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学解悟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王绪前  页数:599  

前言

  我读《本草纲目》,深感其精华内容在“发明”项下。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发前人所未发,“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可读之处重在阐发作者自己的观点、见解,对于药物的解说恰到好处。作为读者,我深感读此书受益匪浅,乃有感而发,写成《临床中药学解悟》一书。  中医药大学开设中药学这门课程以来,一直称为“中药学”,但从对该学科的认识、理解、应用来看,此命名并未与诸如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化学、中药植物学等明确区分;现将“中药学”称为“临床中药学”,是因为本门学科主要是从临床的角度来认知和探求药物作用特点的,是从怎样应用药物来论述药物作用的。  中药是中医用以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正确地应用药物指导临床,一直是人们探讨、研究的重点。有感于此,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临床用药体验,将常用中药按照自己的理解、体会、认识,结合临床,对临床中药学中常用中药有关理论、临床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归纳、总结,并按照现在大学教材编写的方法对常用中药进行了重新编写,为理论指导临床用药架设了便捷的通道。写作过程中,力争做到:既要继承前人的理论与经验,吸取精华,阐明义理,又要阐发观点,拾遗补缺,以期创新,作出中肯的评述;既要有自己的认识、体验,更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我曾著有《临床中药用药鉴别速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可以与此书互参。  临床中药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密切的学科,如果没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体会,编书就会纸上谈兵,人云亦云;而如果只有临床经验,只知开方用药,不会从理论上进行阐发,就会使人阅读本草书籍感到枯燥无味。书中所载【临床解悟】一栏,以及“总论”中的“附”,是我结合古今认识和自己的体会发表的一些看法。在这些认识中可能与常云观点相悖,但本着争鸣、探讨、求是、提高的意图,针对应用中药的难点、疑点、重点,是经过多年的临床、教学而总结的,希冀为促进临床中药学的发展做点努力。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并联系临床实践所写的一本临床中药学专著。书中围绕中药的有关理论和临床方面的问题,阐发观点和认识,希冀解决中药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疑点问题。    全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附有作者的不同见解。各论共收载常用中药377味,每味药设有[处方用名]、[药性特点]、[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功效比较]、[临床解悟]等项。其中[临床解悟]是重点,针对临床中药学中的一些疑难、有争议的问题,使用当中的一些模糊问题等进行了阐发。书中还收载了作者多年应用中药的经验、体会,并毫无保留地介绍了一些验方及秘方。    本书实用性强,适于中医临床医生、在校师生、自学中医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王绪前,1950年出生,湖北潜江人。教授。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后即留校任教,从事临床中药学、中医食疗学、中药学研究进展等课程教学已34年。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0篇,参与编写专业书籍30部,其中专著3部,主编6部,任副主编5部。对临床中药学理论有一定的造诣,并针对中药药性理论中的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配伍、剂量、用药法度均有所探求,并发表了相关论文。
作者长期担任教学工作,以教学为己任。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被全校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教师”。
作者长期边教学、边临床,主要从事中医推拿、内科方面的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对于头、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效果良好,在实践中总结的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的秘方、治疗颈椎病的验方、治疗皮肤瘙痒的实用方、治疗脱发的单方、治疗面部黑斑和青春痘的效方等在临床上均有突出疗效,受到了病友的好评。这些方子均记录在本书中。

书籍目录

总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附:关于本草分类史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第一节 产地    第二节 采集    附一:中药质量与疗效的关系    附二:关于中药代用品研究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附:关于炮制的意义   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     附:关于四气    第二节 五味     附一:关于五味     附二:关于中药性味的可变性   第三节 功效     附一:对“功效”的认识     附二:记忆中药功效方法介绍       附三:关于中药性味与功效的关系     第四节 升降浮沉     附:关于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诸因素   第五节 归经     附:对中药归经学说的几点看法     第六节 毒性     附一:关于药毒     附二: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所列的28种毒性中药品种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附一:关于单行    附二:中药配伍与提高疗效的关系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附一:关于十八反的历史沿革      附二:关于十八反药物数      附三:关于十九畏药物数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 中药的剂量     附一:关于中药用量的一般原则       附二:关于剂量的换算     第二节 中药的煎法   第三节 中药的服法     附:关于中药命名的方式方法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香薷     紫苏     生姜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章节摘录

  总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或日按照中医理论或中医药理论应用的药物。中药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是中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药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中药学是研究一切与中药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涵盖了中药的品种来源、种植(或养殖)、采收、贮存、药材鉴别、加工炮制、制剂、性能、功效、应用、药理、化学成分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内容。对于中药学这一概念表述,目前有争议。  狭义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功效、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它以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为目的,由于主要为临床用药提供有力支撑,又称临床中药学,是广义中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因此,现在一些命名《中药学》的教材、书籍,从严格意义上讲应属狭义中药学的范畴,确切地表述应称“临床中药学”。  原始时期,我们的祖先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由于饥不择食,不可避免地会误食一些毒物而发生中毒现象,也会发现一些对某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并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加以利用。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和口尝身受,不断积累了辨别食物和药物的经验,也掌握了一些有关食物、药物的知识,这就是所谓药食同源。又经过反复的实践与认识过程,不断总结和交流,从而形成了早期的药物疗法,这就是所谓的医食同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临床中药学解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非常好的一本书,无论是学习,还是用于临床都很有用、
  •   中医的笔记~
  •   这本书的内容很好,人卫出书的质量有保证。值得收藏学习。
  •   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   很实用的一本书,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不懂的查一下就知道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