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郝志 编 页数:297
Tag标签:无
前言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等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满足,必然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随着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竞争机制的引入在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中国古人所言“衣食足则知荣辱”、“饱暖思淫欲”,从正反两方面形象地诠释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了心理问题产生的必然性及复杂性。 改革开放在加速经济市场化的同时,也在推动政治的民主化,从而导致价值的多元化。宽松和包容的社会给了人们更多的自由和更多的选择,同时也给了人们更多的冲突和烦恼焦虑。第一,表现为竞争与合作的冲突。多数人从小所受教育是谦让、合作、奉献,甚至牺牲,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情况又迫使人们在升学、就业、晋职、婚姻、事业发展等重要的社会活动中必须进行剧烈的竞争,需要战胜对手才能成功。第二,表现为满足欲望与抑制欲望的冲突。人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是节俭朴素,克制和弱化个人的欲望,而市场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又通过丰富的商品及广告和先富者的示范刺激,增强人们的欲望,驱使人们去追求高档的享受。第三,表现为自由与现实的冲突。很多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是自由、独立、创造,是个性的充分发展,但在现实中又常常受到限制,个人往往无能为力。两种价值规范体系往往不一致,内心冲突不断加强,如不能及时调适,进行理性的分析取舍,冲突的能量不断积累,就会导致现实中的人们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产生许多挫折而导致失常。
内容概要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等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满足,必然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随着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竞争机制的引入在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中国古人所言“衣食足则知荣辱”、“饱暖思淫欲”,从正反两方面形象地诠释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了心理问题产生的必然性及复杂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心理治疗学的概念 第二节 中医心理治疗的特点 第三节 中医心理治疗学的传统文化基础 第四节 中医心理治疗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节 中医心理治疗学的任务与展望 第六节 中医心理治疗的分类第二章 中医心理治疗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形神合一论 第二节 心主神明论 第三节 五脏神志论 第四节 心神感知论 第五节 人格体质论 第六节 阴阳睡梦论第三章 中医心理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情志疾病的概述 第二节 情志疾病的病因 第三节情志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特点第四章 中医心理疾病的诊断 第一节 中医心理疾病诊断的传统方法 第二节 中医临床心理问卷评估第五章 中医心理疾病的治疗原则 第一节 心理疾病治疗的共同原则 第二节 三三因制宜 第三节 标本相得第六章 情志疗法 第一节 情志相胜疗法 第二节 顺情从欲疗法 第三节 两极情绪疗法 第四节 宣泄疗法 第五节 羞耻疗法 第六节 惊吓刺激疗法第七章 中医认知疗法 第一节 劝说开导疗法 第二节 行为开导疗法 第三节语言疏导疗法第八章 中医行为疗法 第一节 厌恶疗法 第二节 习见习闻疗法 第三节 模仿疗法 第四节 冲击疗法 第五节 行为满足疗法 第六节 交往活动疗法第九章 移精变气疗法第十章 暗示疗法第十一章 祝由疗法第十二章 释梦疗法第十三章 音乐疗法第十四章 气功疗法第十五章 针灸方药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第一节 针灸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第二节 方药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第十六章 中医心理养生 第一节 中医心理养生的原则 第二节 中医心理养生的常用方法 第三节 中医个体心理保健附录: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中医心理学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东方思维方式——整体认识观。它整体、动态地看待有情感思维的人及其疾病的反应状态,认为健康状态不仅是生理的,而且是心理的。《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强调的健康标准是“形与神俱”(《素问·上古天真论》),即人的精神与形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神一体理论贯穿于脏腑、经络、营卫、气血各个方面。形神合一理论不仅具有博大精深的科学内涵,更突出地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 个体健康应与环境整体地协调整合,若这种整合被破坏,造成阴阳平衡失调就会导致心身方面的疾病,对这种整合现象,中医以“天人一体”、“形神一体”观来概括。人生于地,效法于天;精神属阳,形体属阴;阴阳和谐,则可健康长寿。“心主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素问·灵兰秘典论》)。若阴阳偏盛偏衰则为病,阴阳离决则死亡,中医心理学将其概括为“心神阴阳整体论”。 中医学是一种整体医学模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这是医学的崇高境界。中医心理治疗学基于“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心身一元论的认识论,对“内伤七情”、“外感六淫”及“不内外因”等病因病机的认识都是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这种整体思维方式,与现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极为吻合,提示中医心理学在当今世界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应用前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