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8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黄伯灵 等主编 页数:280
内容概要
毫针浅刺疗法是采用普通毫针,在人体皮内或皮下进行浅刺以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种针刺方法。在古代该针法就受到众多古医家的重视,《灵枢》对此曾有较多记载,书中所载的浅刺方法流传至今未衰。时至今日,国内已出现了多种新兴的浅刺治疗方法,对毫针浅刺疗法有突出贡献的应数头皮针、腕踝针疗法,它跳出了自《黄帝内经》以来浅刺仅是深刺疗法的一种补充,或仅是因人、因病、因穴而局限性使用的框架,形成了一种以浅刺为主体的、专以毫针浅刺治疗各种疾病的新针法。以后虽又出现了浮针及皮内针疗法,但后两者均有专门的针具,已不属于本书所要撰写的毫针浅刺范畴。本书所叙述的毫针浅刺疗法,是一种从广义角度来说的毫针浅刺,并不完全局限于腕踝针、头皮针,更多的是按经络循行或按颈、胸、腹、背分部位取穴的体针疗法,以及一些采用毫针浅刺的特种针法。由于毫针浅刺疗法针入很浅,故进针极少疼痛,就成为毫针浅刺疗法最鲜明的特色,且由此而受到广大患者的热切欢迎,尤其是畏惧针感的老人、妇女、儿童甚至外国患者。加之毫针浅刺疗法治疗范围极广,操作又很便利,故是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针刺方法。在广大疾病患者及众医家均在追求无痛治疗的今天,撰写并出版这样一部毫针浅刺疗法,最主要的目的,除了是要将作者多年来临床使用毫针浅刺疗法之经验奉献给大家,用以抛砖引玉外,还拟补充针灸著作中尚无毫针浅刺疗法专著之空白,使毫针浅刺疗法成为祖国针灸医学针刺法百花园中开出的一朵既普通又艳丽的小花。
作者简介
黄伯灵,男,汉族,1952年生,浙江嵊州市人,南京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近30年来一直从事针灸治疗骨伤疾病的研究。作为主持者,先后完成10余项部、省、市科研课题,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及多项其他奖励。主编及编写了针灸等专业著作6部。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书籍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毫针浅刺疗法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黄帝内经》对浅刺疗法的论述 第一节 皮部理论 第二节 浅刺针具 第三节 浅刺刺法 第三章 历代医籍中的浅刺腧穴 第四章 毫针浅刺疗法的治疗机制 第一节 中医理论 第二节 现代医学机制 第五章 毫针浅刺疗法的治疗特点及适应证 第一节 浅刺疗法的治疗特点 第二节 浅刺疗法的适应证 第六章 毫针浅刺疗法的操作方法 第一节 针前准备 第二节 进针方法、角度与深度 第三节 使痛感降低的进针方法与习练 第四节 浅刺治疗中毫针的组合方式及疗程制定 第五节 留针、行针、补泻、出针及注意事项 第七章 分部毫针浅刺 第一节 头皮浅刺 第二节 面部与眼部浅刺 第三节 颈部浅刺 第四节 胸部浅刺 第五节 腹部浅刺 第六节 背部浅刺 第七节 臀部浅刺 第八节 四肢浅刺下篇 各论 第一章 内科疾病 流行性感冒 支气管哮喘 胃炎 胃下垂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肠炎 腹痛 膈肌痉挛 便秘 慢性胆囊炎 腰背痛 风湿性关节炎 脑血管意外 中风吞咽障碍 中风失语 中风后持续性植物状态 短暂性脑缺血 内耳性眩晕 肾炎 尿潴留 遗尿症 …… 第二章 妇科疾病 第三章 骨伤科疾病 第四章 外科疾病 第五章 五官科疾病 第六章 儿科疾病 第八章 日本的针灸与浅刺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毫针浅刺疗法的形成与发展 毫针浅刺疗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代。《山海经?东山经》里就记载道:“又南四百里,日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诸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用白话来说就是:“再向南四百里的地方,有座大山,叫做高氏山。山上遍布着晶莹的玉石,山下遍布着很多可以用来作砭针治痛肿的箴石,诸绳水发源于这座山,往东注入湖泽,沿水多产黄金和美玉。”“箴”就是“针”字的早期繁体字。 《素问?异法方宜论》亦载:“故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唐?王冰注:“砭石,谓以石为针也。”全元起注《素问》时则更进一步指出:“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三镵石,其实一也。古来未能铸铁,故用石为针”。据以上记载,可以认为砭石是一种较锐的楔形石块,最初它主要被用来破开脓肿和排脓放血,后逐渐演变发展成进行针刺治疗的工具。当身体某处有了病痛,用砭石去捶击、抵按,可以减轻或消除病痛,以后再有病古人就会有意识地去这样做,从而创造了砭石疗法。《山海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这是一部记载上古人类生活的百科全书,丢开砭石排脓的功效暂不说,上古人类用砭石来刺激身体某些部位疗疾,这应该就是砭石浅刺的较早期记载了。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