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健康-变态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系列丛书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赵静波、 刘新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06出版)  作者:赵静波 编  页数:345  
Tag标签:无  

前言

人的心理不仅包含纷纭复杂、绚丽多姿的正常活动,也包括桀骜莫测、光怪离奇的异常活动。我们将这些表现各异且程度不等的非正常的心理活动统称为异常心理,研究这些异常心理的科学被称之为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又称为异常心理学或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门研究异常心理与行为及其规律的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心理障碍的表现与分类,探讨其原因与机制,揭示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转变的规律,并把这些成果应用于异常心理的防治实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微妙,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不断上升。在世界范围内,各种心理困扰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和健康的重要因素。根据WHO的统计,心理障碍占全球疾病的10.5 %(中低收入国家)和23.5 %(高收入国家)。在心理疾患如此突出的今天,对异常心理的认识和干预已成为维护人类健康的重大课题,研究变态心理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极为重要的知识结构,也是健康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治疗学和精神病学的共同基础。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心理健康与精神安宁。

内容概要

  《人格与健康》的内容分为6个部分:  第一章,人格与健康概览。首先对人格和健康这两个极具争议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和界定,综述了一些关于这两个概念的观点,介绍了当今人格领域的研究进展和趋势以及人们对健康认识的不断发展。最后重点探讨了人格与健康的一般关系模型以及在理解人格与健康/疾病之间关系方面的理论解释,并进一步指出了人格与健康关系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章,人格的生物学基础。作为当今人格领域与心理健康/疾病、躯体疾病关系密切的自然科学基础,该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格心理学的内容,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这部分从当今人格生物学基础研究主要集中的三个领域,即人格的神经科学、人格遗传学和进化人格心理学研究3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第三章,人格与心理健康。本章从心理学历史发展的视角介绍了各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对人格及心理健康的认识,并通过学者们的观点来探讨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合当代积极心理学的最新进展,探讨了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第四章,人格与健康的研究方法及应用。人格测验及健康评定量表是应用最为普遍的测验方法。在人格与健康的研究中,研究者关注到个体的行为与健康和疾病的关联,提出了A、B、C、D型性格特征并编制了相应的评定量表进行量化研究。此外,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大五人格测验(NEO)、卡特尔l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在临床工作也得到广泛应用。本章对目前常用的与人格与健康这一主题密切相关的心理测验进行了介绍。  第五章,人格与躯体疾病。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人格与躯体疾病的关系已经逐渐被重视,且研究也越来越多,如心血管科、神经科、消化科、内分泌科、肿瘤、妇科、儿科等相关疾病的患者均具有明显的人格特征。我们查找了近10年的文献,结合我们的临床实践和当今心身医学、行为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试图找出人格与躯体疾病的联系,为更好地理解躯  体疾病打开一个更加宽阔的窗口,拓宽干预手段。  第六章,人格与心理疾病。本章在综述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人格与心理疾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这一基本结论,即一方面,人格在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发生作用,有些时候甚至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心理疾病的产生也会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人格与几种常见心理疾病——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人格障碍的关系。

作者简介

赵静波,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在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心理学系工作。曾从事精神科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10年。主持并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为“当代中国心理咨询行业伦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主编及参编专著10部,代表性著作有《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伦理学问题》等。发表文章50余篇,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28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格与健康概览第一节 人格的界定一、人格的定义二、人格的不同层次三、人格的共性与差异四、人格研究的基本单元五、当代人格心理研究的新趋势六、当代人格研究范式的新进展七、人格定义和人格理论述评第二节 健康的界定一、健康概念的发展二、WT0提出的健康的标准三、健康商数四、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第三节 人格与健康的关系一、人格与健康关系的一般模型及理论解释二、人格与健康/疾病的关系三、人格在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作用四、人格与健康关系研究的局限性第二章 人格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 人格的神经科学研究一、人格的生物学模型二、人格的神经解剖学基础三、人格的神经电生理研究四、人格的神经化学基础第二节 人格的遗传基础一、人格的行为遗传学基础二、人格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三、人格与环境第三节 人格的进化心理学研究一、从进化观看人格一致性与行为多样性二、从进化观看人格的稳定性三、进化人格五因素理论四、人格差异的进化观五、大五人格模型的进化论解释第三章 人格与心理健康第一节 当代人格理论与心理健康观的历史发展一、西方人格心理学的产生时期——20世纪30、40年代二、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30、40年代至50年代三、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再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后四、人格理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评述第二节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一、研究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困难二、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理论模式三、各种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四、人格与主观幸福感未来研究的方向第四章 人格与健康的研究方法及应用第一节 A、B、C、D型性格(行为)研究一、A型、B型行为研究二、C型人格量表三、D型人格量表第二节 艾森克人格问卷一、EPQ的理论基础与修订二、EPQ的结构和维度三、EPQ的实施与计分四、EPQ的解释五、EPQ的应用与评价第三节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一、概况二、测验的结构与内容三、实施与计分四、结果分析与解释五、MMPI的应用与评价第四节 NEO人格问卷一、“大五因素”人格模型概述二、NEO-PI-R的内容与实施三、NEO-PI-R的标准化四、NEO-PI-R的结果分析及应用五、大五人格测验的临床应用及评价第五节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一、概述二、内容与实施三、结果与分析第五章 人格与躯体疾病第一节 人格与消化系统疾病一、人格与消化不良二、人格与消化性溃疡三、人格与胃食管反流病四、人格与炎症性结肠病五、人格与肠易激综合征六、人格与慢性丙型肝炎第二节 人格与心血管系统疾病一、人格与冠心病二、人格与高血压第三节 人格与呼吸系统疾病一、人格与哮喘二、人格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第四节 人格与内分泌系统疾病一、人格与代谢综合征二、人格与糖尿病三、人格与肥胖症第五节 人格与神经系统疾病一、人格与偏头痛二、人格与眩晕三、人格与癫痫第六节 人格与妇儿科疾病一、人格与妇科疾病二、人格与儿科疾病第七节 人格与肿瘤第八节 人格与其他系统疾病一、人格与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二、人格与皮肤系统疾病第六章 人格与心理疾病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人格与健康概览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思考人格与健康的关系,如今仍然是引人注目而又充满争议的话题。我们对此十分熟悉,却又有些陌生。当我们走进它们时,有些如同雾里看花,给我们的感觉有点像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一个人对着空气告诉你说:“这就是空气。”你睁大眼睛却看不见它。可是健康的人格与心理如同空气一般为我们生命所需要。如何解释人格与健康的关系?人格能导致或预防疾病吗?在这方面,哪些人格因素最重要?……特别是近年来,不论在理论建构还是实证研究方面,关于人格、健康与疾病错综复杂的关系,都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本书就此展开,让我们共同探索人格与健康之谜。第一节 人格的界定“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既然都称之为树叶,缘何又没有两片相同?人们对人格的兴趣可能源自与此类似的问题,我们之间为何如此惊人的相似?彼此之间又为何如此的各不相同?有一句格言,“人与人之间很少有差异,但差异真正起作用。”这句话几乎总结了人格心理学家的观点。什么是人格?每个人都知道,但没有人能说得清楚。40多年前,美国人格心理学教科书上的这段话至今仍然是对人格定义的真实写照,即不同的理论家对人格的界定存在显著的差异。

编辑推荐

《人格与健康》是赵静波编写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格与健康-变态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系列丛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