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吴承艳 等主编 页数:758
前言
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机体对所受刺激产生的应答反应,是一种主观感觉。它涉及临床各科,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据有关调查,有半数以上的病人到医院就诊是因为某种疼痛。疼痛不仅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对各种痛症的研究和治疗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疼痛是当前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亦是国际范围的重大难题。解除病人的痛苦,探讨痛症的机制,寻找有效防治痛症的方法和途径是当今医学、药物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中医诊治疼痛,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从痛症病因病机的探讨、病位证候的分析,到止痛中药的应用及止痛方剂的创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理法方药兼备的证治体系。特别是近20年来,对止痛方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许多古方的新用、止痛新方的发掘、止痛中药的研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然而我们在长期的方药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痛症实际需要,发现还有许多止痛方剂和止痛中药被蕴藏在历代中医药文献中未被广泛利用。经不完全统计,历代文献中记载有止痛作用的中药多达2000余种,记载有止痛作用的方剂更是超过20000首之多,被现代实验研究证实有镇痛作用的中药已有200多种。但目前临床常用的止痛中药只有几十种。有鉴于此,我们通过对历代中医文献中记载有止痛作用的方剂与中药全面而系统地整理与研究,进而编撰《历代止痛方药》一书。
内容概要
本书是对从古至今有关止痛方药的系统整理和研究,从临床痛症实际出发,既能体现传统中医止痛特色的方药,又能反映现代药理药化实验研究的最新动态,力求资料可靠,内容新颖,反映动态,立足临床,重在实用。全书分上、下二篇。上篇为历代止痛方剂,共收载止痛方剂458首,每首方剂除包含了方源、组成等信息外,重点对每首方剂的止痛原理作了详细剖析,并对有些名方经现代实验所证实的镇痛药理也给予概述,充分显示该方古今止痛的研究动态。下篇为历代止痛中药,收载止痛中药549味,每味中药除记载了该药的异名、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项外,还特别将历代医家对该药的止痛配伍的用药经验及对该药有关止痛方面的独到见解和学术争鸣专列了配伍应用和医家论述项,完全展示了历代医家对该药的止痛认识与使用轨迹。希望本书对学习和研究方剂、中药提供更多的信息,对中医痛症临床、痛症新药的科研开发均有所裨益。本书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参考。
书籍目录
上篇 历代止痛方剂 头痛 面颊痛 眼痛 舌痛 牙痛 耳痛 鼻痛 咽喉疼痛 颈项强痛 肩痛 胸痛 乳房疼痛 肋痛 胃痛 腹痛 脊背痛 腰痛 臂痛 腕痛 手指痛 腿痛 膝痛 踝骨痛 足痛 痛经 疮疡痛 外伤痛 毒虫伤散 癌性痛 痛风下篇 历代止痛中药止痛方剂索引止痛中药索引
章节摘录
【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坠车落马、伤筋动骨、青肿疼痛。 【宜忌】孕妇忌服。 【止痛原理】方中马钱子能通络止痛、消肿散结、健胃消食。清代名医张锡纯言其“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实胜于他药”,并称其为健胃妙药。麻黄性温,为发散风寒之要药,可发散风寒透邪外出,亦可温通血脉祛痹止痛。乳香活血行气、温通经脉、伸筋止痛,“定诸经之痛”。没药通滞血,散结气,消肿定痛。乳香偏于气分,没药偏于血分。二者相伍有增强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作用。四药组方,成为一个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力很强的方剂。本方对症止痛结合辨证止痛。 三棱和伤汤 《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三棱莪术各6g 青皮9g 陈皮12g 白术6g枳壳9g 当归 白芍各15g 党参12g 乳香没药各6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行气活血,散瘀止痛。 【主治】胸胁陈伤,气滞血瘀,隐隐作痛。 【止痛原理】明、清时期张锡纯善用破血药三棱、莪术,认为“其能治一切血凝气滞之证。三棱破血之力大于破气,莪术破气之力大于破血。青皮破气故易伤正气,陈皮力缓不易伤正气。《本草纲目》中日:“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能和,其治百病发,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配伍白术补脾胃。配伍党参、甘草同用则补肺气。枳壳行气消胀。当归人肝脾经,能补血养血、和血活血,与白芍相须为用,当归性动,白芍性静。二药合用可互补其偏,互助其用,养血活血,疏肝平肝。《傅青主女科》记载:“肝平则自不克伐脾土,阳明之气血自通。”乳香、没药配用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