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周仲瑛 编 页数:758
前言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理论和内科专业知识研究人体内脏疾病,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系统地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因而也是学习和研究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是中医学的主干学科,在中医临床学科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医内科学的形成,是在中医药学发展的基础上,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总结。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对中医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发展中医内科学术体系,发挥中医治疗内科杂病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使中医临床工作者能够掌握内科疑难病、常见病的中医辨治规律及学术理论研究现状,加强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应用,提高中医临床辨治水平,不断满足患者对中医药临床治疗的需要,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家、教授在总结多年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一书。 本书编写力求内容科学、先进、实用,充分体现中医内科学临床辨证论治的特点,反映当前中医内科杂病辨治与学术研究发展的总体水平。所述病种,从临床实用考虑,以介绍临床疑难病、常见病为主。编写注重强调中医临床思辨能力及临床疗效,理论联系实际,并有编者的实践认识与经验体会,务使内容精练、丰富,既有实用性,又有深广度,对中医内科理论有进一步的深化、发展。在编写内容上突出中医特色,反映中医优势,体现现代研究进展。
内容概要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是一部系统介绍内科杂病中医辨治思路和方法的专著,专绪论、各论两部分。绪论简要介绍了中医内科学术发展源流及研究现状,并论述当前临床诊治及学术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研究思路与展望。各论分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症、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症七章。每章前有本章概说,阐述本系统主要病变机制与所属病证的相关性,产指出病证的辨治要领等。章下设节,全书介绍了有代表性的35个病症。所述病种,从临床实用考虑,以介绍临床疑难病、常见病为主,充分发挥中医治疗内科杂病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使中医临床工作者能够掌握内科疑难病、常见病的中医辨治规律及学术理论研究现状。编写注重强调中医临床思辨能力及临床疗效,理论联系实际,并有编者的观点认识与经验体会,使内容精练、丰富,既有实用性,又有深广度,能够启发开拓临证思路。
作者简介
周仲瑛,男,汉族,1928年6月出生,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名中医。2009年,获得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国医大师称号。江苏如东人,家世业医,自幼随父著名中医专家周筱斋教授学习医术,出道后悬壶乡里。为求医术精深,又先后就学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1956年毕业后留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副院长等职,1983年调任南京中医学院,任院长,现为该校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急难症)学”的学科带头人,是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七届人大代表,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江苏省药品审评委员会顾问,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首批授予的全国著名中医(500名)之一。先后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研究生教师称号。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中医内科学术发展源流及研究现状第一节 中医内科学术发展源流第二节 中医内科学术研究现状第二章 以脏腑为核心的病证分类体系第一节 脏腑学说是内科杂病分类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脏腑是内科杂病分类体的核心第三章 辨症论治的临证应用第一节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第二节 审证求机第三节 辨证应知常达变第四节 治法与辨证的关系第五节 复合组方与方药的选择第四章 中医内科学术研究的思路第一节 病证结合研究,注意西为中用第二节 加强探索研究疑难病证的辨治规律各论第一章 肺系病证第一节 咳嗽第二节 哮病第三节 肺痨第四节 肺胀第二章 心系病证第一节 心悸第二节 胸痹第三节 痴呆第四节 癎病第五节 不寐第三章 脾胃病证第一节 胃痛第二节 呕吐第三节 泄泻第四节 便秘第四章 肝胆病证第一节 眩晕第二节 中风第三节 头痛第四节 胁病第五节 黄疸第六节 膨胀第七节 积聚第五章 肾系病证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附录:方剂汇编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中医内科学术发展源流及研究现状 第一节 中医内科学术发展源流 一、中医内科学的萌芽与奠基 中医内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商的甲骨文中,已有关于疾病方面的知识,开始认识“疾首”、“疾腹”、“疾言”、“疟疾”、“蛊”等内科疾病,采用按摩和药物等治疗方法,而作为治疗疾病方法这一“汤液”,传说也是由商代的伊尹创制的。西周时期《周礼》则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料,其中疾医可称为最早的内科医师,并记载有“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山海经》中已经记载了不少疾病名称和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药物。《左传》中更有六气致病的记述。这一时期可称为中医内科学的萌芽时期。 ……
编辑推荐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反映了当前在医内科杂病辨治与学术研究发展的总体水平,不仅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及科研人员有价值的案头参考书,也可作为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的教材,能够学以致用,对中医临床、科研人员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