的方向都必须与髁突的运动轨迹达到几何学上的平衡,而髁突运动轨迹又与关节窝的斜度和前牙切导密切相关。在下颌任何类型的运动中,无论是前伸或是侧方运动,都必须要保持这种几何学的平衡。为此,在下颌运动中,下后牙必须能够接近对猞牙但不发生任何接触。从功能和解剖的观点来看Okeson认为两种因素影响下颌运动,并进而影响运动过程中上下后牙间的关系(例如影响下颌后部运动的因素和影响下颌前部运动的因素)。颞下颌关节(髁导)代表后部的控制因素,而前牙则被视为前部的控制因素。下颌骨和颞下颔关节的解剖特征(后部控制因素)被归于决定咬合形态的固定因素,因为除非发生外伤或者手术,否则它们都无法改变。切导和尖牙引导(前部控制因素)可能由于正畸、充填和修复发生变化。同时,为了保证切导与下颌的运动方向保持平衡,如有必要,前牙的位置和形状也可以在一定限度内发生改变,因此,这些因素被归于决定咬合形态的可变因素。像文中关于咬合的其他术语一样,咬合形态的决定因素一词来源于猞学的研究。这些猞学研究主要针对修复技术,因为后牙的重建和替代是修复经常涉及的领域。但是,现在关于咬合的研究已经超越了修复的范畴而扩展到牙科的所有专业。在正畸学中,采用后部控制因素和前部控制因素这样的术语比咬合形态的决定因素更为合适,因为咬合面的重建或大量磨改在正畸中并不常见。
编辑推荐
《SmartClip TM 自锁托槽矫治器系统概念和生物力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