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微创学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张阳德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01出版)  作者:张阳德 编  页数:1448  

前言

自1805年德国学者Bozzini提出内镜设想以来,迄今已200余年。在医学应用发展中,不断改进,由初期的硬式内镜,到半可曲式内镜,发展以石英玻璃纤维作导光束的纤维内镜,经历了漫长的150年。1983年借助微型CCD图像传感器研制成功的电子内镜,大大提高了医学临床诊断水平,随着硬质内镜用于体腔内疾病诊断与手术的开展,使外科临床手术改变了传统的切开体表方式,采用经体表戳孔插入内镜的方式,进行各种腔内器官的手术治疗。近几年来,国内外开始了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式的探讨,一个全新的内镜微创外科手术时代已经到来。内镜与微创医学,引发了外科领域的重大技术革命。从传统的手术切开技术,至内镜下微创手术技术,以及近几年开展的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技术,是医学临床诊治技术和观念的重要改变。内镜下微创手术以其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逐渐为广大患者接受,掌握这种临床诊治手段的医师也越来越多。当前,医用内镜已成为医生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内镜微创,造福人类。2001年,我们编著了国内外第一部多专科内镜综合性专著《内镜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得到广大内镜临床医学和内镜工程研究人员的重视。近10年来,随着各种新型的内镜向智能化、清晰化、人性化发展·,各种内镜微创设备和器件的需求大大增加。由于社会和市场有需求,理工科学的最新技术也都关注重视医用内镜产品高技术的研发,纷纷将用于工业内镜的探测技术、遥感技术,航空航天远程遥控技术、微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手段用于医用内镜下自动控制和诊断。随着医用内镜微创产品的各种需求提高,多学科科技人员参入到该产品的研发。纳米生物技术、纳米材料、生物信息学、生物力学、生物数学模型等基础和应用前沿学科,都进入到本领域,大大地推动了医学内镜与微创临床诊疗水平的发展,现在,从内镜与微创的产品,可以看到体现全社会高精尖现代技术应用的层面。如从纤维肠镜到电子肠镜,到可变焦电子肠镜、染色电子肠镜。从普通光学腹腔镜,到电子腹腔镜、术中超声诊断的多角度电子腹腔镜、遥控机器人内镜等。临床治疗中,由传统的“体表切开”较复杂的手术,发展为“经内镜下微创手术”,手术得以简化。现在,经内镜下进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已经覆盖了临床医学的神经科、耳鼻咽喉头颈科、眼科、口腔科、呼吸科、血管介入科、心胸外科、消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科、骨科、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麻醉科、内镜装备与内镜消毒科共15个专科。近几年,又发展到“经自然腔道外科手术”。

内容概要

  《内镜微创学(第2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人事司卫人才便函【2007】89号文件、卫生部医管司卫医管评价便函【2010】97号文件,委托卫生部医管司内镜临床诊疗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等行业机构,组织实施全国内镜与微创临床诊疗质量评价及内镜与微创培训基地认定工作.同时负责内镜与微创诊疗专业技术人员资质考核,对审评合格者,颁发证书。为配合内镜与微创医师的培训和资质考核工作,卫生部医管司内镜临床诊疗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组织全国各临床专业的内镜与微创医学专家编写了《内镜微创学(第2版)》,为各临床专业内镜与微创医师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操作考评提供理论依据。  《内镜微创学(第2版)》是一部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从设备结构原理到操作使用方法,完整、系统地介绍内镜与内镜下微创医学的专著。《内镜微创学》反映了医、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重视内镜与微创临床应用、基础研究、设备器材研制引导,注重内镜与微创的理论教学、规范培训和考试。《内镜微创学(第2版)》展示了我国内镜与微创临床诊疗的最新水平,理论性和实用性强。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内镜医学概论第一章 内镜医学概述第一节 内镜医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第二节 内镜的临床应用第三节 内镜诊断、治疗与病理检查、放射检查、超声检查诊断的关系第四节 国内外内镜的开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章 内镜检查和手术对人体功能和健康的影响第一节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第二节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第三节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第四节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第五节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第六节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第七节 对代谢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第八节 对血气和酸碱平衡的影响第九节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第十节 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第十一节 对妊娠的影响第十二节 对儿童的影响第三章 内镜诊断的基本手段与方法第一节 内镜直视下进行腔内形态观察第二节 内镜下活检进行病理学诊断第三节 内镜下灌洗抽洗表面物、分泌物、内容物进行细胞学检查和可溶性物质的成分分析第四节 内镜超声影像诊断第五节 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性诊断第六节 内镜介导下X线造影诊断第七节 内镜荧光、红外光造影检查第八节 镜下照相与录相影像图片分析诊断第九节 内镜下治疗性诊断第十节 内镜计算机诊断第四章 内镜治疗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第一节 内镜治疗的原理和种类第二节 内镜治疗的基本方法第三节 内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的关系和异同第四节 日前临床内镜治疗存在的理论技术问题及解决对策第五章 内镜的构造原理与种类第一节 内镜的构造原理与种类第二节 硬式内镜的种类第三节 纤维内镜第四节 电子内镜第五节 新型内镜种类简介第六章 内镜辅助器械及与内镜配套使用的仪器配件第一节 光源第二节 内镜图像处理器第三节 内镜诊断常用器械的种类、原理和使用要点第四节 内镜治疗常用器械第五节 与内镜配套使用的仪器第七章 内镜及配套使用仪器附件的清洁、消毒与维护保养第一节 内镜清洁消毒标准第二节 内镜的清洁、消毒、维护与保养第三节 配套仪器的清洁、消毒、维护与保养第四节 附件的清洁、消毒、维护与保养第五节 清洁剂与消毒剂的选择第六节 内镜使用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第七节 内镜及配套使用的仪器附件故障检修注意事项第八节 内镜及配套使用的仪器、附件仓库储存保管的注意事项第八章 内镜检查诊断室和手术室的设计布局与设施配置要求第一节 内镜检查诊断室整体设计原则和布局要求第二节 内镜手术室整体设计原则和布局要求第三节 登记室的布局和应配置的设施要求第四节 更衣室的布局和应配置的设施要求第五节 候诊室的布局和应配置的设施要求第六节 准备室的布局和应配置的设施要求第七节 操作室的布局和应配置的设施要求第八节 器械清洗消毒室的布局和应配置的设施要求第九节 教学示教室的布局和应配置的设施要求第十节 储蓄室的布局和应配制的设施要求第十一节 各型内镜及检查诊断辅助设备的配置要求第十二节 监护及抢救设施的配置要求第十三节 麻醉药品、急救药品及消毒、消洁剂的配置要求第十四节 通风、空调、降尘设备的配置要求第十五节 内镜工作站的原理、工作任务及设备配置要求第九章 内镜检查申请单、报告单、内镜手术病人住院病历和手术记录书写的规范要求第一节 内镜检查申请单、报告单书写的规范要求第二节 内镜病人病历书写的规范要求第三节 内镜病人手术记录书写的规范要求第十章 内镜检查报告单的阅读分析与内镜检查诊断的注意事项第一节 内镜检查报告单的阅读与分析第二节 内镜诊断与临床最后确诊诊断符合率分析第三节 内镜诊断程序与内镜诊断思维第四节 内镜诊断的表述第五节 内镜检查要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第六节 内镜检查要结合临床生化、病理、x线等其他检查手段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第七节 内镜手术治疗性诊断注意事项第八节 国内外内镜诊断标准、分期分级标准简介第十一章 内镜检查诊断室与手术室的管理制度与医护人员的职责第一节 内镜检查诊断室的规章制度第二节 内镜检查应遵循的基本技术操作规程第三节 内镜手术室的规章制度第四节 内镜手术应遵循的基本技术操作规程第五节 内镜检查诊断和手术病历的资料管理第六节 图像记录和分析的规范要求第七节 内镜检查诊断室主任职责第八节 内镜检查诊断室医师职责第九节 内镜检查诊断室技师职责第十节 内镜检查诊断室护师(士)职责第十一节 内镜检查诊断室工作人员职责第十二节 内镜手术外科主任职责第十三节 内镜手术医师职责第十四节 内镜手术住院医师职责第十五节 内镜麻醉医师职责第十六节 内镜手术室护士长职责第十七节 内镜手术室护士职责第十二章 我国内镜医师的培养教育现状第一节 我国内镜医师的现状第二节 加强内镜医师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三节 内镜医师必须具备的品格素质、理论素质与业务技术素质第四节 高等医学院校内镜医师教育培养的设想第五节 内镜医师的培训与认证第二篇 相关学科技术在内镜诊疗中的应用原理、设备及临床应用第十三章 放射影像技术在内镜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第一节 平片第二节 消化道造影和数字胃肠造影第三节 胰胆管造影和数字胃肠造影第四节 泌尿系造影第五节 血管造影第六节 子宫输卵管造影第七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CT)第八节 磁共振成像第九节 图像储存与传输系统第十四章 内镜微波治疗的原理、器械设备及其临床应用第十五章 内镜激光治疗的原理、设备及临床应用第十六章 内镜冷冻治疗的原理、设备及临床应用第一节 内镜冷冻治疗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冷冻治疗机的种类、结构、功能和特点第三节 内镜冷冻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第四节 内镜冷冻治疗的并发症及防治第五节 冷冻治疗机的维护与消毒第六节 内镜冷冻治疗的注意事项第十七章 内镜介入治疗的原理、设备及临床应用第一节 内镜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内镜介入治疗的主要器械设备第三节 内镜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第十八章 内镜超声刀治疗的原理、设备与临床应用第十九章 内镜高频电刀治疗的原理、设备与临床应用第二十章 内镜近距离后装放射治疗第一节 内镜近距离后装放射治疗的概念第二节 近距离后装放射治疗设备第三节 近距离治疗的放射源第四节 近距离后装放射治疗放射源的布源第五节 内镜近距离后装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第六节 近距离后装放射治疗的并发症第七节 近距离后装放射治疗机的保养第八节 内镜近距离后装放射治疗要注意防护第二十一章 内镜氩气刀治疗第一节 内镜氩气刀治疗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内镜氩气刀的种类、结构、功能和特点第三节 内镜氩气刀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第四节 内镜氩气刀治疗的清洁、消毒与保养第五节 内镜氩气刀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第六节 内镜氩气刀治疗的注意事项第二十二章计算机辅助外科及其在普通外科的应用第一节 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第二节 手术机器人与机器人手术第三篇 内镜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麻醉、营养支持疗法和并发症的防治第二十三章 内镜外科手术的术前准备及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 内镜外科手术设备设施基本要求第二节 内镜设备和手术器械清洁、消毒、保养与维护第三节 内镜外科手术病人术前准备第四节 手术病人并发症诊断与处理第五节 内镜外科手术室布局及手术器械准备……第四篇 神经系统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第五篇 呼吸系统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第六篇 心血管系统和外科疾病的内镜与治疗第七篇 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第八篇 普通外科腹腔镜诊断治疗技术第九篇 泌尿系统疾病内镜诊断与治疗第十篇 妇产科疾病内镜诊断与治疗第十一篇 骨与关节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第十二篇 耳鼻咽喉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第十三篇 内镜超声检查与诊断治疗技术第十四篇 眼科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第十五篇 内镜与介入治疗技术第十六篇 内镜新技术

章节摘录

插图:7.极板、刀头、连接电缆和病员构成的电刀外系统不得与接地金属或对地有较大电容的金属接触,否则电刀从悬浮状态变成了接地状态。手术时病员身上也不得携带或接触未接地的导体(金属),这些导体虽未接地但会集中高频电磁场发生严重高频辐射。手术中医护人员必须佩戴绝缘良好的橡胶手套,防止通过医护人员接触病员形成接地点而使病员和医护人员同时灼伤(因医护人员很难对地高频隔离)。8.监护电极或测量探头应远离手术区域,特别要避开手术电流通道(从刀头到极板),以防干扰;尽量不要使用金属电极,特别小要使用针状的或面积过小的电极,避免多点接地危险。9.小川的刀头一般小要接入机器不是正在使用的刀头应置于绝缘容器中,切忌随手乱放,绝对禁止将刀头放在病员身体上,防止电刀被误启动时灼伤病员或医护人员。10.建议不要使用过长的电极电缆,这不仅会增大高频漏电流,还叮能使电缆拖到地上或金属体上增大漏电流而引起灼伤,或者使高频电刀与手术台问距过大,误入该间距的人员可能触碰、踢扯高频电缆,以致电缆损坏、极板错动,脱落甚至撕裂(特别是软极板)。11.指状或蒂状组织如小儿阴茎小得使用单极高频电刀,因其细小的根部可能因通过较大电流而损伤组织。12.内镜电刀手术时操作医生应使用非金属框架眼镜,防止高频辐射在金属框架中产生涡流加热而烫伤医生脸部。13.病员体内植有金属物体(钢环、钢钉等)时要使高频电流通道避开金属植入物,这也是为了防止高频涡流加热而烫伤病员组织(内部)。14.电刀试验或手术中不要用裸露指头点接触处于启动状态的电刀极板或刀头,因为刀头和极板上存在高频辐射,即使高频漏电流低于安全标准(150mA)无大的危险,但仍可能产生刺激或灼痛。15.电刀应用附件(手控刀、脚控刀、极板等)是易损品,使用前和使用中应仔细检查和随时注意其工作性能,防止其误动作或不动作造成灼伤或妨碍手术。16.高频电刀应由专业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至少每年两次),以保证电刀的性能参数特别是安全指标始终符合国家标准。

编辑推荐

中华医学会、中医师协会、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卫生部医管司内镜临床诊疗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中闻内镜新闻网、中国内镜杂杂社联合向临床各专内镜与微创医师推荐《内镜微创学(第2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内镜微创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很好的一本书,实用全面,而且是正品,包装印刷精美,所有对微创感兴趣的医生都值得且应该拥有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