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寄生虫病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周晓农 总主编  页数:179  

前言

  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曾是寄生虫病流行较严重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早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就把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等五大寄生虫病列为重点防治的疾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我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钩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的流行范围明显缩小,流行程度与危害显著降低。2008年我国宣布消除了丝虫病,成为世界上现有丝虫病流行的国家中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实现消除丝虫病目标的国家。  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寄生虫病的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04年完成的全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为19.34%,据此推算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总人数约1.29亿。包虫病、黑热病等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西部农牧业地区流行仍较广泛。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于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食源性寄生虫病和机会性寄生虫病的发病人数也呈现上升趋势。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广大基层医疗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寄生虫病防治能力和水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周晓农研究员等国内30多位长期从事寄生虫病防治、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专家编写了《人体寄生虫病基层预防控制丛书》。该丛书包括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机会性寄生虫病、土源性寄生虫病、虫媒寄生虫病等若干分册,从疾病的分布与危害、临床症状与流行特征、诊断与治疗、预防控制策略与防治技术等方面,对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独特性和实用性。

内容概要

本分册的各病种虽然仍按寄生虫的生物学分类进行编排,但总论及附录中都增加了按感染食物种类和来源进行分类等内容,便于读者在实践中联想到不同食物种类或饮食方式与寄生虫感染的关系,以快速对食源性寄生虫感染作出判断和处置。本分册共17章,总论部分介绍了食源性寄生虫病定义和种类、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诊断防治原则,并就加强食品安全等进行了介绍。各论中水源性寄生虫病主要介绍了隐孢子虫病;肉源性寄生虫病主要介绍旋毛虫病、猪带绦虫病、牛带绦虫病、亚洲带绦虫病;鱼源性寄生虫病主要介绍华支睾吸虫病、东方次睾吸虫病、棘口吸虫病、异形吸虫病、异尖线虫病、棘颚口线虫病;软体动物源性寄生虫病主要介绍广州管圆线虫病、棘口吸虫病、拟裸茎吸虫病;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病主要介绍并殖吸虫病;两栖爬行动物源性寄生虫病主要介绍曼氏迭宫绦虫病;节肢动物源性寄生虫病主要介绍膜壳绦虫病(微小及缩小膜壳绦虫病);植物源性寄生虫病主要介绍布氏姜片吸虫病。由于本分册篇幅有限,故将一些少见食源性寄生虫病放入附录中列表简要介绍,同时已在其他分册中作重点介绍的寄生虫病,虽然也属食源性寄生虫病,但在此分册中不再介绍。如:阔节裂头绦虫病、肾膨结线虫病、猪巨吻棘头虫病、比翼线虫病等,放到附录二中;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弓形虫病、肉孢子虫病等并入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病分册;肝片形吸虫病、美丽筒线虫病、舌形虫病等并入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分册。本分册的各论,除介绍各寄生虫病的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特征、临床表现与诊治,还特别介绍了食物及其制品的检测、预防控制及病案分析等内容。编写中力求内容实用,以适合基层寄生虫病防治人员的需求。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定义与种类 第二节 生物学特征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 第四节 致病特点 第五节 诊断与防治原则 第六节 食品安全第二章 隐孢子虫病 第一节 病原与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治 第三节 水源和食品检测 第四节 预防控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第三章 华支睾吸虫病 第一节 病原与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治 第三节 食物及其制品检测 第四节 预防控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第四章 东方次睾吸虫病 第一节 病原与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治 第三节 食物及其制品检测 第四节 预防控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第五章 姜片虫病 第一节 病原与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治 第三节 食物及其制品检测 第四节 预防控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第六章 并殖吸虫病 第一节 病原与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治 第三节 食物及其制品检测 第四节 预防控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第七章 棘口吸虫病 第一节 病原与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治 第三节 食物及其制品检测 第四节 预防控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第八章 拟裸茎吸虫病 第一节 病原与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治 第三节 食物及其制品检测 第四节 预防控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第九章 猪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 第一节 病原与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治 第三节 食物及其制品检测 第四节 预防控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第十章 牛带绦虫病 第一节 病原与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治 第三节 食物及其制品检测 第四节 预防控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亚洲带绦虫病第十二章 曼氏裂头蚴病第十三章 膜壳绦虫病第十四章 旋毛虫病第十五章 广州管圆线虫病第十六章 异尖线虫病第十七章 棘口线虫病主要参考文献附录

章节摘录

  第二章 隐孢子虫病  人体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1976年首次报道的,最初认为是先天性免疫缺陷或经历免疫抑制治疗的个体的机会性致病病原体,被列入新发传染病之列。1982年,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健康人群因与感染隐孢子虫的犊牛密切接触而暴发隐孢子虫病,以及艾滋病患者长期感染隐孢子虫并且发生几例死亡的报道,进一步引起医学界重视。我国于1987年由韩范在南京首次发现人体病例。  目前隐孢子虫病已被列入世界最常见的6种腹泻病之列,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将人的隐孢子虫病列为艾滋病的怀疑指标之一。国外曾多次发生因饮用水污染造成大量人群集体感染的事件。在畜牧业中,隐孢子虫感染引起新生小牛腹泻,国外称为小牛泄泻症。随着生物学家、寄生虫学家对于隐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研究的深入,已引起了兽医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药物学、公共卫生、饮水卫生以及废水处理等领域专家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对隐孢子虫病的研究成为全球寄生虫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1 907年著名寄生虫学家Tyzzer发现了隐孢子虫,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发现隐孢子虫感染与胃肠道疾病有关。20世纪80年代,由于隐孢子虫常常作为慢性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和发生多次介水传播暴发等原因,人们广泛地开展了隐孢子虫基因组、基因分型等研究,才使得对该虫在流行病学、生物学、分类学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

编辑推荐

  《食源性寄生虫病》为“人体寄生虫病基层预防控制丛书”的其中一册。 本分册的各病种虽然仍按寄生虫的生物学分类进行编排,但总论及附录中都增加了按感染食物种类和来源进行分类等内容,便于读者在实践中联想到不同食物种类或饮食方式与寄生虫感染的关系,以快速对食源性寄生虫感染作出判断和处置。  本丛书涉及各类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知识,如食源性寄生虫病、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机会性寄生虫病、土源性寄生虫病、虫媒寄生虫病等,以分册形式出版。主要内容包括各类寄生虫病的分布与危害、临床症状与流行特征、诊断与治疗、预防控制策略与防治技术等,并收录部分病例和预防控制工作实例,是从事人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基层疾病控制、临床专业人员的实用工具书。  本书出版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经费资助(编号:2008zx10004-011)”。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食源性寄生虫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愿与您长期合作
  •   书很专业,可供从事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使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