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张贵君 编 页数:931
前言
中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锤炼,构成了人类健康东方文明的骨架。21世纪是中药科学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由于学科的不断完善和细化,使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了方法学在中药传承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所以,我们在中药科学发展观和继承传统中药科学精华的基础上,编写了《中药鉴定研究方法学》一书,旨在传承中药的起点上发展中药,为中药在世界药林的崛起构建方法学平台。’众所周知,中药既然是药物,影响其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质量标准问题,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要解决中药科学发展的首要问题,就必须完善和提高中药的质量标准,要完善和提高质量标准就必须构建中药鉴定方法学体系的科学平台。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内涵,在近十年得到了完善和提升,即: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方法无疑是中药质量标准建立的支撑点,所以要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必须在临床疗效确定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传统中药在辨状论质、辨证施治和配伍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传统质量标准与现代质量标准的对应性、完善和建立科学的方法。中药科学鉴定研究的实践证明:以论证中药鉴定方法学为重点研究和制订中药的质量标准、以临床药效方法学为基础定位和解析中药的标准物质、以传统本草和中药药效组分方法学为起点继承和发展中药,是我们研究和整理中药鉴定方法学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是发展基于中药药效组分理论的“药效组分中药”的科学基础和前瞻性工作,对于推动中药的传承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性和历史性意义。本书以中药品质鉴定的方法学为主线,佐以鉴定实例,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科学适用、全面系统、知识涵盖面大等明显特征,集现代和传统实用科学技术于中药鉴定方法学一体。本书分正文和附录两大部分。正文分为10章,主要内容有中药与中药鉴定研究的基本概念、实验用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方法、中药鉴定方法学研究进展、中药鉴定研究思路与实验设计、中药鉴定的五大方法(即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和生物鉴定法)、中药药效组分鉴定实验方法、中药的杂质检查与安全性检测、中药鉴定实验结果处理与方法学评价、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实验方法与思路等;附录收载了中药鉴定用常用试剂、中药鉴定常用术语英文词汇、中药鉴定实验室设计与管理等内容。每种方法项下均佐以实例,包括方法的原理、方法设计依据、材料、步骤、结果、讨论、注意、评价等项内容。
内容概要
本书以中药品质鉴定的方法学为主线。全书包括正文和附录两大部分。正文主要介绍了中药与中药鉴定实验的基本概念,实验用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方法、中药鉴定方法学研究进展、中药鉴定研究思路与实验设计、中药鉴定的五大方法,中药药效组分鉴定实验方法、中药的杂质检查与安全性检测、中药鉴定实验结果处理与方法学评价、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实验方法与思路:附录收载了中药鉴定实验常用试剂、中药质量标准的计量单位、中药鉴定术语英文词汇、中药鉴定实验室设计与管理等内容。每种方法项下均佐以实例、包括原理、方法设计依据、材料、步骤、结果、讨论、注意、评价等项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与中药鉴定研究的基本概念 二、中药鉴定研究的基本任务 第二节 中药鉴定用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一、操作基本知识与规范 二、样品采集与取样 三、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四、信息物质鉴定用样品的制备方法 第三节 中药鉴定方法学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鉴定方法学的本草沿革 二、中药鉴定的方法学体系 第四节 中药鉴定研究思路与实验设计 一、中药鉴定研究思路 二、中药鉴定实验设计第二章 中药基原鉴定研究方法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中药基原鉴定的定义与研究范围 二、中药基原鉴定的原理 三、中药基原鉴定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中药基原鉴定的方法 一、药材的基原鉴定方法 二、饮片的基原鉴定方法 三、复方的基原鉴定方法第三章 中药性状鉴定研究方法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中药性状鉴定的定义与研究范围 二、中药性状鉴定的原理 三、中药性状鉴定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中药性状鉴定的方法 一、性状鉴定的一般方法 二、中药图文性状鉴定法 三、中药微观性状鉴定法第四章 中药显微鉴定研究方法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中药显微鉴定法的定义与研究范围 二、中药显微鉴定的原理 三、中药显微鉴定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中药显微鉴定的方法 一、显微制片 二、显微特征的描述 三、显微化学实验方法 四、显微定量法 五、中药显微特征模式识别法 六、中药超微结构特征鉴定法 第三节 常用中药显微鉴定特征举例第五章 中药理化鉴定研究方法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中药理化鉴定法的定义与研究范围 二、中药理化鉴定的原理 三、中药理化鉴定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中药理化鉴定的方法 一、物理常数鉴定法 二、光谱鉴定法 三、质谱鉴定法 四、色谱鉴定法 五、电泳分析鉴定法 六、化学分析鉴定法 七、色谱-光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法第六章 中药生物鉴定研究方法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生物鉴定法的定义与研究范围 二、中药生物鉴定的原理 三、中药生物鉴定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中药生物鉴定的方法 一、免疫鉴定法 二、电泳鉴定法 三、生物效价鉴定法 四、单纯指标鉴定法 五、细胞生物学鉴定法 六、DNA遗传标记鉴定法 七、mRNA差异显示鉴定法第七章 中药药效组分鉴定研究方法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中药药效组分鉴定法的定义与研究范围 二、中药药效组分鉴定的原理 三、中药药效组分鉴定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中药药效组分鉴定的方法 一、概述 二、中药药效组分鉴定实例第八章 中药的安全性检测 第一节 中药中有机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一、农药残留量检测中的供试品前处理技术 二、中药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三、中药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四、中药中其他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第二节 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一、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 二、中药中黄曲霉毒素的去除方法 三、中药中黄曲霉毒素检测实例 第三节 中药中有害重金属的测定 一、供试品的前处理方法 二、中药中重金属含量测定方法 三、中药中重金属检测实例 第四节 砷盐的检测 一、概述 二、砷的检测方法 三、中药中砷盐检测实例 第五节 中药中杂质的检查 一、中药杂质的类型与检测方法 二、中药中特殊杂质的检测实例 第六节 中药毒性的检测 一、概述 二、中药常见毒性化学成分的检测实例 三、中药毒理学检测方法 四、中药毒性检测实例 第七节 过敏性检测法 一、药物过敏的主要临床症状 二、易致过敏的中药及引起过敏的因素 三、中药致过敏性的检测实例 四、中药过敏性试验实例 第八节 刺激性检测法 一、中药刺激性实验的基本方法 二、皮肤刺激性试验 三、黏膜刺激性试验 四、中药刺激性检测实例第九章 中药鉴定实验结果处理与方法学评价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生物统计基础 一、生物统计的意义 二、常态曲线和生物差异的规律 三、均数和标准差 四、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五、可信限 六、显著性检测 七、直线回归与相关 第二节 中药鉴定生物统计方法 一、直接测定法 二、量反应平行线测定法 三、鲜益母草胶囊与益母草流浸膏效价鉴定数据分析实例第十章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节 中药质量标准的基本概念 一、中药质量标准的定义 二、中药质量标准的分类 三、中药质量标准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药标准物质 一、标准物质的分类 二、对照品的建立 第三节 中药质量标准的内容 一、现行中药质量标准主要内容 二、中药的安全性标准研究 三、中药有效性标准研究 四、中药的稳定性标准研究 第四节 中药质量标准实例 一、饮片质量标准实例 二、制剂质量标准实例 三、药材质量标准实例附录 一、中药鉴定常用试剂 二、中药鉴定常用术语英文词汇 三、中药鉴定实验室设计与管理 四、天平
章节摘录
插图:4.多糖、多酚与其他次生物质的去除植物细胞具有加厚的次生壁和硕大的液胞,因此植物细胞储存了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次生物质,例如多糖、多酚、乳汁、树脂等等,使得植物DNA的提取与纯化比动物和微生物要难得多。这些次生物质在提取DNA的过程中与DNA共沉淀,形成熟稠的胶状物难以溶解或产生褐变d如此质量的DNA既不能做酶切位点分析又不能做PCR扩增,因为上述次生物质的存在严重地抑制限制性内切酶和。Raq DNA聚合酶的活性。因此,去除多糖与多酚等次生物质成为提取与纯化植物DNA.的关键步骤。去除多糖与多酚等次生物质的常用方法如下。(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供提取DNA的植物材料应尽量新鲜与幼嫩。有可能时应尽量采用种子萌发的幼苗,采收成熟的幼叶提取DNA。从野外采集的新鲜叶片若比较衰老,运回后可放在4℃的黑暗中饥饿1~2天,以消耗淀粉和其他多糖。(2)在细胞裂解之前分离细胞核:细胞总DNA的85%存在于细胞核中,若不是作叶绿体或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可先将细胞核分离出来。在研磨之后细胞壁已破碎,果胶类多糖已释放出来,但大部分核膜、质体膜甚至液胞膜还是完整的。此时用低速离心(2000r/min或5000-70000r/min)收集沉淀,可有效地将细胞核(在沉淀中)与保留在上清液中的多糖与多酚类次生物质分开。进行这步操作时,研磨介质中不加去垢剂以保持核膜的完整性。(3)提取介质的组成:细胞膜的裂解需借助于去垢剂的作用,常用的去垢剂有SDS和CTAB,提取植物基因组DNA时更常用的是CTAB。核酸与CTAB在不同的盐浓度下选择性地生成沉淀。当NaCl浓度为0.7mol/L时,RNA和DNA溶于CTAB,当盐的浓度降至0.4mol/I。时核酸沉淀,但在.DNA溶解的盐浓度下许多多糖不溶解,此时CTAB与多糖和残留的蛋白质形成复合物,它们在以后乳化和用苯酚或三氯甲烷抽提时停留在界面上,容易去除。在提取介质中最常用的是2%CTAB,在多糖含量高的类群如海藻(Aitchitteta1.1993)和山龙眼(Maguireeta1.1994)的提取中可增至3%。为了去除多酚类次生物质,在提取介质中必须加抗氧化剂,最常用的有B-巯基乙醇、抗坏血酸钠、半脱氨酸、二硫苏糖醇(I)rI"r)等。它们共同的作用是提供SH-(巯基),与多酚类物质竞争氧,因而有效地防止了酚氧化成酸,避免褐变。所用抗氧化剂的种类与用量依植物类群而定,最常用的是B.巯基乙醇,其终浓度范围是0.1%~2%(V/V),在一些多酚含量高的植物类群中,例如莲、亚麻等,巯基乙醇的终浓度可高达5%,所有抗氧化剂都要在研磨前临时加入,否则无效。
编辑推荐
《中药鉴定研究方法学》为从事中药工作初中级人员的必备参考书,尤其适用于从事中药品质鉴定(检验)、质量标准制定的工作人员和在校研究生参考使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