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6 出版社:人民卫生 作者:陈复正 页数:291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医药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是科学与人文融合得比较好的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只要遵循中医药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只要把中医理论知识的深厚积淀与临床经验的活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培养出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 近百余年西学东渐,再加上当今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作用,使得一些中医师诊治疾病,常以西药打头阵,中药作陪衬,不论病情是否需要,一概是中药加西药。更有甚者不切脉、不辨证,凡遇炎症均以解毒消炎处理,如此失去了中医理论对诊疗实践的指导,则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临床人才。对此,中医学界许多有识之士颇感忧虑而痛心疾首。中医中药人才的培养,从国家社会的需求出发,应该在多种模式多个层面展开。当务之急是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倡导求真求异,学术民主的学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了培育名医的研修项目,首先是参师襄诊,拜名师制订好读书计划,因人因材施教,务求实效。论其共性则需重视“悟性”的提高,医理与易理相通,重视易经相关理论的学习;还有文献学、逻辑学,生命科学原理与生物信息学等知识的学习运用。“悟性”主要体现在联系临床,提高思想思考思辩的能力,破解疑难病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中医儿科专著。由清·陈复正编撰。刊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 全书共6卷。卷一论述儿科中关于指纹、脉法及保产、调护、变蒸等内容。卷二~四为儿科主要疾病及杂证、疮疡的辨证施治。卷五~六介绍经陈氏增删的《万氏痘麻》歌赋170余首,附方130余首。 本书医论简明,方治详备。除收集了前代儿科文献、民间医疗经验外,并结合陈氏多年临证实践,“存其精要,辨其是非”而成,故日“集成”。 此次整理以清乾隆十五年(1750)登云阁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撰有导读,书后附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广泛适用于中医儿科临床医生及基层医生参考使用。 《幼幼集成》为中医儿科专著,是汇集儿科诸家之说,并参以己见编撰而成。其无论是在儿科理论,还是在诊断治疗方面,都有独到发挥。特别是在惊风辟妄,以及痉病的治疗方面,独具卓见,既有补偏救弊之功,又有临床实用参考价值。其对万氏麻痘、及小儿脉诊、指纹辨证等,都有重要的发挥。收方即有正方,又附有简便经验之方,颇为实用。故该书为儿科重要的临床参考书,颇值一读。
书籍目录
卷之一 赋禀 护胎 指纹晰义 指纹切要附指纹三关图 三关部位歌 浮沉分表里歌 红紫辨寒热歌 淡滞定虚实歌 纹形主病歌 小儿脉法 《内经》脉要 四脉主病 主证 总括脉要歌 脉证宜忌歌 保产论 难产七因 产要 附血晕气脱案 小产论 初诞救护 调燮 脐风证论 用火口诀 集成神火图 集成神火歌 指明火穴 宜用火者 切忌火者 夏禹铸治脐风灯火法附夏氏脐风火图 回生艾火附急救穴位图 初生护持 勿轻服药附冯楚瞻论 药饵之误张景岳 看病诀 寿夭辨 面色部位图 面部形色赋辨色分注 审颜色苗窍知表里之寒热虚实 简切辨证 五脏所属之证 变蒸辨附景岳说卷之二 胎病论 惊风辟妄喻嘉言论四段集成论三段 录诸家惊风论辨注附愚有小注以辨其惑 辨明致妄之由易去惊字 新立误搐类搐非搐分门别证 误搐二条论并方附周虚中先生太阳血虚筋脉急治案二 柔痉 刚痉 类搐十条论并方附 暑证 疟疾 痢疾 咳嗽 丹毒 疮痈 痘疮 霍乱 客忤 中恶 非搐二条论并方附 吐泻 大惊卒恐 附小儿时疫证治 痫疾证治 乳子伤寒证治 小儿伤寒类治出程凤雏《慈幼筏》 伤寒总括五法 ……卷之三卷之四卷之五卷之六后跋方剂索引
章节摘录
书摘熟料五积散此方专治妇人产后外感内伤,瘀血不行,痰凝气滞,头疼身痛,恶寒发热,心腹疼痛,寒热往来,似疟非疟,小腹胀满,伤风咳嗽,呕吐痰水,不思饮食,胸紧气急,手足搐搦,状类中风,四肢酸疼,浑身麻痹,凡产后一切无名怪证,并皆治之。 夫产后百节俱开,气血两败。外则腠理不密,易感风寒;内则脏腑空虚,易伤饮食,稍有不慎,诸证丛生。古书有产后以大补气血为主,杂病以末治之之戒,后世莫不遵之。惟事滋补,不知风寒未去,食饮未消,滋补一投,反成大害。昧者犹以为药力未到,愈补愈深,死而后已。天下之通弊,莫此为甚。予昔于潭州遇师指授此方,按法治之,往辄裕如,不敢自秘,逢人口授,并曾刊板印送,于兹四十余载,活人莫可胜纪。但虑世人不悟,以为浅近之方,安能神应若是?故古人谓千金易得,一诀难求,予今诀破,庶狐疑顿释。方名五积者,谓此方能去寒积、血积、气积、痰积、食积也。今产后之病怯,正犯此五积,以五积之证,投五积之方,岂非药病相值乎!犹虑药味辛散,而以醋水拌炒,名熟料五积散,俾药性和缓,表而不发,消而不攻。方内所用肉桂解表逐寒,白芍和荣谐卫,苍术、厚朴走阳明而散满,陈皮、半夏疏逆气以除痰,芎、归、姜、芷,人血分而祛寒湿,枳壳、桔梗,宽朐膈而利咽喉,茯苓去饮宁心,甘草和中补土。大虚大怯者,加人参,微虚者可不用。其为温中散寒之妙剂,用于产后,无往非宜。五积散本方原有人参,因世人不敢轻用,故方中未载。 香白芷一钱上青桂一钱。此二味不必炒川厚朴 正川芎芽桔梗陈枳壳 白云苓炒苍术杭白芍法半夏黑炮姜 炙甘草 广陈皮以上各一钱 全当归二钱 虚加人参一钱。 上药味皆宜秤过。除白芷、肉桂在外不炒,余药合为一剂。用好醋小半杯,净水一杯,与醋和匀,将药润湿,人锅内炒至黄色为度,取起摊地上去火毒,候冷,人白芷、肉桂在内,生姜三片、红枣三枚,净水二碗,煎至一碗,热服。此方至平稳,见效之后,依而服之,不拘剂数,以愈为度。惟产后大汗泄泻,或虚脱之证忌之。盖此方但能去病,不能补虚,虚证有方在前,并宜参考。 P30-31
后记
岭南罗浮修士陈公,天生灵敏,学躬枢要,于河洛畴范,天人理数之际,确有心得。其网罗百氏,淹贯群言,则自宋五子书及《参同契》以下,皆能折衷而论定之。尝因侍尘座,进质《易》义,剖晰详明,发挥晓畅,觉先圣微旨,后人疑团,不无了然。心口之间,就教日久,乃悔向之仅羡公为高旷玄妙者,殆浅之乎视公也。公于医事,颇尝究心,所经治全活无箅。近以幼科惊风法门传习贻害,将以扫除而廓清之,著为《幼幼集成》,凡六卷,计数十万言,凡例十有二,论辨证、治治案,及痘麻正变总赋、杂歌,共百数十条。盖自胎禀护持,迄于甫生稍长,诸凡病因、治要,罔不备于册,可谓无义不周,无隐不到矣。又其言明白显易,虽山农野老,皆得习其读而用之,将以消造化夭折之憾,全天地生物之心。是书之行,良非小补。而公之天根净彻,学识周通,其所以取精而用弘者,亦此窥见一端云。 时乾隆十六年一阳月 庐陵后学刘勒谨识于幼幼集成六卷之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