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8-12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作者:李增学
内容概要
内 容 简 介
本书为含煤地层层序地层分析方面的成果专著,由绪论和8章内容组成,论述了山东及邻区晚古生代古
生物群及含煤地层沉积时的区域地质背景,提出了与国际地层划分接轨的地层划分方案,重点论述了晚古生
代陆表海聚煤盆地含煤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特点,包括层序地层分析的基本思路、陆表海盆地层序划分的原
则、层序界面类型,最终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对陆表海聚煤盆地充填特征、沉积体系类型与演化、海平面变
化与聚煤作用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行了沉积体系域重建。
本书可供从事煤田地质、油气地质、沉积学及盆地分析、层序地层分析的科研人员、生产技术人员以及
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增学博士,1954年出生于
山东沾化,现任中国地质学会和
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
会委员、煤炭普通高校教材编审
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煤炭学会理
事、山东矿业学院教授、应用地
质研究所所长、油气盆地研究中
心主任,主要从事沉积学、煤田
与油气地质教学及科研工作,曾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事业合
作项目10余基,获省部级奖励2
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
3部,被授予“山东省优秀青年知
识分子”称号,并入选“煤炭部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通信地址:山东矿业学院地
球科学系(邮编271019)
作者简介
魏久传博士,1962年出生于
山东博兴。现任山东矿业学院副
教授。主要从事含煤地层沉积
学、矿井地质及矿井水文地质学
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
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煤炭基金项
目5项;获省、部级二、三等奖3
项;发表论文20余篇,合作出版
著作2部。
作者简介
王明镇,1945年出生于山东
汶上 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 现
任山东矿业学院副院长、教授,
为全国煤炭环保协会理事和山东
省古生物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地
层、古生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
作,指导硕士研究生,已出版著
作和教材3部,发表论文40余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项,已完成纵、横向项目5项。
作者简介
张锡麒,1937年出生于山东
滨县,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曾
从事新生代生物地层研究工作,
后调入山东矿业学院并任教授,
从事古生物学、地史学、微体古
生物学等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
指导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20余
篇,主编和参编教材3部。
作者简介
房庆华,1951年出生于山东
兖州,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并留
校任教,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岩石学、沉积学和岩相
古地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合
作出版煤炭高校规划教材1部,
发表教学科研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目 录
前 言
绪 论
第一章 华北陆表海盆地区域地质背景
第一节 区域地层
第二节 晚古生代生物群
第三节 晚古生代含煤地层
第二章 陆表海盆地含煤地层层序地层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一节 陆表海盆地层序地层分析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相和沉积体系分析
第三节 盆地充填的层序地层级次划分
第四节 工作方法要点
第三章 陆表海聚煤盆地的层序地层划分
第一节 层序划分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层序界面的识别和类型
第三节 小层序的识别和分析
第四节 陆表海盆地层序地层格架
第五节 煤岩煤质指标变化与层序地层格架的关系
第四章 陆表海聚煤盆地充填分析
第一节 主要岩石类型及岩性特征
第二节 沉积体系及主要成因相构成分析
第三节 陆表海盆地充填特征和盆地演化
第四节 晚二叠世盆地演化及其充填特征
第五节 盆地的构造格架和演化
第五章 陆表海盆地沉积体系域重建(一)――兼论海侵过程成煤特征
第一节 海侵体系域单元
第二节 富煤单元的分布
第三节 煤体形态、煤质及其沉积控制
第四节 海侵过程成煤
第六章 陆表海盆地沉积体系域重建(二)
第一节 高水位体系域单元划分
第二节 潮坪沉积体系与聚煤作用
第三节 障壁-泻湖沉积体系与聚煤作用
第四节 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聚煤作用
第五节 盆地演化与成煤作用的阶段性
第七章 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海平面变化分析
第一节 海平面变化的周期性特点及成因
第二节 海平面变化的周期级次与层序地层单元的响应
第三节 突发性海侵事件和盆地富煤作用特点
第四节 含煤地层中的微量元素和海相层的古盐度分析
第五节 晚古生代华北聚煤盆地海水进退总趋势及盆地演化
第八章 煤系共生伴生矿床及其形成条件
第一节 煤系主要共生和伴生矿床
第二节 矿床质量和资源潜力
第三节 主要伴生矿床的形成条件
第四节 煤层气资源
结 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