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刘锡光 等主编 页数:331
前言
乳头瘤病毒是一类在脊椎动物中广泛存在的病毒,在人类医疗保健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临床、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大量研究资料均已表明,它可以在人类广泛传播,与许多人类常见病有关,特别是该病毒感染与人和动物的肿瘤密切相关,它是研究癌变过程的良好模型。目前,预防宫颈癌疫苗的投放市场,首次证明癌症也可以用疫苗来进行预防。乳头瘤病毒病又是全球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最近报道,全球一半以上的成人被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目前已鉴定的已达100个型别以上,它感染特定部位或引起特定临床症状,约有30%通过性传播。有报道指出,77%HIV阳性妇女同时也是}tPV阳性。与其他性传播疾病不同,HPV很易通过与感染的皮肤或与污染的物品直接接触而传播。所谓安全性行为不能阻止HPV的传播,因为病毒存活在生殖道的外层皮肤细胞之内和阴道宫颈、肛门和尿道等细胞内。避孕套不能保护所有这些部位的病毒传播。美国资料表明,大约有1000万美国妇女,其中大多数是10多岁和20多岁,具有活动性HPV感染。以刘锡光、刘忠、田厚文为主编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防治》一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自然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心理学与经济学、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等。该书反映了当今国际上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研究的最新成就,不仅对病毒学家、大专院校的科学家、临床医务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从事抗病毒、抗癌药物和疫苗研究开发生产的企业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该书的出版无疑可以促进我国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研究,以及预防性疫苗和治疗药物的开发。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8章其基本内容: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人乳头瘤的流行病学; 自然史; 人乳头瘤病毒的实验诊断; 人乳头瘤感染的心理学;经济科学; 人乳头瘤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第一节 病毒的生物学 一、乳头瘤病毒生物学性状 二、人乳头瘤病毒的致病性 三、病毒感染复制 四、人乳头瘤病毒的免疫反应 第二节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一、人乳头瘤病毒生活史 二、病毒基因组的结构 三、病毒基因的转录和调控 四、病毒基因的蛋白功能 五、病毒DNA的复制 第三节 人乳头瘤病毒的致癌作用及机制 一、病毒的感染途径及传播方式 二、人乳头瘤病毒致癌的流行病学 三、病毒致癌的机制 四、机体内源性致癌的相关依据 五、病毒介导的细胞转化作用 六、病毒感染致癌的免疫机制第二章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 第一节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流行 一、人乳头瘤病毒的流行现状 二、人乳头瘤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第二节 我国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流行趋势和发病率 一、我国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流行趋势 二、我国人乳头瘤病毒的发病率 第三节 人乳头瘤病毒按型别分类 一、按不同分类方法对人乳头瘤病毒进行分型 二、不同基因型人乳头瘤病毒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 第四节 人乳头瘤病毒引起损害的流行病学 一、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部位 二、人乳头瘤病毒引起损害的分类 三、人乳头瘤病毒与肛门生殖器尖锐湿疣 四、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 五、人乳头瘤病毒与阴茎癌 第五节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 一、宫颈癌流行现状 二、宫颈癌的病因 三、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四、宫颈癌的筛查和检测 五、宫颈癌的防治 第六节 肛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 第七节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传播类型 一、直接性接触传染 二、非性接触传染 第八节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危险因子 一、年龄因素 二、性别因素 三、多重感染 四、遗传因素 五、身体状况 六、激素水平 七、机体免疫状况 八、行为危险因素 九、避孕药具 十、吸烟与饮酒 十一、其他易感因素 第九节 发生在其他部位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的疾病 一、概述 二、与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的皮肤黏膜肿瘤第三章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自然史 第一节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与尖锐湿疣 第三节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 第四节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腺癌 第五节 人乳头瘤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第四章 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 第一节 乳头瘤病毒及人乳头瘤病毒的系统演化和命名 一、乳头瘤病毒的系统演化……第五章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经济学第六章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心理影响 第七章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预防 第八章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治疗附录 英汉名词汇编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人乳头病毒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尽管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等相关研究为肿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但目前中晚期肿瘤的5年生存率及死亡率与以往比较并没有显著提高。肿瘤的发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原因,是由内因(遗传异常或缺陷)、外因(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单独或多种因子协调诱发引起遗传物质变异或表达异常所致。不同的因素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有些因素是导致肿瘤发生的启动因素,而有些因素则属于促癌因素,只有在肿瘤发生启动后才具有致癌作用。1911年,Peyton Rous研究发现Sarcoma肉瘤病毒感染可诱发鸡产生白血病,由此确立了肿瘤病毒的概念,二十多年后人们又发现了诱发小鼠乳腺癌的肿瘤病毒,表明哺乳类动物的肿瘤也可以由肿瘤病毒感染引起,人类肿瘤病毒因致瘤机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发现的较晚。
后记
为了全面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关系,我们收集了一些关于哈拉尔德·楚尔·豪森的生平、成就、荣誉以及他的新学术思想和主要著作,供大家学习参考。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Llsen,1936),他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是德国海德堡癌症研究中心的荣誉教授、前主任和科学主管,德国著名医学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病毒学,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得主之一。他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人类乳头病毒,认为该病毒很可能会是宫颈癌的病因,经深入、细密、锲而不舍的研究,终于证实了两者之间的直接关连性。自此,病毒可能会是癌症病因的研究成果,成为了医学科学中新的学术理论。生平豪森生于1936年3月11日,德国医学科学家和退休教授。青年时期目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景象,对待生活十分认真。他专注于学业,虽然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享乐主义,但是他认为自己从来都不是嬉皮一族。豪森曾在波恩大学、汉堡大学及杜塞尔多夫大学学习医学,并于1960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两年后,他进入杜塞尔多夫大学微生物研究所担任科研助理。三年半后,他又在美国费城的儿童医院病毒实验室工作,随后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助理教授。1969年,他成为维尔茨堡大学教授,并在病毒学研究所工作。1972年,他执教埃尔朗根一纽伦堡大学,1977年在弗赖堡大学执掌教席。从1983年到2003年,楚尔担任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主席,于2003年3月正式退休。他还是国际癌症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的主编。豪森将毕生精力用于研究乳头瘤病毒。2008年,他因为发现了乳头瘤病毒(papilloma virus)是子宫颈癌的病因,而与另外两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成果2008年10月6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
编辑推荐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防治》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