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8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吴瑭 页数:21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清·吴瑭(鞠通)所著,为明清医学中温热学派的名著之一。 全书共6卷。卷首引证《内经》经文,冠以原病篇。前三卷据金·刘河间“三焦分治”的方法,系统地把温病分上、中、下三焦三篇,详细论述了温病的病源和证治。卷四为杂说,讨论有关温病的学理,卷五为“解产难”,卷六为“解儿难”,都是结合温病的理论来讨论产后调治以及小儿惊风、痘症等。 由于本书所以论据和治疗方法,都是明清以来医家的实践经验,颇切实用;本书中创制的一些方剂和“桑菊饮”和“银翘散”等至今仍为中医所广泛应用,因此,本书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特别是研究温热病所不可少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卷首 问心堂温病条辨原病篇(引经十九条)卷一上焦篇(法五十八条,方四十六首)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伏温 湿温 寒温 温疟 秋燥 补秋燥胜气论(法八条,方六首)卷二中焦篇(法一百零二条,方八十八首,外附三方)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伏暑 寒湿 湿温(疟、痢、疸、痹附) 秋燥卷三下焦篇(法七十八条,方六十四首,图一首,共二百三十八法,一百九十八方)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伏暑 寒温(便血、咳嗽、疝瘕附) 湿温(疟、痢附) 秋燥卷四杂说 汗论 方中行先生或问六气论 伤寒注论 风论 医书亦有经子史集论 本论起银翘散论 本论粗具规模论 寒疫论 伪病名论 温病起手太阴论 燥气论 外感总数论 治病法论 ……卷五解产难卷六解儿难方剂索引
章节摘录
三、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日温病。 不缓,则非太阳中风矣;不紧,则非太阳伤寒矣;动数者,风火相煽之象,《经》谓之躁;两寸独大,火克金也。尺肤热,尺部肌肤热甚,火反克水也。头痛、恶风寒、身热自汗,与太阳中风无异,此处最足以相混,于何辨之?于脉动数,不缓不紧,证有或渴、或咳、尺热,午后热甚辨之。太阳头痛,风寒之邪,循太阳经上至头与项,而项强头痛也。太阴之头痛,肺主天气,天气郁,则头亦痛也,且春气在头,又火炎上也。吴又可谓浮泛太阳经者,臆说也。伤寒之恶寒,太阳属寒水而主表,故恶风寒、温病之恶寒,肺合皮毛而亦主表,故亦恶风寒也。太阳病则周身之阳气郁,故身热;肺主化气,肺病不能化气,气郁则身亦热也。太阳自汗,风疏卫也;太阴自汗,皮毛开也,肺亦主卫。渴,火克金也。咳,肺气郁也。午后热甚,浊邪归下,又火旺时也,又阴受火克之象也。 四、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按仲景《伤寒论》原文,太阳病(谓如太阳证,即上文头痛,身热,恶风,自汗也),但恶热不恶寒而渴者,名日温病,桂枝汤主之。盖温病忌汗,最喜解肌,桂枝本为解肌,且桂枝芳香化浊,芍药收阴敛液,甘草败毒和中,姜、枣调和营卫,温病初起,原可用之。此处却变易前法,恶风寒者,主以桂枝,不恶风寒主以辛凉者,非敢擅违古训也。仲景所云不恶风寒者,非全不恶风寒也,其先亦恶风寒,迨既热之后,乃不恶风寒耳,古文简、质,且对太阳中风热时亦恶风寒言之,故不暇详耳。盖寒水之病,冬气也,非辛温春夏之气,不足以解之,虽曰温病,既恶风寒,明是温自内发,风寒从外搏,成内热外寒之证,故仍旧用桂枝辛温解肌法,俾得微汗,而寒热之邪皆解矣。温热之邪,春夏气也,不恶风寒,则不兼寒风可知,此非辛凉秋金之气不足以解之。桂枝辛温,以之治温,是以火济火也,故改从《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法。 桂枝汤方 桂枝六钱 芍药(炒)三钱 炙甘草二钱 生姜三片大枣(去核)二枚 煎法服法,必如《伤寒论》原文而后可,不然,不惟失桂枝汤之妙,反生他变,病必不除。 辛凉平剂银翘散方 连翘一两 银花一两 苦桔梗六钱 薄荷六钱 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 淡豆豉五钱 牛蒡子六钱 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人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
编辑推荐
《温病条辨》是温病学的一部代表著作,不仅系统讨论了温病学的理论,而且对各种常见温病提出了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该书不仅是诊治温病的重要参考书,而且历来作为中医的“四大典籍”之一,是学习和掌握中医学的必读之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