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10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作者:李丕龙 页数:205 字数:312000
内容概要
本书是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近年来的勘探和研究成果为依据,对合肥盆地勘探和地质综合成果进行了系统概括和总结。首先介绍了合肥盆地的自然地理概况及回顾了该区的勘探和研究历程;详细描述了盆地地层特征,以及重力场、磁场、电场、地球化学场及地震速度场等物理特征;系统研究了盆地中新生代沉积体系类型,以及目前发现的暗色地层的生烃能力;最后总结了盆地地震勘探技术及进展。 本书可供从事石油地质勘探及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 第三节 盆地勘探历程及主要成果 一、地面地质调查及主要成果 二、地球物理勘探及其主要成果 三、地球化学勘探取得的主要认识 四、钻探及主要成果第二章 盆地地层发育特征 第一节 盆地基底地层 一、新太古界 二、古元古界 三、青白口系 四、震旦系 五、寒武系 六、奥陶系 七、石炭系 八、二叠系 第二节 盆地盖层 一、侏罗系 二、白垩系 三、第三系 四、第四系 第三节 中、新生代火山活动及其分布. 一、中生代侵入岩 二、大别山北缘地区中生代火山岩 三、新生代火山岩 四、中新生代岩浆活动的构造环境第三章 盆地地球物理场及化学场特征 第一节 地球物理场特征 一、重力场特征 二、磁场特征 三、电场特征 四、地震速度场特征 第二节 地球化学场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带 一、地面化探异常及有利勘探区带 二、地电化学勘探及其异常评价 三、水化学条件与有利勘探区预测 四、遥感油气异常研究第四章 盆地构造及演化分析 第一节 地震反射特征及构造层划分 一、基底构造层 二、盖层构造层 第二节 主要断裂体系及其地球物理特征 一、郯庐断裂——盆地东界断裂 二、吴集断裂——盆地西界断裂 三、寿县-耿集断裂——盆地北界断裂 四、龙-梅断裂——盆地南界断裂 五、肥中断裂 六、肥西-韩摆渡断裂 七、蜀山断裂 第三节 盆地构造样式 一、压缩构造样式 二、伸展构造样式 第四节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一、中生界构造单元划分 二、下第三系构造单元划分 第五节 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分析 一、印支期构造应力场特征 二、燕山期构造应力场特征 三、喜马拉雅期构造应力场特征 四、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第六节 大别造山带的演化与合肥盆地的耦合效应分析 一、古秦岭-大别洋壳发育阶段 二、古秦岭-大别洋壳向华北板块俯冲碰撞阶段 三、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再度分离阶段 四、大别山逆冲推覆隆升造陆阶段 五、大别山应力松弛或构造回返阶段 六、大别山第二次冲断造山阶段 七、大别山第三次隆升造山阶段 八、大别山第四次隆升造山阶段 第七节 郯庐断裂活动对盆地形成演化的影响 一、郯庐断裂带的演化 ……第五章 沉积体系与地震地质研究第六章 烃源岩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第七章 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第八章 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及进展结束语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