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脉疾病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张雄伟 编  页数:422  

前言

外周动脉疾病为不同原因所导致的E肢或下肢动脉的阻塞性或扩张性病变,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截肢和死亡的风险增加。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同时也可能并存冠状动脉、脑动脉和肾动脉的粥样硬化。随着对外周动脉疾病研究的深入,该病与心血管事件、脑卒中和糖尿病的相关性日益受到多学科临床医生的重视。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证实,无创外周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踝臂指数(ABI)、臂踝指数(BAI)、趾臂指数(TBI)、脉搏体积记录、节段压力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连续波多普勒超声(CW),对快速筛查和早期诊断外周动脉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用于常规检查能明显提高外周动脉疾病的检出率,对识别无症状的患者尤其有意义。此外,早期发现外周动脉疾病有助于心血管内科和神经科医师评估患者今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治疗,降低风险,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无创外周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临床应用范围颇为广泛。本书共7篇19章。第1~5章系统介绍了外周动脉解剖、影像和血流动力学,外周动脉疾病的病因、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各种外周动脉疾病的临床特征,使读者对外周动脉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第6~10章介绍了新型外周动脉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和仪器操作流程,检测和分析技术,结果描述和诊断结论,使读者能够快速掌握诊断仪器的设置,规范的操作步骤,检测结果的分析和报告。第11~19章介绍了ABI、BAI、TBI、PWV和CWD量方法、评价标准和临床应用。最后本书对60例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管影像检查和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使读者对外周动脉阻塞、动脉僵硬度改变与无创检测技术之间的内在关系有更深的理解。书中采用了在临床工作中收集到的高清晰度影像学图像及精心绘制的模式图600余幅,便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同时增强了本书的视觉效果和趣味性。衷心感谢培养和支持我们的第二炮兵总医院各位首长;特别感谢我国血管外科著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忠镐教授为本书审稿和作序;感谢完成了大量临床检查并为本书的资料积累做了许多工作的神经内科全体医技人员;感谢伏俊芳设计师在本书绘图和制表过程中做出的贡献。由于实践经验、理论水平与写作能力有限,本书如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和同仁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共7篇19章。第1~5章系统介绍了外周动脉解剖、影像和血流动力学,外周动脉疾病的病因、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各种外周动脉疾病的临床特征,使读者对外周动脉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第6~10章介绍了新型外周动脉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和仪器操作流程,检测和分析技术,结果描述和诊断结论,使读者能够快速掌握诊断仪器的设置,规范的操作步骤,检测结果的分析和报告。第11~19章介绍了ABI、BAI、TBI、PWV和CWD的测量方法、评价标准和临床应用。最后本书对60例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管影像检查和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使读者对外周动脉阻塞、动脉僵硬度改变与无创检测技术之间的内在关系有更深的理解。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基础与临床  第1章  外周动脉解剖、影像和血流动力学    1.1  血管分类和组织结构    1.2  上肢动脉解剖和影像    1.3  盆部动脉解剖和影像    1.4  下肢动脉解剖和影像    1.5  血流动力学相关概念和定律    1.6  动脉阻塞的血流动力学  第2章  外周动脉疾病病因、患病率和预后    2.1  病因    2.2  患病率    2.3  预后  第3章  外周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    3.1  诊断    3.2  治疗  第4章  外周动脉疾病    4.1  动脉硬化闭塞症    4.2  糖尿病足    4.3  多发性大动脉炎    4.4  急性动脉栓塞    4.5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6  雷诺综合征    4.7  动脉压迫综合征    4.8  骨筋膜室综合征    4.9  动脉夹层    4.10  肌纤维发育不良    4.11  动脉瘤    4.12  常见动脉阻塞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第5章  外周动脉疾病的临床研究回顾    5.1  规范“动脉疾病”的定义    5.2  “动脉粥样硬化”全身管理的理念    5.3  外周动脉疾病的临床研究回顾    5.4  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应用范围第二篇  仪器与操作  第6章  外周动脉检测仪功能及工作原理    6.1  仪器功能    6.2  工作原理    6.3  技术指标  第7章  仪器操作流程    7.1  测量前准备工作    7.2  测量前信号检查    7.3  数据采集处理    7.4  连续波多普勒检测处理    7.5  报告单处理    7.6  数据管理    7.7  数据预览    7.8  预约管理    7.9  系统配置第三篇  检测与分析  第8章  检测技术    8.1  检查申请及检测室要求    8.2  检测前准备    8.3  血压袖带及传感器放置    8.4  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原因    8.5  运动负荷试验    8.6  反应性充血试验  第9章  分析技术    9.1  四肢动脉血压    9.2  脉搏体积记录波形    9.3  与心脏功能评价相关的测量参数    9.4  反射波增强指数    9.5  体重指数  第10章  检测结果描述及诊断结论    10.1  检测结果描述    10.2  诊断结论与报告模版第四篇  动脉阻塞检测与临床  第11章  踝臂指数测量    11.1  踝臂指数定义及分类    11.2  血压测量方法    11.3  踝臂指数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    11.4  踝臂指数检测的局限性    11.5  踝臂指数检测临床适用范围  第12章  踝臂指数的临床应用    12.1  下肢动脉疾病    12.2  心血管事件    12.3  脑动脉疾病    12.4  糖尿病    12.5  慢性肾功能不全  第13章  臂踝指数测量和临床应用    13.1  臂踝指数定义及分类    13.2  臂踝指数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    13.3  臂踝指数与锁骨下动脉病变  第14章  趾臂指数测量和临床应用    14.1  趾动脉血压测量及临床意义    14.2  趾臂指数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    14.3  趾臂指数临床应用第五篇  动脉僵硬度检测与临床  第15章  脉搏波与脉搏波传导速度    15.1  动脉脉搏波    15.2  脉搏波传导速度  第16章  脉搏波传导速度测量    16.1  脉搏波传导速度测量方法    16.2  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价标准    16.3  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目前存在的问题    16.4  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临床适用范围  第17章  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临床应用    17.1  高血压    17.2  糖尿病    17.3  血脂异常    17.4  心血管事件    17.5  脑动脉疾病    17.6  下肢动脉疾病    17.7  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    17.8  临床应用前景展望第六篇  连续波多普勒检测与临床  第18章  连续波多普勒检测    18.1  上肢动脉检测    18.2  下肢动脉检测    18.3  分析参数  第19章  连续波多普勒的临床应用    19.1  上肢动脉阻塞性病变    19.2  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第七篇  病例解读参考文献中英文名词对照

章节摘录

插图:临床主要症状是上肢的神经和血管受压迫后产生的相应表现。由于发病机制差异而神经和血管受压程度不同,所产生的临床症状也有很大差别。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和锁骨下静脉可能单一受压,也可能同时受压;在同时受压时.可能以某一组织为主,也可能受压程度一致。臂丛神经受压后常常出现上肢疼痛、感觉障碍、麻木、肢体无力、肌肉营养不良和肢体冷凉等症状。主要表现在尺侧神经分布区域。锁骨下动脉受压后则出现上肢疼痛、无力、不能持续持物、感觉凉冷、手和前臂肌肉营养不良,主要反映在尺侧肌群和手部肌肉。锁骨下静脉受压出现上肢胀痛、肿胀、青紫及浅静脉怒张等。患者就诊较常见的主诉症状是上肢疼痛、沉重无力和感觉异常,上肢往往处于某种姿势时症状才出现,而改变姿势后症状可以缓解。疼痛多出现上肢及肩部(80%)、肘部(52%)。麻木多见于手指(81%)、手掌( 0%),而以尺侧明显(60%)。髂外动脉的挤压可发生在狂热的竞赛自行车手。由于骑自行车人的身体姿势对动脉产生机械压力以及高速血流的剪切力都可以引起继发性血流动力学损伤。患者通常出现下肢的间歇性跛行,最常见于左侧,通常在骑车运动量最大的时候发生。该病变很少发展为急性或亚急性动脉闭塞。虽然静态踝臂指数(ABI)通常是正常的,但运动负荷试验检查通常显示受累肢体的ABI有一过性减低。双功能超声对诊断髂外动脉病变和术后监测也很难准确。在有生活方式受限制的症状或严重肢体缺血的患者中,使用血管造影评估是恰当的,并可以特别显示髂外动脉的中度狭窄。在严重受损和有严重肢体缺血的患者中,手术血管重建已经显示其具有益处。在大腿远端收肌管出口处的肌腱带对股浅动脉的压迫具有意义,因为这个位置的压迫是常见的动脉硬化性病变的起因。机械损伤发生于股动脉穿越大收肌时。除此之外,某些类型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和越野滑雪,能增加股浅动脉的压迫并可能在这个位置引起急性动脉损伤和血栓形成。了解这些于急性内膜损伤和血栓形成有关的活动是提供有效治疗。

编辑推荐

《外周动脉疾病: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外周动脉疾病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研究内容包括这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