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周伟生 主编 页数:353 字数:642000
内容概要
根据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临床医学影像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医学影像学的内容,二是心电图学的内容。依据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写的统一要求,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为:在系统、全面介绍医学影像学(及心电图)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药临床实际需要,重点介绍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观点,以及常见疾病临床诊治的操作方法,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诊疗技能;同时,将影像表现(及心电图)与中医辨证,中医药介入治疗等内容纳入到教材中,力求引导中医药研究生在医学影像(及心电图)与中医药研究方面的思考和发掘,更好地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本教材以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为编写原则,一切从临床实际出发,使学生建立和提高阅片、看图的思维模式和临床动手能力。 教材共分五篇,主要介绍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发展,X线、CT与MRI诊断,超声诊断,介入放射技术,以及心电图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医学影像学和心电图学是两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教材编写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将超声诊断从影像诊断中分离出来,单列成篇;介入放射选择中医优势病种,重点突出治疗部分,为了便于学习,亦单列成篇。X线、CT和MRI诊断涉及全身各个系统疾病,由于课时和篇幅的限制,选择了各系统中一些常见病及疑难病证进行介绍,以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病例分析一节,引入精选的病例和图片资料,注重图文并茂,更便于理解。考虑到心电图不属于医学影像学的范畴,故设附篇,既有别于医学影像学,又适宜教学需要。每章后围绕本章重点、难点和热点,列出课题思考等相关内容,期盼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本教材适用于中医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也适用于其他临床、教学、科研的中医药工作者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 X线、CT、MRI及其发展 一、X线及X线成像原理 二、计算机体层成像 三、磁共振成像 第二节 核医学及其发展 一、核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 二、核医学的放射性药物 三、核医学仪器 四、核医学的发展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及其发展 一、介入放射学成为临床三大诊疗技术之一 二、介入放射学将与多学科技术结合成为研究热点 三、逐步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介入放射学体系 第四节 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一、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定义 二、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组成 三、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原理及功能 四、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优势和限度 五、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安全性 第二章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和图像分析 第一节 影像检查方法的优选原则 第二节 影像图像阅读的原则 第三节 影像图像分析的步骤 第三章 医学影像与中医药学 第一节 医学影像与中医药学结合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医学影像与中医药学结合的研究思路 第三节 医学影像与中医学结合在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第二篇 X线、CT、MRI诊断 第四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影像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 第二节 疾病影像诊断 一、慢性阻塞性肺病 二、肺炎 三、肺结核 四、肺间质纤维化 五、肺癌 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影像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 二、CT与MRI检查 三、心血管造影 第二节 疾病影像诊断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二、肺源性心脏病 三、主动脉夹层 四、肺动脉栓塞 五、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第六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影像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 第二节 疾病影像诊断 一、食管癌 二、胃癌 三、结肠癌 四、肝硬化 …… 第七章 泌尿系统与肾上腺 第八章 生殖系统及乳腺 第九章 骨关节系统 第十章 头颈及中枢神经系统第三篇 超声诊断 第十一章 超声概述 第十二章 疾病诊断第四篇 介入放射 第十三章 介入诊疗技术 第十四章 疾病介入治疗附篇 心电图诊断 第十五章 心电图诊断概述 第十六章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第十七章 心律失常
章节摘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三章 医学影像与中医药学 中医药学要走现代化的道路,必须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使其在定性、定量方面取得共识。医学影像是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由于医学影像和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和发展历程不同,其结合点一直是困扰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一个难点,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更多医学工作者做更深入的研究。 第一节 医学影像与中医药学结合的理论探讨 1.医学影像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医学影像的发展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自然科学新技术革命使医学影像的发展具有如下基本特点。不同成像源的发现,使影像手段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特征,从X线诊断到核素成像、超声成像以及磁共振成像使放射诊断学演变为影像诊断学。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图像重建技术日益完善,使影像手段从二维空间显示到三维空间中观察人体内部结构,给影像诊断带来了崭新的视角。影像设备的进步,使医学影像成为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参与研究生命科学最有效的手段,它不仅能反映机体病理解剖学的信息,亦能反映组织的微循环、细胞的代谢、细胞膜功能等方面的信息,成为目前唯一对活体进行无创性功能研究的方法。介入放射学的建立和发展,使医学影像彻底改变了单一的诊断学模式,而成为临床治疗型学科。由于基础科学的发展,医学影像已由原来单一成像手段、仅局限于形态学诊断的学科发展到今天众多影像手段,兼顾形态功能诊断和临床治疗组成的综合性学科,这种变化将对以往的诊断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