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常立文 页数:421
内容概要
创新是本次专升本教材编写的总思路。为了保证教材的创新,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卫生部教材办公室从内容到写作为教材的修订制定了4个指导性意见:①教材编写中引入“知识模块”的概念,并进行模块化编写;②创新教材写作,强化教材功能;③注意与普通教育教材的联系,强调与之区别;④具有良好的教学适应性与社会认同。根据以上精神,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在坚持教材的五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将模块化结构与各学科系统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谓模块化编写,是在保持知识结构系统性的前提下,将教材内容划分为3个模块,即复习模块、补充模块和提高(突破)模块。复习模块,是对学过知识的总结和提示,以达到对学过知识复习和巩固的目的,又避免脱节与严重重复。补充模块,是指相对目标学历层次而言所缺少的知识,即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补充学生未学过的知识。通过补充足够内容,确保与目标学历层次相适应,起到完善、提高的目的,是各章节理论的重点,是核心模块。提高(突破)模块,是指相对目标学历层次而言,以实用知识为基础,结合各专业的特点,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使学生能力提高。为了达到教材创新的目标,在进行模块化编写的过程中,我们遵照卫生部教材办的要求,对教材编写进行3个创新设计:①在每章节的开头,开辟问题与思考栏,设置1~3个问题,但问题不是复习题,答案不是现有的;问题不是单一的,是综合的;问题与重要的理论、实践相关,以达到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使教学模式成为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给教与学均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空间。②理论与实践:即选准符合相应学历层次目标要求的联系点,以达到基础与临床的相互渗透与联系,基础联系临床,临床回归基础的目的。③相关链接:即在教材的适当位置,慎重选择链接有关学科中某些热门进展、发展历史、已经具有临床价值的新技术、新理论、具有“小专题”的性质。主要目标是启发思考、开阔视野、引起兴趣、帮助学生能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从而具有突破的可能。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 绪论 一、儿童年龄分期 二、儿科学的任务与研究范围 三、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第二节 儿科疾病预防 一、新生儿筛查 二、计划免疫 三、各年龄期儿童保健重点 第三节 儿童疾病的治疗原则 一、儿科医师的访谈能力 二、儿科护理 三、心理治疗原则 四、饮食治疗原则 五、药物治疗原则 第四节 小儿水电解质平衡和液体疗法 一、小儿体液的总量及分布 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三、液体疗法 四、儿科几种常见病液体疗法的注意事项第二章 生长发育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生长发育规律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二节 生长发育 一、出生至青春期前的体格生长 二、青春期的体格生长 三、与体格发育有关的各系统发育 四、感知觉、运动、语言发育 五、生长发育评价 六、常见的生长发育问题第三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一节 儿童营养基础 一、营养素与膳食营养参考摄人量 二、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与营养关系 第二节 婴儿喂养方法 一、母乳喂养 二、部分母乳喂养 三、人工喂养 四、婴儿食物转换 第三节 幼儿营养与膳食安排 一、进食特点 二、幼儿膳食安排 第四节 营养状况评价的原则 一、膳食调查 二、实验室检查 三、体格发育评价 四、体格检查 第五节 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 第六节 儿童单纯性肥胖 第七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 一、维生素A缺乏症 二、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三、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 第八节 微量元素营养障碍 一、锌缺乏 二、碘缺乏症第四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第三节 胎儿宫内生长异常……第五章 遗传性疾病第六章 免疫缺陷病和风湿性疾病第七章 感染性疾病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第十三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第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第十五章 小儿急救参考文献索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