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人民卫生 作者:冀来喜//祁越//王文德 页数:503
前言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世人论及针灸,多指毫针而言,殊不知先贤曾有九针治病之创举。九针之名,源于《黄帝内经》,书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九针”的理论与技术。但由于后代医家,特别是唐宋以后的医家偏重于药物的使用,致其渐沉寂在历史的古籍中,发展缓慢,几近失传。幸有师怀堂先生,承古训而擅今学,精勤不倦,大胆革新,改制发明新九针,创立新九针疗法,不但填补了我国针具改革史上的一项空白,也扩大了针灸治疗疾病范围,为针灸临床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新九针疗法是山西省针灸临床的一大特色。九种针具,形态功用各异,既能单独起效,又可联合施用,发挥每种针具的特殊作用,达到系统治疗的整体综合调治目的。正可谓:“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怀堂先生能在针具革新与针灸临床都获得重要成就,实不愧为国医大家。无怪乎邱茂良前辈赞称“九针重新制,技艺亦何深。精通岐黄旨,推陈才出新。法从多中取,效从法中生。医林称创举,嘉惠后来人。”
内容概要
本书是新九针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临床经验的浓缩与扩展,突出了九针与疼痛两个亮点,熔古哲今贤九针治痛之效方于一炉,是一部治疗疼痛的九针专著。 第一章介绍九针的发展,各种治痛常用针具的规格、功效及临床应用,突出论述操作步骤、要领。第二章论述疼痛的定义与分类、中西医研究概况及九针治痛的特点和优势。第三章为治痛纲要,结合中医经典理论与九针针具针法特色,揭示九针治痛的原则,介绍针具的选择。第四章到第八章按照发病部位,阐述临床常见的头面颈项部、胸胁腹部、腰背部、四肢及全身疼痛性疾病计一百余种。第九章为九针名家临床经验集萃。 本书以实用为宗旨,重点突出临床治疗,没有冗长的理论论述,撷萃九针治痛精华,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创新意识,是一本九针学习的好教材、九针实践的好老师、九针研究者难得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九针简介 第1节 毫针 一、针具 二、功效 三、治痛适应证 四、禁忌证 五、临床应用 第2节 火针 一、针具 二、功效 三、治痛适应证 四、禁忌证 五、临床应用 第3节 锋钩针 一、针具 二、功效 三、治痛适应证 四、禁忌证 五、临床应用 第4节 刀钩针 一、针具 二、功效 三、治痛适应证 四、禁忌证 五、临床应用 第5节 员利针 一、针具 二、功效 三、治病适应证 四、禁忌证 五、临床应用 第6节 长针 一、针具 二、功效 三、治病适应证 四、禁忌证 五、临床应用 第7节 锶针 一、针具 二、功效 三、治痛适应证 四、禁忌证 五、临床应用 第8节 磁圆梅针 ……第2章 疼痛概论第3章 治痛纲要第4章 头面劲项部疼痛的九针治疗第5章 胸胁腹部疼痛的九针治疗第6章 腰背部疼痛的九针治疗第7章 四肢部疼痛的九针治疗第8章 全身疼痛性疾病的九针治疗第9章 九针专家治痛精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回望历史,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纵横百万里,泱泱数千年,九针济世,功不可没。然始自夏“砭石”,商“铜针”,《灵枢》、《素问》、《针灸甲乙经》、《类经图翼》、《针灸大成》、《医宗金鉴》……历代医家虽不乏论及九针之术,绘成九针式图,终因记载不详,未能悉数继承。尤自明清后,医家多轻针重药,加之现代医学传人,古之九针唯毫针尚留用武,它者几近失传,以至成“毫针独揽”局面,思及前人呕心制针传术,竟至如此境地!思古抚今,情何以堪。 幸哉!新中国成立,国医针灸获新生!古九针之术,虽千年辗转,终得后人重拾。针灸泰斗师怀堂,阅古籍、参新论,九针新制:镶、铍、锋钩、火、梅花、圆利、磁圆、毫、鍉针,既可独取,又可合攻,验之临床,应手见效,独成九针新法,闻名华夏大地。然九针新制数十载,知其名者众,用其法者寡,病苦众生,受其益者少之又少,实乃众九针医家之憾也。 古九针治病,只涉及破脓、放血、通痹、逐水等用,鲜及内脏诸病论治;怀堂九针(见图1-2),古树新芽除痼疾,内外妇儿显佳效。临证验之,各有短长,针具演绎,实非仅九种之数。《灵枢·九针论》日:“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概一切中医针灸理论指导之外治器具皆在九针之列,故而埋线针、刀钩针亦纳为本书之论。由古及今,九针沿革数十种,现将临证验治疼痛效佳者摘述汇集,仅供针道同仁借鉴,亦期为病痛所苦大众解忧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