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7 出版社:人民卫生 作者:谭春雨 页数:10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藏经》旧题汉·华佗撰。本书历来多认为是后人伪托之作。本书3卷。上、中卷有49论,分论天地、阴阳、水火、寒热、虚实、脉色、脏腑辨证及痹证、痞证、中风、水肿、脚气、淋证、瘕瘕、积聚、痈疽、疔疮等。论中有详述病源、病理,有兼叙诊断、治则。下卷记载治疗各种疾病方剂60余首。 本次整理以清嘉庆十三年戊辰阳湖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书籍目录
华氏中藏经卷上 人法于天地论第 阴阳大要调神论第二 生成论第三 阳厥论第四 阴厥论第五 阴阳否格论第六 寒热论第七 虚实大要论第八 上下不宁论第九 脉要论第十 五色脉论第十 脉病外内证决论第十二 生死要论第十三 病有灾怪论第十四 水法有六论第十五 火法有五论第十六 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 积聚瘢瘕杂虫论第十八 劳伤论第十九 传尸论第二十 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第二十一 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二 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三 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四 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五 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 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七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八 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九华氏中藏经卷中 论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二 论痹第三十三 论气痹第三十四 论血痹第三十五 论肉痹第三十六 论筋痹第三十七 论骨痹第三十八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第三十九 论五丁状候第四十 论痈疽疮肿第四十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华氏中藏经卷下附录 《中藏经》八卷本比三卷本多出方剂方剂索引
章节摘录
病有灾怪论第十四 病有灾怪,何谓也?病者应寒而反热,应热而反寒,应吐而不吐,应泻而不泻,应汗而不汗,应语而不语,应寐而不寐,应水而不水,皆属灾怪也。此乃五脏之气不相随从而致之矣。四逆者不治。四逆者,谓主客运气俱不得时也。 水法有六论第十五 病起于六腑者,阳之系也。阳之发也,或上或下,或内或外,或畜在中。行之极也,有能歌笑者,有能悲泣者;有能奔走者,有能呻吟者;有自委曲者,有自高贤者;有寤而不寐者,有寐而不寤者;有能食而不便利者,有不能食而便自利者;有能言而声清者,有不能言而声昧者。状各不同,皆生六腑也。 喜其通者,因以通之;喜其塞者,因此塞之;喜其水者,以水济之;喜其冰者,以冰助之。病者之乐,慎勿违背,亦不可强抑之也。如此从顺,则十生其十,百生其百,疾无不愈矣。 火法有五论第十六 病起于五脏者,皆阴之属也。其发也,或偏枯,或痿躄,或外寒而内热,或外热而内寒,或心腹膨胀,或手足拳挛,或口眼不正,或皮肤不仁,或行步艰难,或身体强硬,或吐泻不息,或疼痛不宁,或暴无语,或久无音,绵绵默默,状若死人。如斯之候,备出于阴。 阴之盛也,阳必不足;阳之盛也,阴必不盈。故前论云:阳不足则助之以火精,阴不足则济之以水母者是也。故喜其汗者汗之,喜其温者温之,喜其热者热之,喜其火者火之,喜其汤者汤之。温热汤火,亦在其宜,慎勿强之。如是则万全其万。 水火之法,真阴阳也。治救之道,当详明矣。 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 风中有五者,谓肝、心、脾、肺、肾也。五脏之中,其言生死,状各不同。 心风之状一作候,汗自出而好偃,仰卧不可转侧,言语狂妄。若唇正赤者生,宜于心俞灸之;若唇面或青或黄,或白或黑,其色不定,眼瞤动不休者,心绝也,不可救,过五六日即死矣。 肝风之状,青色围目连额上,但坐不得倨偻者可治;若喘而目直视,唇面俱青者死。肝风宜于肝俞灸之。 脾风之状,一身通黄,腹大而满,不嗜食,四肢不收持。若手足未青而面黄者可治,不然即死。脾风宜于脾俞灸之。 肾风之状,但踞坐,而腰脚重痛也。视其胁下,未生黄点者可治,不然即死矣。肾风宜灸肾俞穴也。 肺风之状,胸中气满,冒昧汗出,鼻不闻香臭,喘而不得卧者可治,若失血及妄语者不可治,七八日死。肺风宜于肺俞灸之。 凡诊其脉,滑而散者风也。缓而大,浮而紧一作虚,软而弱,皆属风也。 中风之病,鼻下赤黑相兼,吐沫而身直者,七日死也。 又,中风之病,口噤筋急,脉迟者生,脉急而数者死。 又,心脾俱中风,则舌强不能言也;肝肾俱中风,则手足不遂也。 风之厥,皆由于四时不从之气,故为病焉。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