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Krishna Kandarpa 页数:588 译者:王深明
前言
血管外科是现代医学中发生变革和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血管疾病的腔内技术更是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自1990年Porodi经血管腔内植入支架型人造血管治疗腹主动脉瘤取得成功,从此开创了血管外科的新纪元。在此后的20年间,血管疾病的血管腔内技术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血管腔内治疗的出现丰富和改变了传统血管外科的观念和方法。在预后优于或至少等同于传统开放手术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尤其对老年和高危患者可以降低手术风险而受益。目前,在血管外科的许多领域,腔内治疗已取代传统开放手术成为医生和患者首选的治疗手段。我国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喜人,许多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血管外科医生与介入放射科医生和心血管内科医生密切合作,使我国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然而,不同专科的医生对周围血管疾病认识的角度和深度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医生对适应证的把握、病例的选择和器材的运用不够合理,具体操作也欠规范,使此类疾病的治疗水平参差不齐。为适应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的迅猛发展,提高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整体水平,我们组织翻译了Petpheral Vascular Interventions,即《周围血管介入治疗》。该书由Khna Kondarpa主编,Kandarpa教授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在血管外科腔内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水平。全书共36章,分为三部分,详细论述了周围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临床和实验室评估,患者选择、手术指征、操作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等。内容覆盖了周围动脉和静脉疾病介入治疗的最新技术和进展,从循证医学角度提供了已经成熟的和正在发展中的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最新证据。另外,由于影像学诊断在血管疾病评估中的核心地位,作者用5章内容论述了现代影像学设备及其技术特点,并重点介绍了血管腔内成像技术的应用情况。本书的主编邀请了多国专家参与编写。各位编写者都是世界各地著名血管外科中心的负责人,在所属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代表了血管外科界的最高水平。本书内容丰富,系统全面,图文并茂,新颖实用,权威性强,适于有志从事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各专科医生阅读参考。希望此书能成为培养我国血管外科队伍的一本专业的参考书,指导临床工作,抛砖引玉、启迪思维。最后,我要感谢人民卫生出版社委托我完成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我还要感谢参与《周围血管介入治疗》翻译的所有译者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给予的大力支持。希望本书能够受到国内血管外科和从事血管疾病腔内治疗同行们的喜爱。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在本书的翻译中难免有错漏和不准确的地方,希望各位专家给予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是传统的和革新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简述。其内容分为三部分,覆盖了周围血管疾病谱的临床病理方面,报道了最先进的血管成像设备,并对多种血管疾病的血管腔内治疗手段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各章论述了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临床和实验室评估和术前影像学检查。对传统的药物和开放手术替代治疗方法也进行了讨论。适用于任何对血管疾病和介入治疗感兴趣的人。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周围血管疾病 第一章 周围动脉疾病 第二章 血管炎:主动脉及周围动脉的炎性疾病 第三章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第二部分 血管造影 第四章 血管造影术 第五章 多普勒超声在腹部血管介入技术中的应用 第六章 CT血管造影 第七章 磁共振血管成像 第八章 血管腔内影像检查:血管腔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血管腔内磁共振成像第三部分 血管介入 A1:动脉介入——头颈部 第九章 颈动脉血管重建 A2:动脉介入——主动脉 第十章 胸降主动脉瘤和钝性创伤性主动脉损伤的腔内修复 第十一章 腹主动脉瘤支架置入术 第十二章 主动脉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A3:动脉介入——内脏动脉 第十三章 肠系膜缺血 第十四章 急性胃肠道出血 第十五章 内脏动脉瘤:腔内治疗 第十六章 非特异性大动脉炎的血管内治疗 第十七章 肾血管成形术及内芰架置入术 A4:动脉介入——四肢动脉 第十八章 上肢动脉重建 第十九章 下肢动脉血管重建 第二十章 髂动脉瘤的介入疗法 第二十一章 药物洗脱型支架在周围血管病中的应用 B:体静脉介入 第二十二章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第二十三章 肺栓塞治疗的选择 第二十四章 下腔静脉滤器 第二十五章 静脉曲张 第二十六章 性腺栓塞治疗 C:肝和门静脉介入 第二十七章 布一加综合征的血管腔内治疗 第二十八章 经颈静脉肝内¨体分流术 第二十九章 门静脉高压的气囊阻断经静脉逆行栓塞术 第三十章 介入治疗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D:静脉通路 第三十一章 中心静脉置管 E: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肿瘤和创伤 第三十二章 周围脉管畸形 第三十三章 肺动静脉畸形 第三十四章 实体器官栓塞 第三十五章 动脉与静脉损伤第四部分 其他 第三十六章 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索引彩图
章节摘录
插图:大量资料显示,周围动脉疾是指除冠状动脉之外的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性疾病。大多数外周动脉疾病都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或者与其有关,此类疾病可归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周围血管疾病包括上下肢的周围动脉疾病、大动脉瘤、肾脏和肠系膜的动脉闭塞,颈动脉疾病等。与APVD有相似病因和病理过程的冠状动脉疾病,在分类上不属于外周疾病,因此不在此章讨论。本章将对周围动脉的粥样硬化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表现、评价和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血栓或栓塞引起的急性动脉闭塞也将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他引起外周动脉疾病如退行性变或压迫症等。不常见的原因,不在本章讨论的范围内。随后的章节将阐述血管重建的策略。周围动脉疾病的病理学动脉粥样硬化与最初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相反,粥样斑块不仅仅是脂肪的惰性堆积”’“。事实上,活动性的炎症反应机制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各个阶段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最初狭小斑块的进行性发展开始,直到最后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导致斑块破裂、侵蚀,继而血栓形成、临床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症状性周围血管疾病等。临床和基础研究揭示很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细胞和分子学机制,这些信息为揭示导致健康内皮发生血管闭塞和引起临床症状的粥样血栓形成的一系列分子机制提供了证据。内皮细胞功能不良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中关键性的第一步。功能不良的内皮细胞表现为抗炎症反应和抗血栓介质的表达或活性降低,包括一氧化氮、血栓调节蛋白、纤溶酶原活性剂抑制因子。生化信号(如体液免疫细胞因子增加)、生物力学的改变(如层流剪应力丢失)会导致血管稳态失衡。
编辑推荐
《周围血管介入治疗(翻译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