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赵国胜,苑光军 编  页数:19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病理学(供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护理等专业用)(第2版)》在第1版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各院校使用情况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完善和修订。本教材(第2版)分总论、各论2部分,共计15章,并附有实验指导、教学大纲和彩图。教材总论部分重点阐述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主要阐述人体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病理变化。各论介绍人体主要和常见系统性疾病的病理学变化,为后续教学、临床和科研奠定基本的理论基础。根据中医院校(高职高专类)的具体情况,本教材将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两部教材合编。因限于学时,本教材与其他学科有交叉的章节,此次编写一般不予编入。本教材在内容上力求删繁就简、重点突出,旨在保证落实全套教材编写基本原则,服务于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的需要。本教材适用于中医院校(高职高专类)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护理专业、中医美容专业等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其他专业教学、临床参考使用教材。教材在修订过程中,紧扣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故也可同时作为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参考教材。本教材配套编写了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以方便学生学习、复习,各院校可依据本学校的教学要求进行选择使用。

书籍目录

总论绪论一、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及在医学中的地位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三、病理学的观察方法第一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疾病与健康的概念一、健康二、疾病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一、病因和条件二、病因的分类第三节 发病学一、疾病时稳态的紊乱二、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三、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四、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影响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一、潜伏期二、前驱期三、临床症状明显期四、转归期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一节 适应一、萎缩二、肥大三、增生四、化生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一、损伤的原因二、形态学变化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一、再生二、纤维性修复第四节 创伤愈合一、皮肤软组织的创伤愈合二、骨折的愈合三、创伤愈合的影响因素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 充血一、动脉性充血二、静脉性充血第二节 出血一、原因和类型二、病理变化三、后果第三节 血栓形成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形态三、血栓的结局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第四节 栓塞一、栓子的运行途径及栓塞部位二、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第五节 梗死一、梗死的原因二、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三、梗死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第四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一、正常水、钠代谢二、水、钠代谢紊乱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一、正常钾代谢二、低钾血症三、高钾血症第五章 休克第一节 休克的分类一、按引起休克的原因分类二、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三、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分类第二节 休克分期与发生机制一、微循环缺血缺氧期二、微循环淤血期三、微循环衰竭期第三节 休克时细胞代谢和器官功能改变一、细胞代谢改变二、主要器官功能改变第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第一节 酸碱平衡一、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三、反映机体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意义第二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一、代谢性酸中毒二、呼吸性酸中毒三、代谢性碱中毒四、呼吸性碱中毒第七章 缺氧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一、氧分压二、氧容量三、氧含量四、氧饱和度五、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及发生机制一、低张性缺氧二、血液性缺氧三、循环性缺氧四、组织性缺氧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一、组织细胞的变化二、呼吸系统的变化三、循环系统的变化四、血液系统的变化五、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一、机体耗氧量二、机体的代偿能力第八章 发热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及机制一、发热激活物二、内生致热原三、发热信息传入中枢的途径四、EP引起发热的机制第二节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一、体温上升期二、高温持续期三、体温下降期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主要代谢和功能变化一、代谢的变化二、功能的变化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三、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型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一、出血二、休克三、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第十章 炎症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一、变质二、渗出三、增生第三节 炎症的类型一、炎症的临床分类二、炎症的病理分类第四节 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一、局部表现二、全身反应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一、痊愈二、迁延不愈三、蔓延扩散第十一章 肿瘤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第二节 肿瘤的形态结构和异型性一、肿瘤的大体形态二、肿瘤的基本组织结构三、肿瘤的异型性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一、肿瘤生长的代谢特点二、肿瘤的生长速度与方式三、肿瘤的扩散四、肿瘤的分级与分期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第五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第六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一、肿瘤的命名二、肿瘤的分类第七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一、癌前病变二、非典型增生三、原位癌第八节 常见器官的肿瘤一、肺癌二、胃癌三、原发性肝癌四、子宫颈癌五、乳腺癌第九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生机制一、肿瘤的病因二、肿瘤的发生机制各论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一、病因二、病理变化三、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二、类型及病理变化第四节 风湿病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二、基本病理变化三、各器官的病理变化第五节 心力衰竭一、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二、心力衰竭的分类三、心力衰竭时机体主要功能代谢变化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慢性支气管炎二、肺气肿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病理变化三、结局及并发症第三节 肺炎一、大叶性肺炎……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既不难过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病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